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198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文献的证型、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药物、证型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出现证型16个,其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脾两虚、痰湿壅肺、痰热壅肺为常见证型,占63.6%,用药共295种,按功能归为45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出现频次占67.1%,补虚药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滋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如活血化瘀药也常用到。结论:对中医诊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皮肌炎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为该病的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对符合选择标准的皮肌炎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进行归类整理,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皮肌炎的用药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皮肌炎以补虚药使用频率为最高,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共占总频率81.88%;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黄芪、当归、白术、丹参、薏苡仁。结论:治疗皮肌炎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解表及祛风湿为主,通过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药物归类,为今后该病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脑瘤的中医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富春  刘亚丽 《河南中医》2010,30(7):709-710
目的:对1949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原发性脑瘤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用药特点,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脑瘤的用药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用药272味,按功效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类药物使用频次占总药物频次的62.87%,补虚药为第一位,主要是补气和补血药,清热药次之。结论:中医诊治原发性脑瘤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脑瘤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医诊治糖屎病的文献整理,总结目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79-01—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文献,统计证型、方剂和出现的频度,总结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对方药按其功能进一步归类统计分析,找出糖尿病中医治疗选方用药规律。结果:糖屎病证型65个,气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脾气虚型及气虚型为常见证型,占55.82%;证候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虚证病机占71.02%。共得方剂223首,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涅剂、和解剂、治燥剂、祛痰剂共占94.52%。用药436味,按功能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23大类,补虚、清热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次占62.78%,补虚药为第1位,主要是补气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补气药黄蓖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糖尿病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糖尿病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应从多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肾脾病机和虚性病机;对糖尿病治疗在运用补益、清热药的同时,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5.
近5年来肝纤维化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0  
目的:探索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1篇肝纤维化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治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丹参、黄芪、柴胡、白术,如果按归类则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药。结论:肝纤维化的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同时,一些已经被证实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能更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白塞病中医证型和处方用药,探讨白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各证型、药物的类别及其出现频次、频率。结果共纳入58篇文献,涉及证型20个,其中常见证型为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占总频次的55.4%。证候要素中湿热占总频次的41.3%,阴虚占18.1%,阳虚占12.9%;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占总频次的94.4%。共计用药197味,可合并为19大类,其中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占50.6%。方剂共计66首,其中成方31首,自拟方35首,使用较多的成方是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结论白塞病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特点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1月-2010年10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大肠癌文献,通过频次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大肠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大肠癌证型7个,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常见证型,占63.03%。大肠癌成方96首,补益剂、理血剂、泻下剂占70.83%。大肠癌用药共184味,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清热、利水渗湿类药和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占67.10%;结论:中医诊治大肠癌证型和方药规律的分析结果可为目前大肠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司富春  杨晖 《中医杂志》2012,53(17):1495-1498
目的 探讨中医诊治肌萎缩的证型和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肌萎缩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57篇,肌萎缩证型20个,常见证型有肝肾阴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和肾阳虚,共占53.71%.证候组成要素有12个,其中虚证占74.11%,主要有阴虚、气虚和阳虚,占总证候要素25.38%;实证占25.89%,主要有湿热、血瘀、火热,湿热占总证候要素6.60%.用药236味,按功效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占62.17%.结论 中医诊治肌萎缩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肌萎缩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证候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三大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查阅2008年至2017年中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腺样体肥大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36篇,其中涉及辨证分型的文献共16篇。36篇文献总计用药98味,按功效分为16类,清热、解表、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次共占78.57%。16篇文献共出现证型13个,其中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肺热血瘀证、气血瘀阻证共占68.00%。结论: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可为目前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医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方法检索1965—2016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医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将数据输入Excel 2007进行分类统计,并归纳总结中医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15篇,方剂230首。用药共涉及20类,其中清热药使用最多(535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51次)、攻毒杀虫止痒药(136次)、补虚药(115次),累计频率为65.20%。清热药中以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清热药的44.11%、30.65%、20.75%。活血化瘀药中以活血调经药、活血止痛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活血化瘀药的47.02%、26.49%。补虚药中以补血药、补气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补虚药的53.04%、31.30%。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外治法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杀虫止痒、补虚润燥为原则,用药以清热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 (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数据,探讨真实世界亚急性甲状腺炎辨治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分析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数据,总结归纳其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223例,累计处方712张。涉及25种证型,164个症状,高频症状聚类后得到外感风热证、肝经郁热证、痰瘀化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等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证型拆分得到7个实性病机证素(火热、气滞、痰湿、血瘀、外风、外热、外寒),4个虚性病机证素(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及6个病位证素(肝、肺、肾、脾、心、胃)。712张处方包含282味中药,以性味苦寒、辛温,归肝经药多见,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6对,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疏肝清热,透邪解表,化痰散结,解毒利咽,凉血活血等治法。结论 本研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肝经郁热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化热证、外感风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清热,又要祛瘀、化痰,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9.
日的通过文献分析,总结近年来有关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研究概况,探寻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98~2011年《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有关帕金森病中NiiE~和方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统计主要证型和常用药物。结果①帕金森病中医证型10个,其中肝。肾亏虚(18.1%)、气血不足(15.4%)、气血瘀滞(14.3%)、。肾精不足(13.5%)、阴虚动风(11.6%)等5种证型最为常见,占总频次的72.9%。②归纳出15个病因病机要素,实证以痰、瘀、风为主,虚证以肾虚及气血两虚为主。③处方39首,常用方剂有大定风珠、导痰汤、天麻钩藤饮、大补阴丸、人参养荣汤等。④用药110种,按功能归为15类,补益药为第1位,活血药、安神药次之,此3类使用频次共占60.5%,再次为开窍药、化痰药等。结论帕金森病以心、肝、脾、肾四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临证可从肝、从肾、从风、从痰、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