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平 《声屏世界》2011,(8):19-20
法理性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往往是故事性和法理性的统一,但在新闻实践中,"法理性"往往被忽视或弱化,"故事性"常常成为电视法制节目的立命之本或选题的一大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单珊 《新闻前哨》2013,(3):54-56
电视法制节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较之一般性节目更容易引发新闻官司。那么,电视法制节目如何防止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事前预防和积极应诉两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法制节目新闻侵权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吕晓燕 《大观周刊》2012,(51):56-57
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全民法治观念的不断提升,法制新闻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从社会新闻中独立出来。在短短二三十年的发展中.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表现形态上,法制新闻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电视法制节目在多样化的内容和形态背后.却暗舍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不断以喧嚣刺激观众眼球,使得本应严肃的题材成了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八卦。既然已有多样化的题材.就应该寻求多样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向综艺类法制节目看齐。在此背景下.本文以BTV-3午间时段《法治进行时》为例,剖析该栏目在娱乐大潮中如何坚守法制节目的严肃性,同时又能保持高收视率:剖析栏目在探索电视法制节目新闻化发展进程中贡献的积极力量,以期能对其他类节目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阳 《军事记者》2005,(11):44-45
目前的电视法制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竞争的又一重头戏,法制栏目、法制频道成为从中央台到各省市台竞相攻占的又一块阵地。但由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而在相关节目中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法律意识的弱化成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一个瓶颈。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为电视法制节目开拓出更宽的发展道路提出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崔峰 《视听界》2000,(3):29-30
“模糊概念”一直是困扰新闻自身发展,影响新闻求真、求新、求深的一大障碍。就我国的电视新闻而言,如果说,早期的电视新闻生产还因对电视认知的局限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存在着对新闻把握上的程式和误区。那么,在电视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时代新闻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备,多媒体、数字、卫星等电视技术手段的广  相似文献   

6.
黄莹 《新闻前哨》2004,(8):73-74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趋完备,公民法治观念的增强以及新闻活动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增强,自80年代末以来,因新闻民事侵权而引起的新闻官司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社会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稿潮流”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在广播和电视媒体上,类似特稿的报道方式也普遍流行,强调新闻的故事性、人情味,在社会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法制节目中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9,(10):55-56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刘艳辉 《今传媒》2009,(9):81-82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诞生了一个叫<南京零距离>的新栏目,自此,拉开了中国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大跃进的序幕,各个级别的电视媒体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除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和法制新闻以外大都数社会新闻节目都被赋予了民生新闻的光环.然而,就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后蕴藏也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思考:民生新闻的繁荣源自何方?又将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法制电视深度报道,除了具有法制电视新闻所要求的一切特性之外,它跟正常意义上的新闻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提供更多的新闻资讯和背景信息,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新闻+背景”或“新闻+新闻”。随着电视法制栏目的纷纷涌现和法制类节日的走势红火,法制电视各种节目形态中“深度报道”在省级卫视和地方台颇受青睐。然而,深度报道这类法制电视节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颇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在材料选取、切入角度、写作技巧和创新上,都有自己独特性的原则要求,这是由法制新闻"法制"特性决定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法制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法制原则、平衡原则、更改原则和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法制电视深度报道,除了具有法制电视新闻所要求的一切特性之外,它跟正常意义上的新闻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提供更多的新闻资讯和背景信息,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新闻+背景”或“新闻+新闻”。随着电视法制栏目的纷纷涌现和法制类节目的走势红火,法制电视各种节目形态中“深度报道”在省级卫视和地方台颇受青睐。然而,深度报道这类法制电视节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颇值得大家深思。一、问题首先,选题缺乏斟酌,新闻价值有待提高。一些电视法制深度报道的选题并没有完全尊重新闻价值原则,即按照显著性、新鲜性、接近性、纪实性、趣…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已为世界各国新闻界所重视。翻开西方新闻理论的发展史,新闻法制研究并非空穴来风,它是自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后理论上的一大发展,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我国新闻工作者所不及的,所以即便我们以“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来熟悉其研究历史与现状,并以此观照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也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沈岸 《视听纵横》2002,(4):59-60
法制报道现已成为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它的法规性、政策性、思想性、知识性、观赏性等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与读。但是,随着受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因法制宣传报道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而引发的新闻纠纷也日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单位法制宣传报道的有序进行,造成了电视、报纸与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强化依法治国的观念,自觉学好法规政策,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尽力避免侵权,是当前摆在我们新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雨雁 《视听纵横》2009,(2):119-119
从2009年1月1日起,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公共&;#183;新农村频道率先在全国电视行业推出CNN+HBO模式,全力打造拥有“一大法制栏目、两大综艺栏目、三大新闻栏目、四大王牌剧场、四大服务栏目”的两大播出平台,引起业内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轻松自然、夹叙夹议、灵活简洁的点评方式是其一大亮点,适度、理性、精辟的点评是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固有特点,主持人的点评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点评语言过于随意,点评深度不够,点评的立场有偏差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佳 《记者摇篮》2005,(5):48-48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新闻、专题类别)已成为电视传媒的重要节目类别。要想使电视法制节目成为广大受众“可持续”欢迎的类别,有必要从结构的角度对其审视一番。  相似文献   

18.
法制新闻采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 制新闻就是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在国外 ,一般是按社会新闻处理的。在我国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也无法制新闻一说 ,那时有关法制方面的报道 ,也基本上属于社会类新闻 ,而且由于当时的法制建设薄弱 ,这类新闻数量很少。法制新闻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一个新闻门类 ,其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法制新闻的大量涌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也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70年代末的刑法、刑诉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制新闻本身的性质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法制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制新闻的内容失实,法制新闻的报道缺乏公正,法制新闻的品位低俗等等,并列出了各个问题的表现,阐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略谈法制新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法制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的热点。但与此同时,由于法制新闻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以及法制新闻人才的相对紧缺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的影响,法制新闻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突出。有一部分法制新闻作品还存在着对法制新闻的特点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定位不当的情况。还有少数作品内容荒诞、格调低下,借法制之名肆意渲染凶杀、色情,赤裸裸地演示犯罪的技巧、手段、方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对法制新闻报道的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法制新闻作品的品位,正确发挥法制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就成了当前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