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根据华丰煤矿矿井水水样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第三系砾岩水与4煤顶板砂岩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所有的水化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井涌水水源的水化学判别方法,为矿井涌水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准确确定矿井涌水来源及组成比例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井单一水源识别,对多源矿井水的混合问题涉及较少。以河南城郊煤矿矿井涌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水化学与氯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在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识别出矿井涌水来源并解析其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涌水水化学特征与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相似,表明矿井水主要由上述两种水源混合而来。结合Cl-和37Cl质量守恒原理,经端元法计算得出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占矿井涌水的比例在80.8%以上,未知端元水源贡献比例小于19.2%。该方法对于矿井涌水水源的判别更加快速准确,可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判断影响矿井安全的多含水层矿井涌水的构成,结合模糊聚类法、piper三线图法对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在确定各充水含水层离子成分特征值的基础上,首次采用水化学离子成分守恒分析方法对矿井涌水的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日常涌水量中来自寒武系灰岩含水层的占25.22%,约为202.03 m~3/h,与实际观测的200 m~3/h较接近.该方法评价结果可靠,且简单易行,能准确、便捷地对矿井涌水的构成及未知突水水样的水源进行判别,最终为煤矿采取有效的矿井防治水手段和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有效地判断识别文家坡煤矿涌水水源,利用Piper三线图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所采集的水样水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矿井涌水水源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通过Piper三线图能够得到待判水样的水化学特征与白垩系洛河组砂岩水和侏罗系延安组顶板砂岩水比较相似,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排除干扰因素、准确识别待判水样1为侏罗系延安组顶板砂岩水,待判水样2为白垩系洛河组砂岩水,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准确地识别矿井涌水水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下延伸,面临的矿井充水条件逐渐复杂。下组煤开采面临的突水水源有上部老空水、第四系松散层水、地表水、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深部奥灰水;在复杂构造条件的影响下,井下涌水出现异常,但目标充水水源水位监测数据未发生明显变化,此时准确判别井下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对矿井防治水至关重要。通过应用实例的分析,证明以常规水化学聚类分析和环境同位素分析构成的水化学综合识别模式对复杂条件下矿井充水水源的判别成效明显,为预防矿井突水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井水害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为了快速有效地判别青东矿10煤层开采时可能出现的涌水水源,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通过对青东矿实际的水化学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制作并分析Piper三线图、建立涌水水源的实用判别模型,得到了矿井重要含水层煤系砂岩含水层及太灰水的具体水化学特征信息,为合理采取防水措施及准确判断青东矿10煤开采时突水水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井田范围内各含水层采集水样,进行常规水化学指标分析,对常规离子与总溶解固体进行比对,得出各主要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可快速分析出井下涌水来源,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尝试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水化学分析法有机结合,为矿井涌水来源分析与防治水提供便捷的分析方法,努力使之成为矿井涌(突)水来源分析的有效手段,为矿山防治水工作提供新的分析思路与工作方向,同时为地面注浆减沉与井下防治水安全生产等工程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矿井涌水是影响宜昌磷矿中深部矿体开采的重要和关键因素。重点分析了地层、地质构造以及导水通道等矿井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勘察、施工及矿山开采方面的一些防治水及减少矿井涌水的措施和思路,给矿井涌水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解决当前水源识别仅考虑矿井水化学特性及水位观测等少量因素,缺乏矿井突水力学支撑相关问题,以林西煤矿1021中回采工作面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老空区、底板等矿井突水力学模型,求解涌(突)水点不同水源或通道突水的临界防隔水煤岩柱厚度Lv|其次对比Lv和实际隔水煤岩柱厚度Le之间定量关系,判定不同水源突水的先验概率|然后以先验概率为纽带,利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建立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1021中回采工作面涌水点水源进行验证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第Ⅲ含水层、第Ⅳ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相似,建立单一的水化学识别模型,会将涌(突)水点水源误判为第Ⅲ含水层水。而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水源识别模型可精确识别出该涌(突)水点水源属于第Ⅳ含水层水,判识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有效提高了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1.
矿井水排水量预测是一个难题。受降雨、河流、含水层等自然因素和煤矿开拓面积的扩大、水平的延伸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矿井水年排水量时间序列是非线性的。针对该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矿井水排水量预测模型,通过预测结果比较可知,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将对以后矿井水排水量的预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矿井水利用规划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矿井瓦斯积聚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瓦斯排放的安全措施,并详细地论述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几种瓦斯排放方法,指出瓦斯排放中应注意三个环节,掌握两个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矿井瓦斯排放办法,并对瓦斯排放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以使瓦斯排放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李敏  徐书谦 《煤炭技术》2007,26(5):78-80
随着煤矿产量的增加,矿井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文章对铁生沟煤矿外排水进行了评价,针对未经处理矿井水的危害性,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煤矿机械》2013,(12):254-256
电力系统作为重要的变电设备而言,系统中的变压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要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实施,保证其稳定的运行状态,及时将故障排除,对于保证经济、可靠的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中主要设备之一的矿用变压器的局部放电检测也受到了电力行业重视。设计主要在山东电力设备厂SF9-31500/110和SFZ9-6300/110型矿用变压器的基础上,在保证变压器产品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论述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矿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矿井水排放系统的优化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井田的开拓,矿井排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除矿井水压威胁,减少矿井污水水量并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确立了在井下使用专用管路和专用水仓收集岩层水、通过钻孔排至地面后直接外排的方案。在钻井过程中,引用了电法全深度综合测井定位技术。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排泥控制系统是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人工手动排泥存在排泥次数和时间随意性较大,易造成出水水质变差,影响处理效果等缺陷;定时排泥则不能根据矿井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变化及时增加或减少排泥量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而自动排泥控制技术(ASDT)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取得工艺技术参数,再通过在线传感器、变送器、PLC、上位机、控制柜和电动阀等实现自动排泥,克服了人工手动排泥和定时排泥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工程运行实践表明,ASDT自动排泥控制技术可以确保矿井水处理后的水质,从而提高了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多金属铜矿无尾排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忠 《金属矿山》2010,39(1):75-80
概述了多金属矿山的金属特性;介绍了铜、钼、金、银的回收工艺方法;探讨了铜钼分离最佳工艺操作条件;指出通过采用重选和浮选联合流程,改进快速浮选流程结构,完善浮选药剂制度等措施,钼精矿品位最终可稳定在含Mo 50%以上,钼的回收率可提高到85%,金的回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银的回收率提高5.6个百分点以上;通过生产免烧免蒸砖能很好地解决多金属尾矿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多金属矿山资源的全面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煤矿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排矸系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改造地面排矸系统的薄弱环节,解决了系统存在的问题,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对类似条件下的斜巷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平煤矿胶轮车大巷2009年5月份瓦斯涌出异常的情况,通过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和煤层赋存情况考查,综合分析瓦斯涌出异常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的方法,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