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云南与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21世纪的云南与东南亚既有着经济技术合作的良好基础 ,又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目前 ,在规划21世纪云南与东南亚合作前景时首要的是要制订经济合作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商品策略、销售策略、市场策略、阶段策略等“一揽子”对策 ,从而确保21世纪云南与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和古代相对而言的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结构、精神意识和审美感觉的现代性.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一种是欧美式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式的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社会包含这两种现代性,它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它体现在"五四文学"、"17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差异之中.但是,这种差异只是文学现代性之中的差异,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具有现代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以大开放促大开发是云南的必然选择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世纪之初云南应在实施提升战略层次建设国际通道整合内外资源形成云南楔子确立开放重点构建新格N 1局这一对外开放战略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日本庄园自8世纪起,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到了10世纪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庄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庄园实现了不输不入化,庄园领主获得了对庄园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一元化支配权;也是在此时期,庄园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雇佣经营为主,经由"散田请作体制"发展成为"名田"经营.所有这些变革都显示了与初期庄园明显不同的特征,表明了体制完备的领主制庄园已经形成,并且成为10世纪以后日本庄园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5.
郑坚 《江汉论坛》2004,(5):84-86
"反封建"是贯串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清晰脉络,它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被言说,言说者赋予它看似一以贯之,其实有着诸多差异的意义.它是20世纪一系列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范型变迁过程中的产物,同时它又参与了对20世纪中国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范型的建构,而一种关于"封建主义"的"知识"又是有赖于一系列文学的叙事和修辞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程光德 《理论界》2009,(3):208-209
南非共产党根据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开始!"的新战略.这一战略核心是既要始终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又要长期脚踏实地为向社会主义转变而进行各项斗争、建设.新战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坚信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二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提出了理论构想,即民主、平等、自由、社会化以及"有效率的计划"和"有效益的市场"相互结合:三是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基本战略,即以"重建与发展计划"为指导在各个领域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开展的前所未有、规模宏大的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历史调查中,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图片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图片资料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因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及时对这批照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典藏并建立全文数据库,让致力干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学人共享调查成果,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经历了发轫、繁荣到延展三个阶段。尤其是抗战时期,因与多个国家接壤,从中国文化研究的边缘转为中心,从抗日的后方到前哨诸多因素交织,使边政学研究成果斐然,成为其时中国边政学研究两大重镇之一。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的研究加以系统回顾,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李伯重 《社会科学》2007,(6):173-178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这一点,在以往关于19世纪危机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以松江地区为例,具体地观察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0—13世纪,中国社会沿着两条主线、三大板块发展。两条主线为从唐到宋的演变和从唐到辽、夏、金的演变。三大板块为辽—金、宋、夏。以辽金更替为界,三大板块又表现为前、后三国鼎立。两条主线、三大板块不约而同地走在近世化道路上。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近世诸元素的合力造就了各自社会的深度统一。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深度的社会统一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社会的深度统一反过来也决定了元朝以后中国核心区再也不会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因肩负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抵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任务而独秀于世界长篇小说之林.它重视文艺复兴和启蒙文学中冷静地观察、如实地描写、客观地反映社会面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表现出对充满人文精神的光明未来深深的求索.与西方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所宣扬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人的原则不同,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家承认个体的精神自主性,并把它凌驾于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之上,但不割断人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而是深刻地、精细地展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俄国的自由主义与西欧相比,缺乏历史渊源,产生较晚,没有民众基础,与统治阶级和国家政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能奢望它在政治上起主导作用。贵族、知识分子和官僚是自由主义思想的社会载体。在1905-1907年俄国革命期间,立宪主义最活跃,立宪派在关于法制国家、关于代议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关于社会舆论对国家政策的影响等方面,都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主张。但与此同时,俄国的立宪运动也与无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文化相冲突。  相似文献   

14.
17~19世纪西教在山西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义和团运动前天主教、新教在山西传入,传播的历程与概况,考察两教传入的州县及教徒的数量,纠正一些不实认识,并通过对教会的传教方式和教徒入教动机的剖析,揭示当时山西社会的一些特点与问题以及西教能在山西立足发展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党河是流经敦煌的一条重要河流,现为一条独立的水系。翻检清至民国一些文献资料,发现党河在清初还有余流分两支分别注入哈拉湖和疏勒河。约在道光年间河流西北一支发生断流,民国初年两支均断流,党河从此成为一条独立河流。文章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其变迁的原因,认为党河地区的屯田灌溉是导致党河断流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姚文仪 《社会科学》2006,3(11):116-123
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政治上,中国是“皇权”制,西方是“王权”制;经济上,中国是“重农抑商”、“禁海政策”,西方是“重商主义”、“拓海政策”。不同的发展趋势最终导致了中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7.
14-16世纪是英国的社会转型期。在伦敦,工商业的繁荣使其居于时代的前沿,自治城市地位又使之拥有自己的法律与习俗,其中有许多有利于妻子财产继承的规定,为寡妻继承大量亡夫遗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期的中国也曾有过商品经济的繁荣,但妻子在法律上始终没有独立的财产继承权,虽然民间习俗允许寡妻继管家产,但也不似伦敦的习俗那般宽容。两相比较,不仅可见中国和伦敦社会对待寡妻的不同态度,亦可体现出她们在生存与发展道路上所处的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18.
"文革"结束之后,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重建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载体--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显得扑朔迷离,50年代到70年代无奈的"改造者"的身影开始被痛苦的"自省者"和迷乱的"萎顿者"所替代,表征出知识分子复杂而微妙的心路历程.异质性的复合形态是文革后知识分子形象生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 2 1世纪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伦理学也必将由传统伦理学向现代伦理学转换。本文对传统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从三个时间段进行了回顾 ,分析了存在的四方面问题 ,对现代伦理学的体系完善、应注重研究的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薛向君 《学术研究》2001,(8):101-103
20 0 1年 5月 17— 19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和苏州召开。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 60多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界的人士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4 0余篇 ,内容既包括对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探索 ,也包括各国、各领域的史学研究动态。各国学者集聚一堂 ,畅所欲言 ,对 2 0世纪的历史学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一理论对于当代历史科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从不同角度对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