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病人定量动态负荷前后膝关节软骨T2时间变化情况,分析MRIT2mapping序列反映软骨基质生物力学变化的灵敏度.并验证高磁场条件下人体关节负荷装置的有效性。方法10例膝关节OA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4l~66岁.平均年龄57-3岁。依托人体下肢关节力学负荷装置,对其施加膝关节动态负荷。负荷前后行膝关节MRIT2maDping成像,将膝关节轴向负荷区软骨分为4个部位: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区及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区.分别测量各部位软骨负荷前后的T,时间。对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评估进行卡方检验,对同一软骨区动态负荷前后的T2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病人负荷前后T2值,胫骨平台内侧软骨区分别为(39.59±4.17)ms、(40.14±4.49)ms(f=0.426,P=0.680);胫骨平台外侧软骨区(38.85±6.72)ms、(41.25±6.54)ms(t=1.704,P=0.123):股骨内侧髁软骨区(36.44±5.72)ms、(40.63±4.90)ms(t=1.783,P=0.108);股骨外侧髁软骨区(39.30±5.78)ms、(46.14±5.03)ms(t=2.826,P=0.020)。结论OA病人负荷后膝关节局部区域软骨区T2时间延长.自行设计的动态加压装置适合在高磁场条件下完成加压及MRI检查,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铁螯合剂治疗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长期维持高量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者84例,其中不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36例,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48例。不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分为去铁胺(DFO)组、去铁酮(DFP)组、DFO联合DFP组;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分为DFO组、DFP组、地拉罗司(DFX)组、DFO联合DFP组。观察1年后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结果不足量DFO、DFP组,SF均较1年前升高,DFO联合DFP组SF无明显变化;足量DFO、DFP组S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X组、DFO联合DFP组S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FX组疗效最佳,其次为DFO联合DFP组。结论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过载的治疗,应长期坚持使用足量的铁螯合剂,DFX以及DFO联合DFP祛铁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以骨关节疼痛及胃肠道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去铁酮+去铁胺联合治疗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5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获得去铁酮+去铁胺联合治疗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选取血清铁蛋白(SF)、肝组织铁浓度(LIC)、心肌铁含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主要测量指标,总铁排泄量和心功能作为次要测量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4.3.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表示,计数资料采用RR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5篇RCT文献(n=229)进入Meta分析,其中4篇文献质量评价为B级,1篇为C级。去铁酮+去铁胺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去铁胺治疗组(去铁胺组)比较:治疗12个月后sF下降程度:SMD=-0.04,95%CI:-0.48~0.41;LIC下降程度:SMD=-0.1,95%CI:-0.47—0.27;总铁排泄量:WMD=0.18,95%CI:0—0.3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WMD=3.40,95%CI:0.97~5.82,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联合治疗组高于去铁胺组。安全性分析: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高于去铁胺组,RR=2.77,95%CI:1.41—5.42。联合治疗组关节不良反应发生率:RR=1.45,95%CI:0.59~3.5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RR=0.85,95%CI:0.27~2.68;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7,95%CI:0.20~1.65,与去铁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篇文献采用MRIT2^*测定心肌铁含量,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心肌铁含量下降程度高于去铁胺组。结论联合治疗组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与去铁胺组相当,去除心肌铁含量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优于去铁胺组;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因纳入文献较少,临床应用本研究结果应谨慎,进一步结论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和高质量的RCT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添加强化乳铁蛋白(LF)配方奶粉对婴儿生长发育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试验,生后以人乳喂养的4—6月龄健康足月儿自愿添加配方奶粉者纳入本研究,按门诊顺序分别纳入强化组(LF38mg·100g^-1,铁元素4mg·100g^-1)和对照组(LF0,铁元素4.2mg·100g^-1,其余成分与强化组相同)。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两组婴儿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身长、体重、头围、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同时计算TFR—F指数、机体总铁含量(TBIC)、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比较上述指标的干预前后和组间差异。结果213名婴儿完成了研究,强化组115名,对照组98名。强化组和对照组婴儿人均日摄入配方奶粉量(94.3±9.8)US(88.2±8.7)g,P〉0.05;人均日铁剂摄入量(3.8±0.4)vs(3.7-4-0.6)mg,P〉0.05。强化组人均日LF摄入量为(35.8±3.7)mg。强化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各指标改变值比较,体重:(2213±82)VS(20334-77)g,WAZ:(0.82±0.22)US(-0.05±0.01),WHZ:(0.74±0.32)VS(0.20±0.06),Hb:(13.9±4.1)vs(7.2±1.8)g·L^-1,SF:(1.37±0.08)vs(0.55±0.04)μg·L^-1,TFR—F指数:(0.86±0.11)vs(0.39±0.05),TBIC:(19.4±8.8)郴(9.1±3.4)mg·kg^-1,P均〈0.05。