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泽县实施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彭泽县1996-2001年实施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已6年,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工作手册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6年彭泽县实施卫生部项目工作成效进行队列分析。1资料和方法1.1县结防所1996-2001年所有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例为分析对象,涂阳新登记率、治愈率等均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的规定计算。1.2病人发现工作以因症就诊和综合医院转诊为主,以痰涂片阳性病人为主要对象,治疗前查痰三次并摄胸片,对检出的涂阳病人实行短化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接受督导化疗的病人每月查痰一次,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武钢在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期间武钢初诊患者中肺结核发现的现状。方法:根据《项目》期间初诊患者登记资料及肺结核季报表等统计资料。结果:《项目》期间初诊患者2586人,男性多于女性,两者之比2.09:1,老年患者比例占21.54%,发现活动性肺结核918人,其中涂阳293人,痰菌检查率为56.3%,痰菌阳性率为10.12%。综合医院初诊患者转诊为51.35%,转诊的活动性肺结核605人,发现率45.90%。结论:武钢的肺结核发现工作在《项目》期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干预,提高痰检率。方法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分2组,对照组407例按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病人发现程序进行,研究组266例即对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病人发现程序略加改动,在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进行干预,先让他们留齐3个痰标本后再进行就诊登记。结果研究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痰检率95.7%,对照组80.3%,2组痰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初诊前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从而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干预,提高痰检率.方法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分2组,对照组407例按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病人发现程序进行,研究组266例即对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病人发现程序略加改动,在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进行干预,先让他们留齐3个痰标本后再进行就诊登记.结果研究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痰检率95.7%,对照组80.3%,2组痰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初诊前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从而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甘肃省张掖市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查痰点)的工作开展后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及乡(镇)查痰点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张掖市6个县(区)的统计报表及15个乡(镇)卫生院查痰点的各项工作记录和2009—2015年开展痰涂片检查情况。结果 2009—2015年共检查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11 707人次,确诊涂阳肺结核病患者716例,乡(镇)查痰点涂阳检出率为6.1%,发现的涂阳患者数占全市涂阳患者数的7.5%,乡(镇)查痰点痰检标本经县级复核后,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79.0%和95.2%。结论设置乡(镇)查痰点方便了边远的农村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的就诊查痰,但发现涂阳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应根据各查痰点的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马拉维Ntcheu地区医院目的:评估使用二次痰涂片法筛查结核病可疑者的方法。设计:将1998年7月1日~12月31日共6个月使用的二次痰涂片法筛查结核病可疑者的方法与同年1月1日~6月30日使用的三次痰涂片法筛查结核病可疑者的方法进行比较。对所有痰涂片阴性病人的胸片进行评估,对其中肺空洞及有弥漫性病变者进行第三次查痰。从实验室痰登记者和结核登记者中获得数据。将两个6月期进行比较。结果:在实验室登记者中,使用二次痰涂片法,1152名结核病可疑者中有186名(16%)涂片阳性,而使用三次痰涂片法的1106名可疑者中有173名(16%)涂片阳性,二者结果没有区别。在临床上使用不同的筛查方法结果相似,用二次查痰法的登记病人中58%涂片阳性,而用三次查痰法的登记病人中54%涂片阳性。在前6个月中检查的3177个痰涂片与后6个月中检查的2266个痰涂片进行比较,检查数量下降了29%,三次查痰法的消耗品费用是731美元,而二次查痰法为251美元。结论:用二次查痰法筛查结核病可疑者与三次查痰法一样有效,且减少了实验室的工作量,节省了开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人主动发现的新途径,提高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方法选择2003年新涂阳登记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0个县,由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组织他们到县结防科或附近的乡镇、综合医院痰检点进行免费查痰。同时,县结防科对其他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但未前来就诊的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调查。结果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30个县共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2 091例,新涂阳登记率由项目实施前的36.21/10万,提高到49.94/10万(χ2=101.7,P<0.000 1),发现率达到86.0%。30个县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 464例,其中村医集中推荐15 363例,占35.3%,村医推荐发现新涂阳病人3 870例,占新涂阳病人发现总数的32.0%。县结防科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人的追踪率为70.9%,追踪到位率仅33.1%。结论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到县结防科检查,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是提高病人发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就诊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方法。方法在湖北省30个县,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推荐到县疾病控制中心结防科或设有查痰点的乡镇、综合医院进行免费检查。比较不同条件下对提高就诊率的作用。结果30个项目单位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项目期间,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 46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就诊率为1.2‰。2003年30个单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4‰,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2‰,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2‰。项目实施前后比较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提高了28.5%。8个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9‰,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0.8‰。22个非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3‰。17个平原县、7个山区县、6个丘陵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均为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分别为0.5‰、1.0‰和0.6‰,病人自己求诊率分别为1.3‰、0.9‰和1.1‰。结论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项目”实施5年的结果。方法 根据项目实施规程,分析结核病登记管理情况。结果 5年共发现“项目”病人687例,化疗满2个月病人痰菌阴转率97%,病人转归队列分析治愈率97.5%,传染期也明显缩短。结论 卫生部“项目”实施5年取得显著成效,实现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的目标,项目工作符合“低花费,高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民勤县实施FIDELIS项目执行效果。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项目期间登记的病人资源进行汇总,评价分析。结果全县加强了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传染源的发现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年来共计登记可疑肺结核病例1308人次,年就诊率为434.4/10万,查痰人数为1308人次,查痰率为100%,发现传染性肺  相似文献   

11.
