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测试不同炉前处理工艺参数(一次孕育剂的加入量、二次孕育剂的加入量以及球化剂的加入量)下ADI试样的阻尼性能,并对相应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合理的炉前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加入1.0%~1.4%的一次孕育剂,随着一次孕育剂的增加,组织中石墨球的数量增加,ADI的阻尼性能升高。二次孕育剂的加入量为0.2%左右时,ADI组织中的石墨球显得更加圆整,大小及分布均匀,ADI的阻尼性能最佳。球化剂加入量为1.1%~1.5%时,ADI试样表现出优异的阻尼性能,高于或者低于这个加入量范围都会降低ADI的阻尼性能,并且恶化ADI组织。  相似文献   

2.
新型Ni-Cu-C合金中石墨的球化处理及其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新型Ni-Cu-C固体自润滑材料, 研究了稀土镁球化剂对Ni-Cu-C合金中石墨的球化作用. 结果表明: 在加入铜量0~50%范围内, 用0.75%的稀土镁球化剂可以使结晶的石墨有效球化; 石墨经球化处理后, 形核密度提高, 分布均匀; 铜的固溶作用提高了合金基体的硬度, 增大了材料的电阻率, 在加入量大的情况下, 对石墨有一定的球化作用, 但降低石墨的含量; Ni-Cu-C合金的自润滑性能随石墨含量的提高及球化而得到改善; 与退火态45#钢和GCr15轴承钢进行干摩擦磨损时, Ni-20%Cu-3.5%C合金的摩擦因数分别保持在0.12和0.13.  相似文献   

3.
用SiFeMg7RE3粉状球化剂,加入量0.7%、1.0%和1.3%,与块状球化剂,加入量1.3%进行球化处理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与普通块状球化剂相比,粉状球化剂加入量减少了30%;(2)粉状球化剂使显微组织得到改善,球化级别较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明显提高;(3)粉状球化剂Mg的吸收率达到50%以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微量铋锑在厚断面球墨铸铁中的孕育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沈定钊  王艳丽 《铸造》1995,(4):19-23
在含稀土的球铁中加入微量Bi和Sb可使石墨球数显著增加,石墨球变得更细小、圆整,铁素体量增加,性能改善。石墨核心主要由稀土与Bi,Sb,Al等元素组成的一些复杂化合物。因此,微量Bi,Sb对球铁具有显著的孕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预处理技术在球铁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子华 《现代铸铁》2008,28(1):54-59
阐述了预处理工艺的概念和原理,介绍了预处理工艺在球铁生产应用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长处,如增加单位面积石墨球数,提高球化率,提高抗衰退性能,降低球化剂加入量,降低缩松废品等,为生产高质量的球铁铸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由镁团块和轻稀土合金组成的低镁稀土硅混合球化剂。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球化剂处理大断面球铁模拟试块,可明显提高石墨圆整度和球数,降低球径,减小其断面敏感性。经过调整混合球化剂组成,可使其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大断面球铁生产。  相似文献   

