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产保健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 对1980年1月~1997年12月在本院分娩者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探讨有关因素,包括产前保健、高危妊娠及出生体重,统计各因素的特定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960年到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1.7/105降到16.1/105,死亡原因从产科因素转向内科合并症.围产儿死亡率从1980年的21.2‰降到1997年10.9‰.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两个死亡率,两个死亡率不仅是评估围产保健效果的指标,而且是重要的信息反馈及决定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合理性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我国现行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诊断标准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16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我国现行的妊高征诊断标准和国外的妊高征诊断标准重新分类,并对两种标准分类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两种诊断标准的妊高征分类构成比比较按我国标准,轻、中、重度妊高征的构成比分别是46.6%(427例)、18.4%(169例)、34.9%(320例);按国外标准,轻、中、重度妊高征的构成比分别是47.6%(436例)、14.3%(131例)、38.1%(349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诊断标准分类在轻度妊高征的符合率为85.0%;重度妊高征的符合率为93.8%;而中度妊高征的符合率仅40.2%.(2)孕产妇结局早产、产后出血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按我国标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按国外标准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两种诊断标准对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围产儿结局胎儿生长受限(FGR)、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及新生儿病率, 按我国标准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国外标准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以上3项指标在两种诊断标准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我国现行妊高征诊断标准具有其合理性.但缺少早期诊断和全面评估病情的客观指标,有其局限性.应采纳更多的客观指标,以完善妊高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进展,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1984年2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8.8/10万,产科出血是第一位死因,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45.4%。上海市1976年至1985年,10年内因产科出血死亡的产妇有110例,产后出血死亡者89例,占产科出血的80.9%。但其产后出血死亡率总趋势是逐年下降的,1976年产后出血死亡率为14.4/10万,1985年下降至1.3/10万,下降了90%,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在每年孕产妇死亡中的构成比也有下降趋势。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通过对1949~1988年40年孕产妇死亡的分析表明,直接产科原因引起孕产妇死亡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市延庆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各项相关数据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2年剖宫产率(39.03%)与2008年(53.94%)相比,P0.05];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下降,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产程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增加;3围产儿死亡率趋于稳定,并未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而升高,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3.17‰)与2008年(2.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提高助产技术及加强孕期宣教,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HELLP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分析30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母儿结局,探讨该病目前的诊治和预后. 方法对30例HELLP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性HELLP 19例,部分性HELLP 11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母儿并发症和分娩结局. 结果完全性HELLP组的乳酸脱氢酶值为(622±481)U/L,显著高于部分性组(369±101)U/L(P<0.05);而其他各实验室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完全性HELLP组中、重度妊高征占84%(16/19),有特殊表现病例占63%(12/19),部分性HELLP组中、重度占36%(4/11),有特殊表现病例占18%(2/1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完全性组20.0%,部分性组9.1%,P>0.05).完全性HELLP组的分娩孕周为(32±4)周,新生儿体重(1617±603) g;部分性组的分娩孕周为(36±3)周,新生儿体重(2381±786)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剖宫产率为95%(完全性组)和73%(部分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HELLP综合征者2例,均为完全性.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和肝功能均于产后24 h开始恢复,产后72 h血小板恢复正常,产后第5天肝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完全性HELLP综合征的临床病情较部分性更加严重.但如能及时诊治,二者的预后(包括实验室指标的恢复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聚力前行     