1992—2001年海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和经验。方法:根据全省各市(县)上报的结核病报表和有关总结材料,分析结核病现状,防治对策及效果。结果:海南省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来,1992-2000年共检查可疑肺结核病患者192077例,查痰48670例,查痰率25.3%,发现并登记活动肺结核病人31822例,其中涂阳病人22946例,涂阳新登记率从1992年12.8/10万上升到2000年48.4/10万,至2001年12月上,共治愈了21625例涂阳病人,总治愈率达94.2%,结论:海南省结核病疫情严重,近10年来经过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取得显著成效,证明该策略是控制结核病流行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海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南海市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效。方法:因症就诊胸透筛选、痰检确诊病人,按统一化疗方案治疗,实行全程督导管理。结果:10年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9 569人,可疑者检查率平均为0.2%,发现活动性肺结核4 286例,其中涂阳2 558例,涂阳病人占活动性病人59.7%,涂阳登记率从14.07/10万提高到35.66/10万;初复治涂阳比例1:0.14,初治涂阳治愈率94.3%;复治涂阳治愈率82.2%。结论:10年来结核病控制水平整体提高,是实施DOTS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方法和工作模式。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乡镇,采取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设立查痰点等干预措施,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并与常规病人发现方法对照。结果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40.01/10万,肺结核可疑者先由乡镇医院查痰筛查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29.11/10万,对照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6.27/10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别(χ2=38.6,P<0.005)。结论通过村级社区服务站推荐、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开展痰涂片检查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同时对乡镇医院查痰点要注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提高痰检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就诊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方法。方法在湖北省30个县,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推荐到县疾病控制中心结防科或设有查痰点的乡镇、综合医院进行免费检查。比较不同条件下对提高就诊率的作用。结果30个项目单位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项目期间,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 46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就诊率为1.2‰。2003年30个单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4‰,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2‰,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2‰。项目实施前后比较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提高了28.5%。8个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9‰,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0.8‰。22个非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3‰。17个平原县、7个山区县、6个丘陵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均为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分别为0.5‰、1.0‰和0.6‰,病人自己求诊率分别为1.3‰、0.9‰和1.1‰。结论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不容易获得医疗信息的经济贫困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村医集中推荐可疑症状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吴刚  李月华 《地方病通报》2010,(6):34-35,39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结核病控制项目近3年来的实施效果。方法按照项目要求,对所有疑似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拍摄胸片、免费痰涂片检查,对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全程督导管理。结果兵团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3年来,经过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16 689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 600例,从已结束疗程的2 920例涂阳患者的治疗转归分析来看,治愈率87.77%,治疗成功率达95.83%,达到了规划的要求。初诊患者3年累计达到16 689例,其中就诊10 517例(63.02%),因症就诊依然是兵团团场发现肺结核患者,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主要途径。从初诊者就诊时的症状来分析涂阳检出率,总的涂阳检出率为40.80%,咳嗽、咳痰3周以上者查痰率为61.46%,查出涂阳患者2 422例,涂阳检出率为46.01%,证明咳嗽、咳痰大于3周者是肺结核患者发现的高危人群。结论项目实施后,兵团涂阳病人发现水平和治愈率明显提高,保护了健康人群,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庆市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10年的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1992—2001年重庆市40个区县项目季报表、2000年流调资料、及有关资料。结果项目覆盖全市40个区县,覆盖人口3098万,达100%。10年来全市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401342例,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84471例。免费治疗91460例。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4.8%,复治涂阳治愈率90.3%。结论重庆市卫V项目实施10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发现和治愈了大量肺结核病人。但重庆市的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索高发现、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病人发现程序。方法 山东省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结果 在1715例同时胸透和痰涂片检查的可疑肺结核症状者中,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51例,其中胸透诊断正常者15例。结论 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必须全部查痰。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地区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方法和工作模式.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乡镇,采取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设立查痰点等干预措施,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并与常规病人发现方法对照.结果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40.01/10万,肺结核可疑者先由乡镇医院查痰筛查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29.11/10万,对照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6.27/10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别(χ^2=38.6,P〈0.005).结论通过村级社区服务站推荐、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开展痰涂片检查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同时对乡镇医院查痰点要注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提高痰检质量.  相似文献   

19.
眉山市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工作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是以痰涂片镜检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为主要方法之一[1],痰涂片检查符合我国结核病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以下简称查痰点),既方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又缩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就诊延误和治疗延误时间,是我国农村地区控制结核病疫情新的模式。我市2006年1月在全市6个县设置61个查痰点,目前已运作近3年。本文将全市2006—2007年间查痰点与县结核病实验室的痰涂片制作质量和镜检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提高查痰点工作质量,使其在结核病控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纳的2项提高涂阳病人发现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流调实验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第四次流调检查方法中由于增加了2项措施,与传统流调方法相比,多检出11.8%的涂阳病人,其中44.7%归因于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这一措施,55.3%归因于多查的第三个痰标本。多检出的涂阳病人中,83.0%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7.0%为非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论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病人发现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