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危新生儿不安运动(FMs)对运动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随访高危新生儿39例,矫正日龄6~20周记录FMs,10~18月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或丹佛发育筛查量表评估,结合婴儿神经系统检查确定发育结局。结果FMs正常的33例中随访诊断运动发育迟缓1例;未出现FMs的6例中,随访诊断脑性瘫痪4例,全面发育迟缓2例。FMS评估预测脑性瘫痪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阳性预测值为67%,阴性预测值为100%。预测运动发育迟缓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结论FMs缺乏是早期预测脑性瘫痪良好而可靠的指标。矫正年龄10~14周单次FMs评估对运动发育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但对脑性瘫痪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结合诱发电位(EPs)对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GMs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GMs评估和EPs检测,连续随访并在纠正年龄12月龄时根据2006年脑瘫(CP)诊断标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质量、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的预测效度。结果 112例研究对象运动发育结局,脑瘫26例(23.2%)、运动发育迟缓14例(12.5%)、正常72例(64.3%)。扭动运动阶段GMs及正中神经诱发电位(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0.0%,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89.9%;不安运动阶段GMs异常对于脑瘫的预测灵敏度96.1%,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8.8%;GMs及MNSEP均异常预测效度无显著提高。两阶段中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2.5%,特异度91.7%,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0.4%。结论在扭动运动阶段联合GMs及MNSEP可提高对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记录GMs。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在不安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随访至1周岁以上明确神经学发育结局,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 2)确定是否有运动发育迟缓。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30名评估者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GMs评估,用来检测评分者间信度。由6名评估者在第1次测试间隔2个月后,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测试,用来测定重测信度。结果 纳入5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4例,早产儿42(72%)例,孕周为27~36周,平均(31.4±2.0)周,出生体重为830~2 900 g,平均(1 642±408)g;足月儿16(2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1.1)周,出生体重为2 650~4 150 g,平均(3 401±365)g;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40个月。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记录115次,人均记录(2.0±0.8)次;在不安运动阶段GMs记录89次,人均记录(1.5±0.6)次。随访结局:7例(12%)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5例(9%)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46例(79%)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 0.97~0.99,重测信度ICC值为0.69。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3%、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95%;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75%、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 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月龄内应用GMs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GMs质量评估在不同评估者间的稳定性高,在初学者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GMs质量评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预测足月窒息新生儿24月龄时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 2009~2012年入住NICU、且出院后获得随访的114例足月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生后3个月内进行GMs质量评估。出院后随访至24月龄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测试发育商。结果 GMs评估结果:扭动运动阶段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有20例(17.5%),为痉挛性同步运动的有7例(6.1%);不安运动阶段评估为不安运动缺乏的有8例(7.0%)。24月龄时发育商评估结果:有不良发育学结局共7例(6.1%),其中脑瘫伴智力发育迟滞6例,智力发育迟滞1例。GMs评估示扭动运动阶段单调性全身运动与24月龄时患儿发育结局的一致性差(Kappa=-0.019,P0.05)。痉挛性同步运动与24月龄时患儿发育结局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8,P0.05),其对24月龄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98.2%,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9.1%,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9.1%。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与24月龄时患儿发育结局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86,P0.05),其对24月龄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97.4%,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9.1%。结论 GMs评估示痉挛性同步运动和不安运动缺乏对窒息新生儿24月龄时的不良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Infant Neurological International Battery (Infanib)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院的高危早产儿后期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方法:纳入对象为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出院的早产儿,在纠正年龄3~4月、6~7月龄时采用 Infanib 进行运动发育评估;在纠正年龄12月龄或12月龄以上采用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或临床神经学体检评估运动结局。通过计算 Infanib 对后期运动发育结局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等进行预测效度评价。结果:共147例早产儿参与临床随访,在纠正年龄3~4月、6~7月龄时进行 Infanib 评估的患儿分别为147例、117例;纠正年龄12月龄或12月龄以上 129例。最终运动发育正常90例(69.8%),运动发育落后 28例(21.7%),脑瘫 11例(8.5%)。纠正年龄3~4月龄和6~7月龄 Infanib评估对运动发育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84.6%、100%;特异性75.6%、91.7%;阳性预测值60.0%、82.5%;阴性预测值91.9%、100%。结论:Infanib 可以用于早产儿运动发育的早期评估,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扭动运动评估对早产及足月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接受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和定期随访至1岁以上的早产及足月脑损伤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至少各记录1次GMs,1岁时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明确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并比较GMs在早产及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结果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扭动运动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2,P=0.207),不安运动异常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605,P=0.205)。扭动运动阶段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结局的预测表现为对早产儿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92.9%、90.0%和97.8%;而不安运动阶段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结局的预测表现为对早产儿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4.0%和95.9%。其敏感性较不安运动阶段明显增高;扭动运动评估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03(P〈0.01)。扭动运动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结局的预测表现为对足月儿组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分别为71.0%和55.6%;扭动运动评估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555(P〈0.01)。扭动运动评估对于早产儿组脑性瘫痪(脑瘫)结局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均为75.0%,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11(P〈0.05)。扭动运动评估对足月儿脑瘫结局预测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分别为85.4%和22.2%,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19(P〈0.05)。不安运动评估无论在早产儿组,还是足月儿组,其对脑瘫结局预测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结论扭动运动评估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高于足月儿,更适合作为早产儿早期运动发育评估的工具。扭动运动评估对脑瘫结局的预测效度较差。不安运动评估对早产儿和足月儿脑瘫结局的预测敏感性均较高,不安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脑瘫。  相似文献   

7.