过去的一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围产医学取得了丰硕成绩,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至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围产医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与国家层面关注和重视妇幼健康工作,逐渐建立起中国妇幼保健网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三胎及四胎妊娠围产期管理及妊娠结局(附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三胎及四胎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 ,总结围产期治疗及管理方法 ,了解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三胎及四胎妊娠的围产期处理方法及母儿结局。 结果  16例三胎及 9例四胎妊娠的围产期管理方法包括营养、各种保胎措施、预防妊高征、胎儿监测及预防产后出血 ;分娩时平均孕周为 (35 .7± 2 .7)周和 (34.4± 2 .6 )周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 (1981± 493) g和 (1817± 439) g;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 83‰ (4/ 48)和 16 7‰ (6 / 36 )。 结论 综合性的围产期管理可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减少母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三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为多胎妊娠的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以改善多胎妊娠的妊娠结局.方法 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10年间我院28周后共分娩了三胎妊娠共32例(分娩孕周均<37周),选择与每例三胎妊娠在相同月份分娩的同孕周的2~3例双胎妊娠(共68例)及单胎妊娠(共89例)作为对照,比较母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0年中三胎妊娠发生率前5年为0.05%,后5年为0.07%(P<0.05).三胎妊娠组孕产妇的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均显著高于双胎及单胎组(P>0.05).三胎妊娠组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如湿肺、肺炎及新生儿窒息等)与双胎及单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胎、双胎及单胎妊娠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135.4‰、60.2‰及56.2‰(P>0.05).三胎、双胎妊娠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0.6%及91.2%,明显高于单胎组的48.3%(P<0.01).三胎妊娠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两组的新生儿死亡率(70.6‰和3/7)、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4.7%和3/7)和颅内出血发生率(11.8%和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多胎妊娠较单胎及双胎妊娠孕妇易发生并发症;早产可能是造成三胎妊娠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剖宫产可作为三胎妊娠的首选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病因、发病特点、临床转归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5年3月间36例妊娠合并ARF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ARF的病因:妊娠早期为感染性流产或引产、妊娠剧吐;妊娠后期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等;产后则为特发性产后肾功能衰竭.发病特点为发病急、进展迅速,可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损伤,甚至引起多器官衰竭.妊娠合并ARF的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9.4%(7/36)和30.3%(10/33).血液透析治疗组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综合治疗组.结论 妊娠合并ARF的病因多种多样,及时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尽早透析治疗,可提高ARF抢救成功率,减少多器官衰竭发生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11年9月107例广东省中山市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山市10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常住人口死亡率低于流动人口;其中前后5年对比死亡顺位发生较大改变,产科出血由第1位(构成比35.82%)降至第3位(20.00%),妊娠高血压疾病由第2位(25.37%)降至第5位(2.50%),栓塞类疾病由第4位(13.42%)升至第2位(22.50%);内科疾病(包括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由第3位(16.40%)升至第1位(45.00%),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羊水栓塞病死率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年来中山市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原因下降,间接产科原因上升,产科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栓塞类排名有提前,需加强羊水栓塞及肺栓塞的预防诊疗措施,提高孕产妇综合救治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Schwannoma of the spine is a rare entity. The main problem caused by this tumor are the symptoms provoked by its increasing size and the consequent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A peculiarity of this benign neoplasm is the presence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Schwann cells, which has been linked to greater growth of these tumors in pregna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18.
19.
Zusammenfassung Das polyzystische Ovarsyndrom (PCOS) wird bei Jugendlichen oft übersehen. Die typischen Befunde wie Androgenisierungserscheinungen, Hyperinsulinämie oder Zyklusstörungen werden oft auch im Rahmen der normalen pubertären Entwicklung gesehen. Risikofaktoren für eine spätere PCOS-Entwicklung sind ein niedriges Geburtsgewicht, eine prämature Pubarche und in der Pubertät persistierende Zyklusstörungen und Übergewicht. Vor allem wegen der möglichen Langzeitfolgen einer Insulinresistenz ist eine umfassende Diagnostik bei Jugendlichen notwendig. Die Therapie basiert in erster Linie auf der Einstellung auf antiandrogene Ovulationshemmer, bei Insulinstoffwechselstörungen ist eine Behandlung mit Metformin zu erwägen, auch wenn noch keine umfassenden Studien dazu vorlieg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正常早孕组与流产组蜕膜催乳素 (PRL)、孕酮 (P)、雌二醇 (E2 )及其受体水平的差异 ,探讨它们在维持早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 18例与保胎失败流产的 12例蜕膜组织 ,应用放免法测定蜕膜匀浆PRL、P、E2 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相应激素受体 (PRLR、PR、ER)的表达。结果 :正常早孕组蜕膜匀浆PRL、P水平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 ) ,正常早孕组PRLR、PR表达亦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0 .0 1)。结论 :蜕膜局部正常水平的PRL、P及其受体的正常表达对维持妊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