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即出现肝性脑病的病例数占本组总病例数的比率。结果干预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肝性脑病有多种诱发因素,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120例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和保肝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同时按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治疗方案。结果:干预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的复常率为51.67%,两组病死率与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数字连接测试异常者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失代偿期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解毒和清除能力低下,肝内、外分流严重,极易发生肝性脑病.为了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预见性干预护理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过度通气厦其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97例诊断明确的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2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3组患者低二氧化碳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率厦严重程度。结果:①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低二氧化碳血症发生率依次增高(P〈0.01);3组PaCO3依次降低(P〈0.01);②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率依次增高(P〈0.05),呼吸性碱中毒也依次加重(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的减退,吝易发生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进一步加重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肝硬化时应注意监测和纠正酸硷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一2012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显著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对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往往采取利尿、脱水及限制钠盐摄入等措施,治疗不当易引发低钠血症甚至低钠性脑病,易与肝性脑病相互混淆而发生误诊。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6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低钠性脑病,均误诊为肝性脑病。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45~66岁,平均54岁。6例均依据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诊断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性脑病诊断依据如下:①有水、电解质失衡的诱因;②在肝功能无进一步恶化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社会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社会支持,3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完善社会支持对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对9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评估发生肝性脑病存在及潜在的诱因,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常规治疗护理的同病种病例90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消除和减少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要重视对肝性脑病诱发因素的评估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对防治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肝炎肝硬变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与死因。方法: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老年病人,分析其并发症及死因。结果:老年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与死因临床上主要是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低血糖、水电解质紊乱及多功能衰竭。结论: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低血糖、水电解质紊乱及多功能衰竭是导致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死亡增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上要高度重视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对我院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监测血钠,110例血钠下降,随机分为补钠组(57例)与限钠组(53例),进行肝功能、血钠、尿量、腹水消退的监测,同时观察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85.94%(110/128),补钠组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时间缩短、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死亡率等均好于限钠组(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补充氯化钠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王萍  王娟  靳立旭 《当代护士》2009,(10):17-18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自我管理指导,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出院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相比,患者出院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1),住院时间较长(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致、有计划、系统的自我管理指导有助于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疾病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ESCA各维度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发病先兆或潜在诱发因素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现将江苏省中医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肝硬化伴发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9例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27~83岁。其中肝性脑病患者9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20例,2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1例死亡。典型病历:患者,男,69岁,有慢性乙肝病史近30年,因腹胀反复发作4年,神志不清1 d收住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模糊,言语混乱,双手震颤,定向力障碍。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给予雅博司、苏意、古拉定等醒脑保肝治…  相似文献   

14.
李德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596-5596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收集资料进行评估、实施健康教育、加强安全防护监护、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7.78% (χ2=5.12,P<0.05);随访(12.78±3.12)个月,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8.89%,也低于对照组的20.78% (χ2=4.34,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护理3个月后随访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1/44)低于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角色、社会、情绪、认知及躯体等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60例采取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结果干预组在叙事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方面,干预组在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疾病监测管理等指标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能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根据MELD评分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MELD分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水量水平变化、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干预后MELD分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水量水平、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MELD评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脏储备,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ockall评分系统的护理流程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4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日~9月1日收治的73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0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4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Rockall评分系统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再出血率、病死率、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水平、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健康教育、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Rockall评分系统的护理流程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和再出血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SIR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并发SIRS后,肝、肾功能、并发症以及病情转归的变化。结果:16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SIRS发生率为39.1%;引起SIRS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自发性腹膜炎,占81%,发生SIRS的病人组和未发生SIRS组之间比较,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IRS发生时与SIRS发生前后的不同状态下比较.肌酐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SIRS可能对肝功能影响不明显.但可使肾功能损害加重.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闫慧荣  申慧 《家庭护士》2007,5(4):57-58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所致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在失代偿期常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对此,对2004年--2006年本科收治5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护理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