同时干预后强化组贫血、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贫血:4.1%vs7.5%,铁缺乏:13.9%vs24.4%,缺铁性贫血:1.7%vs8.2%,P均〈0.05。结论添加强化LF配方奶粉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人乳喂养婴儿生长发育以及铁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协同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标记率及对标记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未标记的C6胶质瘤细胞设为对照组,25 mg/L SPIO(A组)、25mg,LSPIO+0.75mg,LPLL(B组)、50mg,LSPIO+1.5mg,LPLL(C组)标记的C6胶质瘤细胞设为实验组.各组细胞处理后分别培养6、24及48 h进行MTS细胞活性检测;普鲁士蓝染色评定标记率;3.0 T MRI GRE/30° T2*WI序列对各组细胞体外成像,比较R2*值及信号强度差异.结果 各实验组细胞处理后48 h均未见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B组、C组细胞标记率均达到98%以上,而A组约为70%,SPIO与PLL混合标记细胞随SPIO浓度增高染色程度逐渐加深.3.0T MRI体外细胞成像对标记细胞有较敏感的信号变化,对照组及A、B、C组R2*值分别为11.76±5.74、12.13±4.39、61.22±27.85、90.07±35.59,对照组与A组间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分别与其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此两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LL可增强SPIO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标记作用并对标记细胞活性未产生明显影响.3.0T MRI GRE/30°T2*WI序列对离体标记细胞有较敏感的信号变化,R2*值随着细胞内SPI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5 mg/L SPIO+0.75 mg,L PLL可获得满意的体外标记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静 《医学信息》2019,(16):138-140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高血压肾损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血肌酐变化情况、β微球蛋白以及24h尿蛋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0.67±5.49)mmHg vs(138.16±7.13)mmHg]、[(81.19±2.12)mmHg vs(87.49±2.84)mmHg]、[(137.15±6.49)μmol/L vs(158.67±8.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β微球蛋白、24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0.54±0.42)μg/ml vs(0.86±0.69)μg/ml]、[(0.52±0.29)g/24h vs(0.89±0.35)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血肌酐水平、β微球蛋白、24h尿蛋白,优于单一氯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格列美脲,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6个月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低于对照组[(6.25±0.79)mmol/L vs(6.73±0.81)mmol/L、(5.90±1.12)% vs(6.39±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低于对照组[(4.76±0.96)mmol/L vs(5.22±1.01)mmol/L、(1.60±0.64)mmol/L vs(1.60±0.6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低于对照组[(125.36±12.87)mmHg vs (132.35±13.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且联合用药改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张宏程 《医学信息》2019,(3):153-154,157
目的 探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实验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所需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总出现率。结果 实验组止血时间[(23.62±4.92)vs(34.55±6.20)h]、输血量[(243.92±50.33)ml vs(492.39±55.20)ml]、住院所需时间[(7.66±1.09)d vs(17.20±2.09)d]、不良反应总出现率(6.67% vs 3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 vs 60.00%)、血红蛋白水平[(120.60±15.00)g/L vs (103.01±15.37)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用药相比,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不仅利于改善其血红蛋白水平,更利于减少输血量、住院时间、用药不良反应,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间盘磁共振功能研究大都是平卧状态非负荷下进行的,不能反映人体直立下椎间盘负荷状态下的形态及功能改变,因此需要研究模拟人直立状态下的椎间盘磁共振功能成像特点。 目的: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影响。 方法:募集腰腿痛患者17例,年龄34-65岁。轴向负荷前后进行常规T2W、T1W、弥散张量成像、T2-mapping成像,负荷质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10 min后扫描第2个弥散张量成像序列,约负荷15 min扫描第2个T2-mapping序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TR 2 500 ms,TE 89 ms,弥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 s/mm2,扫描时间4∶10 min。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重建表观弥散系数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mapping序列自动重建出T2值图,测量髓核全椎间盘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前后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17例85个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Ⅰ级0个,Ⅱ级26个,Ⅲ级19个,Ⅳ级30个,Ⅴ级10个。表观弥散系数图84个纳入研究,T2值图85个纳入研究。84个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下,短时轴向负荷下全椎间盘(减少38×10-3 mm2/s,Z=2.567,P < 0.05)及髓核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减少(减少62×10-3 mm2/s,Z=3.461,P < 0.05),表观弥散系数变化主要影响Pfirrmann Ⅲ级椎间盘(减少55×10-3 mm2/s,Z=2.556,     P < 0.05)。