7.
许进 《现代铸铁》2009,29(4):79-83
研究了用对甲苯磺酸(VISA)作催化剂的呋喃树脂自硬砂型生产稀土镁球铁件时,铸件表层出现的球化衰退现象及其影响囚素.结果表明:树脂砂中的对甲苯磺酸加入量和再生砂的回用量增加,球铁件表层片状石墨区的深度增大;浇注温度越高或铸件壁越厚大,球铁件表层的球化衰退越严重;球化衰退层的深度随稀土镁球化剂加入量增加而减薄.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稀土球化剂Fe Si Mg7RE1和Fe Si Mg8RE5进行球化处理,硅钡孕育剂进行孕育处理,分析孕育剂加入量对耐热球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硬度随着孕育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尔后下降。用Fe Si Mg8RE5球化剂处理的合金抗拉强度明显高于Fe Si Mg7RE1。当孕育剂加入量为1.0%时,合金的伸长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为稳定获得高品质球墨铸铁,以牌号为QT450-15球墨铸铁件为研究对象,选用含镁、稀土不同的两种球化剂对原铁液在一定的球化处理温度范围内进行球化处理,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力试验机等方法对镁的吸收率、石墨球的大小、球化率、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球化处理温度和低镁球化剂对球墨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450~1500℃内调整球化处理温度,选用低镁低稀土球化剂进行盖包法球化处理,球化反应平稳,Mg吸收率稳定在50%以上。铁素体含量大于95%,石墨球圆整细小。抗拉强度Rm大于450 MPa,伸长率A大于22%。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对铸态球铁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球化剂加入不同量的稀土,处理含硫量不同的铁水,浇注阶梯试块,对金相组织分析表明:少量稀土增加石墨球数,减少铸态碳化物,超过一定量后,稀土将使碳化物量增加;最佳稀土主量与原铁水含硫量有关。对于薄壁铸件及低硫原铁水,稀土的这种作用更明显,且其适宜的加入量范围更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锰铜合金奥贝球铁锥齿轮的生产工艺,并对锥齿表面剥落及压溃失效以及轴颈铸造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铸件毛坯石墨形态及基体组织欠佳是导致锥齿表面失效损坏的主要原因,采取的解决措施是:增加球化剂加入量、强化孕育处理,提高球化率、增加石墨球数,减小石墨;在保证淬透性的同时,适当控制w(Mn)量,减少热处理组织中的白亮区含量.为消除铸造缺陷,将水平放置浇注改为垂直浇注,并把锥齿轮段放在下部,顶部设置补缩冒口.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工艺进行球铁熔炼。采用盖包法球化处理方法,球化剂加入量为1.2%,球化处理温度为1450~1470℃;一次孕育采用普通孕育剂,加入量0.9%,二次随流孕育分别采用FeSi75孕育剂和含Bi孕育剂,加入量均为0.1%。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力试验机、硬度计等检测手段研究了普通孕育剂FeSi75和含Bi孕育剂对大断面球墨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含Bi孕育剂增加了石墨球数量,提高了球墨圆整度,可明显增强铁液抗孕育衰退的能力,提高了铸件的低温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13.
为稳定获得高品质球墨铸铁,以牌号为QT450-15球墨铸铁件为研究对象,选用含镁、稀土不同的两种球化剂对原铁液在一定的球化处理温度范围内进行球化处理,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力试验机等方法对镁的吸收率、石墨球的大小、球化率、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球化处理温度和低镁球化剂对球墨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450~1500℃内调整球化处理温度,选用低镁低稀土球化剂进行盖包法球化处理,球化反应平稳,Mg吸收率稳定在50%以上。铁素体含量大于95%,石墨球圆整细小。抗拉强度Rm大于450 MPa,伸长率A大于22%。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Ni球铁排气管的铸造工艺开发过程.为消除晶界碳化物和解决球化不稳定问题,进行了球化和孕育处理试验,发现:改变球化剂加入量对球化效果影响不大;高效孕育有一定作用,大剂量孕育促进了石墨化,点状和枝晶状石墨消失.经生产验证,采用一个保温冒口+3个搭子同时进行补缩的浇注工艺生产出无缺陷铸件,其各项性能均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断面球墨铸铁球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模拟试验结合生产验证的方法,研制了大断面球铁专用团块球化剂,并使之达到商品化的程度.作者就镁、稀土、锑和钡等元素,对大断面球铁的石墨形态、机械性能和基体组织等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工业炉料的情况下,用以镁为主要球化元素、加入钇基重稀土或再加入一些微量元素(锑、钡)的团块球化剂处理大断面球铁,能消除碎块形石墨.在φ270×400mm试块上取样,铸态性能达到QT42—10牌号.这种团块球化剂的主要成分为:Mg5~10%,YRE0.5~7%,Ba 0~1.7%,Ca 0~2%,Si<4.0%,余量为铁.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重稀土钇基稀土镁球化剂处理铁液,浇注厚大断面球铁试块,研究了重稀土Y和微量Sb对厚大断面球铁的石墨形态的影响,分析了石墨结晶的核心,并探讨了石墨畸变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重稀土Y在铁液中形成高熔点氧化物,残存时间长,作为石墨核心,有利于提高抗衰退性能;Sb具有细化石墨球、增加石墨球数、提高石墨圆整度的作用;在厚大断面球铁中,晶界上Ti的偏析和球化元素Mg或稀土等氧化形成的氧化夹杂,破坏了奥氏体壳的稳定性,造成石墨畸变。  相似文献   

17.
双偏心蝶阀属厚大断面球铁铸件,铸造过程中用Mg8RE3轻稀土球化剂时,铸件的力学性能指标不稳定,甚至出现不合格的现象。采用钇基重稀土球化剂(TZ-3A),调整C、Si元素的含量,严格控制合金元素含量,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按照原工艺执行,进行浇注控制后分析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解决了阀体金相组织中部球化衰退、石墨球偏大、石墨开花等问题。结果表明,球铁铸件的抗拉强度≥450 MPa,伸长率≥10%;铸件本体金相组织高于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进脱硫工艺,优化一次炉前脱硫和二次搅拌脱硫的工艺参数,铁液含硫量从0.03%降到0.015%,球化处理时球化剂的加入量减少了10%~15%,降低了残余RE量,提高了铸件的球化率和圆整度,改善了铸件的基体组织,铸件的力学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球铁件夹渣废品率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相关文献对变质剂中组成元素进行分类,分析了有关元素在铁液中的作用及行为,设计出四种不同成分的变质剂,对超低碳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进行变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SC变质剂变质效果最好,能够在铸态得到圆整度好、数量少、分布均匀的细小石墨球,并且基体组织中不存在碳化物。对SC变质剂加入量进行优化,探索不同变质剂含量对超低碳ADI的石墨球数、石墨球大小以及基体组织的影响。但是,SC变质剂加入量的改变,对石墨球数和石墨球大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考察研究了铜、锰、锑、稀土、铝、钙、硅等元素在铸态珠光体球铁中的作用,经筛选后配制出一种强珠光体化复合孕育剂(SPI)。这种孕育剂兼有促进石墨球化、增加石墨球数等多种功能,在生产条件下,以液流孕育方式加入少量(0.08~0.12%)SPI,可使EQ140铸态球铁曲轴本体珠光体量大于75%,机械性能达QT70—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