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39-540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后根据粒细胞缺乏情况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米卡芬净,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观察比较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4.29%,低于观察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6水平、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提高,中性粒细胞数均减少,且对照组变化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可有效抗感染、抑菌,提高免疫力,降低炎症因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COPD合并IPFI的28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资料,其诊断标准参见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2007修订版》和《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观察并探讨了不同时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COPD合并IPFI有效性及治疗时机选择等,治疗期间监测肺影像学、肝肾功能电解质、体温等变化,以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诊断、拟诊各22、6例;抢先/经验治疗组有效率为76.47%,高于挽救/目标治疗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比较方面:挽救治疗组疗程为(22.32 ±5.45)d,长于抢先治疗组的(13.40±4.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挽救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7.14%)高于抢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39.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COPD合并IPFI安全有效的药物,抢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工作中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氟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50例,氟康唑)和对照组(50例,伊曲康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国产抗真菌药氟康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7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使用氟康唑和进口同类药物大扶康治疗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痰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国产氟康唑注射剂对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进口产品大扶康相似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徐艳  王慧群 《护理研究》2011,25(32):2965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2例艾滋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3%碳酸氢钠液+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真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两性霉素B用于治疗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肺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基础疾病者达96.1%,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痰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细菌性肺炎为主,共占82.4%。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胸片或胸部CT短期动态观察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占98.0%(100/102),氟康唑为首选治疗药物。结论 多种疾病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其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早期诊断仍困难,病死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8.
两性霉素B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但其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使用。近年国外已有3种不同脂质体剂型的两性霉素B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加局部灌注联合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IPF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时间为(14.82±3.36)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49±5.07) d(P 0.05);研究组临床总显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加局部灌注联合伏立康唑是治疗IPFI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一婷  郝玉英  范蓉  李玉雪 《临床荟萃》2009,24(10):899-9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真菌感染者日趋增多。氟康唑作为预防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可避免的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出现。氟康唑对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较差,甚至耐药现象有增多趋势。我们对本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药敏分析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应用的观察,总结两性霉素B常见的毒副反应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针对其不同的毒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全部顺利完成治疗。结论: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毒副反应明显,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观察,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剂量为5 ̄50mg/d,用药天数8 ̄66d,中数22d。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真菌清除率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57.5%,低血钾40%,消化道反应20%,肾功能损害15%。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IFI的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和皮疹.结论 只要合理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防治,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8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50 ~ 60 mg/d;实验组51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25~ 30 mg/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性霉素B中位累计剂量对照组为725(175,1595) mg,实验组为735(225,1485)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4);治疗中位时间对照组为19(8,34)d,实验组为29(1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14 d对照组与实验组可评估疗效者分别为37例和48例,两组总有效率、无进展率、热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对照组14例(29.8%),实验组6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对照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7.7% (13/47)与11.8%(6/51),P=0.047].结论 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25 ~ 30 mg/d临床疗效不低于维持剂量50~60 mg/d,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隐脑 )是一种难治性的中枢神经感染 ,若未及时诊治 ,其预后凶险。目前国内外首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困扰其临床应用[1,2 ] 。我院对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30例隐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AMB联合氟康唑及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探讨护理上早期预防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的隐脑 30例均符合隐脑入选标准[3 ] :在脑膜炎的基础上 ,腰穿放脑脊液直接检查到新生隐球菌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性霉索B第1、2,3天剂量5、10、20 mg,第4天起每天25-4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144例用药7-66 d,平均25 d,累积剂量平均670 mg,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IFI临床有效率78.4%,不良反应发生率寒颤、发热39.1%,低血钾42.2%,消化道反应24.5%,肾功能受损9.5%.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疗效好,每天剂量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和肝肾功能变化,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每日0.5~1 mg/kg,用药10~61 d,中位数26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6.9%,真菌清除率42.4%,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6%~24.5%,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两性霉素B输注的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反应,低钾血症,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静脉炎。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虽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只要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仍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2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采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用药护理,药物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特别注意该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输注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胸闷、气促情况;严密监测血清钾、肝肾功能变化,及时纠正低血钾;首选中心静脉输注以避免发生静脉炎.本组1例因经费不足自动出院;20例治疗1个疗程(10~16 d)后停药,并再继续动态检测及随访1周,有18例患者痊愈,连续真菌培养阴性,真菌清除确切,未见复发病例;另有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新方法。方法将34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除传统口腔护理外联合含两性霉素B的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意义。结论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可促进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愈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