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季  谢方遒 《临床荟萃》1999,14(22):1012-101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对85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 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并与非血透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是否有输血史、输血量、透析时间、透析器复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L血透患者乙肝、丙肝病毒感同于非血透组。随透析时间的延长,乙肝、丙肝病毒的感染增加,并与透析器的复用有关。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丙肝病毒感染,明显高于非输血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8月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的抗-HCV。结果:患者抗-HCV阳性感染因素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等有关。结论:多次输血是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的重要因素,但透析过程中的患者之间或通过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医务人员及时彻底洗手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MHD达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共183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有19名患者感染HCV(10.38%),其中抗HCV抗体13例(7.1%),HCV-RNA阳性19例(10.38%).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龄、透析总次数、异地透析次数、复用透析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地透析次数(0R=1.060,95% CI=1.019~1.103,P=0.004)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R=-3.816,95% CI=1.119~13.009,P=0.032)为本中心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如血透室分室分机、血透室患者/医务人员合理的比例避免共用注射药物及复用透析器,减少频繁异地透析及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可有效的控制HCV传播、降低HCV感染率.其中严格控制异地透析频度及乙肝患者传播途径对防治透析中心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鄄M)和HCV抗体(抗鄄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Bs阳性51例,HBV鄄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鄄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鄄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鄄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鄄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CV阳性2例,抗鄄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鄄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透析血流量(blood flow rate,BFR)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21例老年MHD患者(年龄> 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析BFR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血流量组(BFR≤211 m L/min)和高血流量组(BFR> 211 mL/min)两组。结果 高BFR组患者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透析龄更长、使用高通透析器患者更多、BMI及舒张压更高。实验室指标方面,高BFR组患者血红蛋白更高,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BFR在140~280 mL/min范围内,每增加10 mL/min,老年MHD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8.5%(HR:1.285,95%CI:1.011~1.635,P=0.040)。该风险在短透龄、透析通路为深静脉置管、高磷、低血红蛋白、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 透析BFR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同透析方案患者预后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维持透析患者根据其透析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HD组79例,HDF组4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1、3、5年死亡率。并对其中65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通过调查表、化验检查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HDF组在透析效率、营养状况、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HD组(P<0.05)。结论:HD联合HDF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曹聪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828-4829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5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预后及死亡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18例(占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OH。随访2~145w,共有5例死亡。应用多变量COX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患者年龄、有无OH及脑血管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OH现象后可成为预示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现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4月抽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对其进行衰弱评估,随访5年内全因死亡情况。结果 (1)最终纳入3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评分(2.33±1.53)分,衰弱、衰弱前期和无衰弱发生率分别是44.2%、42.1%和13.7%。衰弱、衰弱前期和无衰弱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38.0%、82.5%和90.4%(P<0.001)。(2)在校正了年龄、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等协变量的干扰后,衰弱评分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11,P<0.001)。(3)衰弱评分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与随机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衰弱评分2.5作为切点,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分别是0.757、0.738和74.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衰弱患病率,衰弱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评分可以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常规衰弱筛查、评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我国MHD患病率逐年升高,截止2018年总患病率约414/100万,现有在透患者近58万人.MHD患者预后不良,50%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生活方式在MHD预后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营养、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严雪萍  张颖君  张娇  陈辉  陈林 《华西医学》2021,36(7):866-871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尊严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患者尊严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患者150例.患者心理弹性平均得分(61.20±14.54)分,焦虑平均得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调查分析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所有MHD患者的感染控制筛查结果,按HCV阳性和HCV阴性分组,比较两组间CAD的患病率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7例MHD患者中,HCV阳性率为9.0%,CAD患病率为23.9%;HCV阳性组CAD患病率为41.2%,明显高于HCV阴性组(22.8%,P=0.013)。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CAD的发生与HCV感染无关,而年龄、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MHD患者发生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V感染并非MHD患者CAD事件的危险因素,HCV能否预测MHD患者的CAD事件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126个月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FICV)的阳转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998年6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的血液透析患者,共检测2080例次血液透析患者,采用ELISA法每隔6月在同一实验室检测抗-HCV。结果1998年6月的抗HCV阳性率为54.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2.6%、53.0%、51.2%、45.9%、45.5%、48.2%、35.6%、33.7%、33.7%、31.7%、30.4%、28.4%、27.2%、24.5%、20.8%、19.4%、16.6%、14.4%、15.3%和15.2%。在1~126个月随访期间,总计225例患者阳转,随访1~12月者阳转率为4.5%,13-24月者为6.9%,25~48月者为11.9%,49-60月者28.1%,61~72月者35.1%,73-84月者38.6%,85-96月者阳转率46.9%,97-108月者56.3%,109~126月者63.6%;58例患者阳转而从未输血。结论结果提示透析环境对HCV传播有影响,可能一方面通过共用透析机,~方面是由于未隔离阳性患者;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降低HCV感染和阳转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V)阳性与HBsAg和抗-HCV均阴性肾移植术患者的预后,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肝炎病毒阴性受者的生存率和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和92.3%;3年88.6%和86.5%;5年83%和79.6%;10年69.9%和54%;肝炎病毒阳性受者的生存率和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8%和95.9%;3年91.3%和89.3%;5年79%和80.8%;10年64.7%和64.7%,阳性和阴性者相比生存率无明显差别。1999年前免疫抑制剂以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和激素为主,肝炎病毒阳性者5年和10年人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移植肾生存率无差别。肝炎病毒阳性受者死亡8例,4例死因为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1999年后吗替麦考酚酯(MMF)及他克莫司(FK506)应用于抗排斥治疗,肝炎病毒阳性和阴性受者移植肾和患者生存率均无差异,29例阳性者仅1例死亡,原因为移植肾失功后尿毒症。结论:在以CsA和A2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年代,肝相关并发症是肝炎病毒阳性肾移植受者重要死因,但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者相比生存率、肾活率无明显差别。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移植前后正确处理,可能改善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肾移植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丙型肝炎(HCV)与血液透析(HD)、输血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用ELISA和PCR法检测128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H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而HD输血组与非输血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HD)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是引起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输血量越多,感染的机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与血液透析、输血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用ELISA和PCR法检测2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与非输血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