T2值的变化主要影响正常椎间盘(Pfirrmann Ⅱ级),负荷下椎间盘T2值减低(减少3.17 ms,Z=2.967,P < 0.05),其余级别椎间盘负荷下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短时轴向负荷下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与T2值的变化因退变Pfirrmann分级不同而不同,评价椎间盘的活体MRI功能可能要根据不同的退变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90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R)分为微量蛋白尿硫辛酸治疗组(尿ACR 30~300 μg/mg)30例,微量蛋白尿常规治疗组30例,大量蛋白尿硫辛酸治疗组(尿ACR>300 μg/mg)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降糖、降压治疗,硫辛酸治疗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300 mg/d静脉滴注。疗程10 d。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所有参与者尿ACR及血清内脂素。结果 微量-常规组治疗后内脂素无改变(35.17±10.64 vs 33.28±9.51 pg/ml,P>0.05),尿ACR无改变(59.5±29.4 vs 60.14±32.51μg/mg,P>0.05);微量-硫辛酸组治疗后内脂素下降(33.31±9.5 vs 28.76±10.79 pg/ml,P<0.01),尿ACR无改变(62.09±35.1 vs 58.29±30.08 μg/mg,P>0.05);大量-硫辛酸组治疗后内脂素下降(65.7±17.0 vs 54.62±12.51 pg/ml,P<0.01),尿ACR无改变(459.1±103.5 vs 443.61±109.44 μg/mg,P>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可以减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但短疗程(10 d)硫辛酸治疗不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植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DLSS患者,按愿意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组接受Coflex植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X线片测定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椎弓根间距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1.02±0.32)h vs(2.13±0.58)h]、术中出血量减少[(145.5±36.0)mL vs(279.3±56.8)mL]、并发症减少(0 vs 9.1%)(P〈0.05);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2.3±0.3)vs(2.6±0.6),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植入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椎弓根间距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椎间隙后缘高度均增大[治疗组术前与术后比较[(7.31±1.36)mm vs(8.98±1.56)mm],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比较[(7.19±1.08)mm vs(8.61±1.41)mm,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及肝脏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名SAP患者根据病情分级为轻型组(n=36)和重型组(n=48),其中重型组接受CT引导的经皮导管引流(PCD)术。分析两组CT影像学特征、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以及治疗前后二者水平与肝脏密度CT值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CT影像学示胰腺片状坏死、气泡、多区域胰液潴留、脂肪层模糊不清以及体积增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CT示高脂血症致胰腺炎患者胰腺坏死范围30%~50%,周围积液、渗出,尾部肿大,片状坏死。CT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坏死范围>50%,双侧胸腔积液,周围脓肿形成。重型组血清CRP与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治疗前,重型组肝脏CT值显著低于轻型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重型组肝脏CT值与PCT、CRP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3, r=-0.568;P<0.05);治疗后,重型组肝脏CT值与PCT、CRP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084, r=-0.056;P>0.05)。重型组患者治疗时间显著长于轻型组(P<0.05),治愈率低于轻型组,死亡率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CT可以有效评估SAP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的严重程度,且通过直观观察肝脏密度改变评估SAP患者肝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3.
魏昌林 《医学信息》2019,(13):109-110114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4例,其中47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另外47例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β2-MG、PTH、Scr和BUN水平分别为(2.94±0.52)mg/L、(251.64±20.42)pg/L、(532.69±114.31)μmol/L和(10.58±2.6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89±0.64)mg/L、(270.83±22.45)pg/L、(580.25±118.57)μmol/L和(13.44±3.5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62% vs 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民霞 《医学信息》2019,(15):109-110,115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145.37±14.54)mmHg vs(185.25±18.46)mmHg]、[(76.26±5.72)mmHg vs(107.51±9.27)mmHg]、[(100.47±9.39)mmHg vs(143.52±11.7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A、AT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RA、ATⅡ水平低于对照组[(1.05±0.36)ng/L vs(1.88±0.57)ng/L]、[(91.31±13.47)ng/L vs(170.54±20.6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症状,改善患者PRA、ATⅡ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MRI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质地垂体大腺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技巧。方法收集我院手术的100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重点调查术前MRI对肿瘤质地的评估结果及不同质地肿瘤的手术入路、切除情况。采用Iuchi等的方法对肿瘤质地进行评估,即T2WI肿瘤信号越低,质地越坚韧;信号越高,质地越软。结果T2WI的信号强度值位于5~30ms之间者13例,30—36HIS之间者38例,60~100ms之间者49例。术前MRI预测该结果与术中证实的结果基本相符。质地坚韧、中等及质软者全切除率分别为30.0%、87.5%、95.2%。结论MRI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结合内分泌测定有关,依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以及合适的后续治疗,对改进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清秀  刘靖芳 《医学信息》2019,(10):108-109