早产是导致高危儿神经发育障碍尤其是发展为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早期识别可能存在的神经发育损伤对于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尤为重要。全身运动(GMs)评估是目前临床用于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尤其是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的重要工具。运动识别技术运用计算机化的方法,能有效地对相关肢体运动进行持续追踪和客观定量评估;研究者正在广泛探索针对脑瘫高危儿自发性全身运动的不同记录和分析方法。该文对GMs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通过运动识别技术评估早产儿自发性全身运动的转化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NICU高危儿随访中筛查运动发育落后的应用价值,为更好解释患儿病情和尽早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经NICU治疗后并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健高儿科门诊部随访的高危儿,行AIMS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DMS-2)评估。将患儿的AIMS总分与PDMS-2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进行百分位数换算,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6月龄后GMQ≥90作为运动发育正常的参考标准,绘制AIMS百分位数的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和预测界值。进而根据所得界值分析AIMS预测运动发育落后的价值。结果 70例高危儿进入分析,产生170个AIMS数据和70个6月龄PDMS-2 GMQ数据。0~3月龄的AIMS百分位数与PDMS-2的GMQ百分位数相关系数(r)为0.09(P=0.69);≥4月龄两者的r为0.73(P<0.001)。与参考标准比较,形成AIMS百分位数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9(95%CI:0.876~0.982),预测界值为P17.5。以AIMS百分位数<17.5预测运动发育落后的敏感度为87.6%(95% CI:68.4%~95.4%),特异度为88.1%(95%CI:80.6%~93.1%),阳性预测值为65.0%(95%CI:48.3%~78.9%),阴性预测值为96.3%(95%CI:90.2%~98.8%)。结论 >3月龄的高危儿行AMIS评估对识别运动发育正常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为避免对高危儿过度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围生医学的日益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升,其早期严重并发症多有效控制,但部分存活早产儿遗留脑性瘫痪、运动发育迟缓、视听觉损害等神经发育障碍,严重影响了其生存质量.作为新生儿体格检查的一部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了解新生儿的早期智能发育情况、行为能力以及神经发育情况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高危儿童中行中文版《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C)的进一步验证。 方法 以Gesell发育量表为效度标准,对儿童发育迟缓门诊就诊的2~60月龄的儿童同时实施Gesell发育量表和ASQ-C评测,分析ASQ-C及其不同领域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筛查界值时的诊断参数。 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高危儿130例进入本文分析,男94例,女36例,年龄(19.9±16.4)个月,早产26例。≥18和<18个月组分别为52例和78例。ASQ-C量表以2 s为筛查界值,其诊断一致率73%,敏感度72.5%(95%CI:63%~82%),特异度74.3%(95%CI:61%~88%),阳性预测值86.8%(95%CI:79%~94%),阴性预测值53.7%(95%CI:40%~67%)。ASQ-C以1 s为筛查界值,其诊断一致率75%,敏感度92.5%(95%CI:87%~98%),特异度32.4%(95%CI:17%~48%),阳性预测值77.5%(95%CI:70%~85%),阴性预测值632%(95%CI:41%~85%)。≥18个月组儿童中诊断一致率90%~92%、敏感度95.6%~100%;<18个月组儿童中诊断一致率64%~68%、敏感度59.6%~85.1%。ASQ-C在适应性能区、粗大运动能区、精细动作能区、语言能区和个人社会能区与Gesell发育量表相应领域的诊断一致率68%~80%,敏感度46.6%~85%,特异度64.3%~93.7%,语言能区的敏感度(63.3%~85%)高于精细运动能区(47%~68.2%)。 结论 ASQ-C与北京Gesell发育量表对应领域的一致性好。ASQ-C作为发育筛查量表用于高危儿临床效度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达不到理想筛查量表的参数水平。对<18个月的高危儿童,以1 s为界值的敏感度显著提高,可降低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