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我国中小城市居住小区已普遍存在停车难的困境,车地矛盾十分突出。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前提下,在保证地质条件和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利用中学、小学操场来规划建造多层地下车库,以缓解居住区停车压力不失为一可行的良策。该设想具备用地条件、空间条件、使用功能、安全保障、资金运作及施工作业等多方面的可行性。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居住小区为例,提出一些解决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中心城区居住小区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笔者结合研究课题实地调查了中心城区多个居住小区,发现存在停车困难的居住小区主要集中在容积率较高,且规划设计停车位配比滞后的楼盘。针对目前上海居住小区单一停车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方共同努力,结合居住小区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模式停车方案,共同解决居住小区停车难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对将建居住小区车库景观的思考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角度出发,阐述居住小区停车空间的公共艺术价值。提出居住区内停车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对原有停车场空间改造等的景观化处理过程,整理出居住区停车空间景观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于改善居住小区环境所适用的方法模式。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停车综合楼地上16层,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中框架部分采用预制装配建造工艺,剪力墙部分采用现浇施工工艺,围护结构采用轻质复合墙板,整幢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无外脚手架、无砌筑、无抹灰的绿色施工。在总结以往类似工程项目在设计、构件制作及现场施工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后,设计单位在此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考虑优化建造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装配式建筑设计和建造简单化、标准化、合理化、效益化的目标,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该项目的设计技术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居住小区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停车问题和具体设计居住小区停车设施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停车方式的比较,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指标体系,从而使居住小区规划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汽车交通进入居住小区所带来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阐述了停车不足对居住小区的影响情况,着重对地面停车、独立式车库、地下及半地下停车等居住小区停车方式进行了论述,以使停车设施与居住小区的建筑、道路、绿化等密切结合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私家车的蓬勃发展,带给人们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部分建造年代较早的居住小区,在设计初期对私家车发展预计不足,导致停车空间缺乏,现状与需求严重不匹配,进而出现了占用道路空间及居民活动场地、破坏绿化、威胁居民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人车矛盾愈加突出。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实地调研,总结旧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并对该问题作出分析,为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8.
冯小学 《工业建筑》2006,36(Z1):76-78
以西安为例,详细介绍了西安居住小区停车问题调研的目的及方法,并在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居住小区停车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今后居住小区停车及交通组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家车的膨胀发展使城市居住小区停车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国内尚未出台相应的停车规划导则,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对停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简述了城市住区的几种停车方式,分析了住宅容积率、工程造价等因素对城市居住小区停车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可行的设计建议与方法,以使居住小区停车方式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停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燕  林恒 《住宅科技》2004,(12):46-48
指出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应在不破坏小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发展新型停车系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car-parking guidance with fuzzy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m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knowledge of all parking spaces is subjectively quantified via the fuzzy linguistic sets such as walking distance from parking place to building entrances, car safety, shade from sunlight outdoors, etc. With fuzzy definitions on those characteristics of parking space, the method of the ordered weight averaging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truth value of the proposition: most desired characteristics of parking spac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king space to which the driver is being guided. The truth values of each parking space are to be used to rank all the available parking spaces. The parking space which has the maximum of the truth value is selected as the best parking space. Accordingly, the direction to the best parking space is guided in real-time by the traffic lights at intersections in parking lots for the drivers approaching. For v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 model of real parking lot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drivers to signs of traffic lights in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对城市人届环境建设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存在的道路拥堵、交通环境恶劣、道路交通资源浪费、城市居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因堵车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学校门前高峰期堵车问题,提出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或其他公共空间,修建老城区地下停车场的有效方案。以及对地下停车场修建的设计决策、资金筹措、管理使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典型措施被推广之后,不但会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指数,还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相似文献   

13.
Because of daily traffic congestion and/or frequent traffic accidents, roads in Japan's urban areas do not necessarily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providing safe and smooth traffic functions. In addition, chronic illegal on-street parking exacerbates an already difficult situation. In Tokyo, the lack of sufficient parking facilities already is causing severe social problems. This problem must be solved by building more parking areas; however, the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and high urban land prices make this difficult to do. Therefore, future parking facilities will need to integrate various uses of urban space and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a part of the traffic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unnel-type parking system that can be constructed in underground space that is not utilized efficiently under present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进行了地下停车规划的实践,利用腾出来的地面创造了更多的水体与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本研究以南京某居住小区地下停车规划为实例,以微气候流体力学模拟软件Envi-met为手段,通过对该小区进行地下停车规划与不进行地下停车规划两个方案进行冬夏两季的居住区室外微气候模拟分析,利用模拟计算得到的微气候参数(风速与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参数(CO2分布)以及室外人员热舒适参数(平均辐射温度MRT)等数据,通过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对比,量化分析了地下停车规划对该居住区外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地下停车规划对居住区城市微气候的影响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舒秋华  盂庆涛 《华中建筑》2005,23(5):103-105
该文主要阐述城市停车空间的含义及目前国内城市停车空间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在停车空间研究方面的情况;城市不同区域停车设施布局的配置原则,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别停车设施的空间规划要点,明确城市停车空间设计研究问题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认真的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16.
福州八一七路是福州城市发展史的中轴线,是传统商业街,是生活性综合主干道。人流量、车流量都非常大,停车量更大;为满足人流、车流要求,路幅需要又宽又大,而主要商业街要求路幅不能太宽,以免破坏商业气氛,两者矛盾的统一,需要建高架桥加以解决(因要跨越几条河道,不能用隧道),上走人,下行车,上下12车道,桥下两侧停车,满足三者需求。中间集中设绿带,即绿化、美化、通风、排气,又满足行人乘凉、休息,一举多得。绿带下设集中式管线综合隧道,这样一劳永逸,便于随时维修,避免再经常开挖马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快速机动化时期,直面小汽车迅猛增长带来的停车问题及引发的城市交通、环境等问题,尤其是大城市车多地少,停车问题更为严峻。长期以来,我国大城市习惯于增加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然而,发达国家的停车规划实践表明,大城市必须转变停车规划策略,从充分供给转向需求管理才能治愈停车难的顽疾。选取上海3个停车规划策略不同的地点作为案例,研究发现如果合理运用停车总量限制、增加停车后步行距离、增加停车收费的策略,可以在对地区活力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停车需求。停车规划策略应该基于地区详细的停车调查,每个地点适用的停车规划策略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刘哲夫 《中外建筑》2014,(8):129-131
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剧增,地上停车位的数量远远不能够满足要求.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都配建了地下停车库,相较于地上停车位的建造,地下停车库建设成本更高,因此必须尽量优化地下停车库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本文从汽车尺寸、停车方式、层高控制等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指出了地下停车库优化设计的关键点,为提高地下停车库的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平  杨红禹  陈志龙  郑苦苦 《规划师》2008,24(10):34-37
停车矛盾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综合效益突出的地下停车场的停车方式已经被逐渐认可。在大都市中心区这类交通流量聚集而土地资源紧缺的特定区域,地下停车场系统的建立已经从理论上被证实其优越性。本文结合地下停车场系统布局形态,分析了地下停车场系统内部通道流线设计的不同类型,并以张家港购物休闲公园地下停车场系统为例,对其系统内部通道流线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需求管理的城市停车规划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峰  洪亮平 《华中建筑》2010,28(4):62-65
该文探讨了我国城市停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停车需求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需求管理的概念,建立停车需求管理的初步框架,并从需求总量管理、需求时间管理和需求空间管理三个方面阐述相应的城市停车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