目的 探讨铁代谢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2例设为对照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铁、转铁蛋白(TRF)、铁蛋白(SF)、运铁蛋白饱和度(TS);采用生化检测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2型糖尿病与铁代谢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铁(7.34±1.21)μmol/L、TRF(7.10±1.22)g/L、SF(119.28±12.15)μg/L、TS(33.55±4.56)%、FBG(10.52±1.29)mmol/L及HbAlc(9.73±1.25)%的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53±0.95)μmol/L、(0.55±0.12)g/L、(102.42±10.93)μg/L、(23.21±3.29)%、(5.98±0.74)mmol/L(6.1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与血清铁、TRF、SF及TS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代谢指标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促进关系,因此加强铁代谢测定能为2型糖尿病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前海绵间窦(AICS)的MRI影像学特征。 方法 连续收集72例垂体增强MRI,包括32例正常体检者和40例垂体腺瘤者。通过多层面MRI观察AICS的影像特征,并给予分型。在正中矢状位平面上,以蝶骨平台延长线为A线,经AICS做一与A线平行的B线,在鞍底做一与A线平行的切线C线,测量A与B间距a,B与C间距b,分析AICS在蝶骨平台与鞍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果 72例中,完整型AICS组、不完整型AICS组、无AICS组分别占65.28%(47例)、26.39%(19例)、8.33%(6例)。完整型AICS在T1WI TSE增强影像显示为垂体上前方、鞍结节顶点下方的连续高信号影。测得完整型AICS的a/(a+b)值正常体检组为(0.31±0.10),垂体腺瘤组为(0.20±0.16),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T1WI TSE MRI上,正常体检者AICS具有较好的显示,而垂体腺瘤者AICS显示明显减少且更趋于不连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前海绵间窦(AICS)的MRI影像学特征。 方法 连续收集72例垂体增强MRI,包括32例正常体检者和40例垂体腺瘤者。通过多层面MRI观察AICS的影像特征,并给予分型。在正中矢状位平面上,以蝶骨平台延长线为A线,经AICS做一与A线平行的B线,在鞍底做一与A线平行的切线C线,测量A与B间距a,B与C间距b,分析AICS在蝶骨平台与鞍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果 72例中,完整型AICS组、不完整型AICS组、无AICS组分别占65.28%(47例)、26.39%(19例)、8.33%(6例)。完整型AICS在T1WI TSE增强影像显示为垂体上前方、鞍结节顶点下方的连续高信号影。测得完整型AICS的a/(a+b)值正常体检组为(0.31±0.10),垂体腺瘤组为(0.20±0.16),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T1WI TSE MRI上,正常体检者AICS具有较好的显示,而垂体腺瘤者AICS显示明显减少且更趋于不连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糖铁胶囊(商品名:红源达)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广州市内4家医院按入选标准选择48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给予多糖铁胶囊治疗(口服,150mg/次,2次/d),同时服维生素C片0.3g。治疗第2、4和8周后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比较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及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变化及安全性。结果多糖铁胶囊治疗2周后SF、sTfR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4周后RBC计数、Hb、SF、sTf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8周后RBC计数、Hb、SF及sTfR较治疗前升高非常明显(P〈0.01),但SI在各检测时间的复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发应。结论多糖铁胶囊治疗妊娠合并IDA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DM2)住院患者,依据糖尿病心肌病诊断标准,筛选出57例(男28,女29)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治疗组(fluvastatin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其中fluvastatin组[n=32(男16,女16),年龄(52±9)岁]和control组[n=25(男12,女13),年龄(53±8)岁]。fluvastatin组80mg/d氟伐他汀口服6个月,control组不服用fluvastatin。实验进行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及血清CTGF值。此外,治疗前后做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运动速度(E/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血清CTGF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①fluvastatin治疗6个月后,flu-vastatin组血清CTGF[(425.78±63.56)ng/L vs(216.55±72.11)ng/L,P〈0.05]显著降低;control组6个月后血清CTGF无显著变化[(436.86±53.21)ng/L vs(429.98±63.77)ng/L,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清CTGF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②fluvastatin治疗6个月后,fluvastatin组患者EF[43.65%±3.89%)vs(51.21%±4.92%),P〈0.05]、E/A[(0.74±0.43)vs(1.06±0.59),P〈0.05]显著升高;control组6个月后,EF[(41.89%±4.03%)vs(43.65%±5.45%),P〉0.05],E/A[(0.71±0.54)vs(0.72±0.47),P〉0.05]变化不显著。治疗后两组间EF、E/A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luvastatin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CTGF,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