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并总结急救与护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方法。在给予患者急救处理和常规护理后,治愈43例,占95.56%。所以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善于观察病情,进一步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方法和原则。方法:对2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9例抢救成功,死亡一例。结论:合理的容量复苏,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是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吸毒人员不断上升,需要手术治疗躯体疾病的吸毒者也随之增加。其麻醉处理有一定特殊性,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共为5例吸毒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施行了麻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模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为云浮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将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在胶体液量、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对其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因危重、紧急及全身生理紊乱等在麻醉选择和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于1991~1994年为91例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施行麻醉,现就有关麻醉处理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本组91例男s8例、女33例,年龄5—76岁.颅脑外伤23例,宫外孕23例,肝脾破裂14例,四肢及其他部位外伤21例。急性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及纠正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抢救的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分析其人院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休克期间应用相应急救及护理措施以及对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经积极救治及综合护理后,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预后情况为:好转62(75.6%),无变化15例(18.3),恶化5例(6.1%)。结论准确判断严重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早期症状,及时有效进行临床救治,以及综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四肢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及抗氧化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常国 《中医正骨》2007,19(7):23-24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约为1、5%,其中80%死于液体治疗不当。因此,如何尽快而合理地恢复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液体治疗研究的方向。自2004年3月~2006年5月,作者对52例四肢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平衡盐液、成分输血及抗氧化剂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组后给予不同两种复苏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失血量、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期间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于患者康复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90例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全部采用损伤控制复苏进行抢救,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死亡10例。7例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选出,利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利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抢救成功率、入院不同时间体温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严重腹部创伤的外科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观察总结。方法:收集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11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14例患者抢救成功109例,抢救成功率为95.61%,死亡5例中,3例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并发症,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迅速作出判断,立即治疗,首先处理危急状况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完善其他检查避免病情遗漏,要最大程度避免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发性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多发性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结果:均达到了快速控制感染、消除症状、恢复功能的目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护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继发急性肺损伤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7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继发急性肺损伤的产妇的疾病产生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我院对患者在失血性休克继发急性肺损伤后实施有效的护理,采取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维持患者的有效血液循环等办法。178例患者均得到了救治,救治率为100%。结论正确判断产妇产后出血量,避免休克,抢救时严密监测,能很好地挽回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病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常采用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维生素A、维生素C等支持治疗。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有阻断内啡肽的作用,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广泛用于昏迷、休克、脑卒中等治疗,对于急性乙醇中毒,使用纳洛酮也取得了明显疗效。2004-2006年我院急症科共收治急性乙醇中毒患者48例,  相似文献   

15.
急性乙醇中毒系由一次饮入过量的乙醇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及休克。近年来因过量饮酒到急诊科救治的患者日渐增多,多属青壮年,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对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危害。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了12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经全力抢救、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乙醇中毒合并脑出血(观察组63例)与非乙醇相关性脑出血(对照组28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男性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提早,平均出血量、24 h再出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合并脑出血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偏小,出血量大,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各项神经症状。依达拉奉用于治疗脑梗死、颅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周围面神经炎、创伤失血性休克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抢救和护理的要点。方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严密监视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有无合并损伤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通过积极抢救48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45例抢救成功,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迅速补充血容量,尽快缓解休克症状,积极防治其他并发症是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乙醇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是由于短时间内饮入过量乙醇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疾病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严重者可昏迷 )、呼吸抑制及休克表现。我院分别使用纳洛酮和促进乙醇氧化药物治疗观察了 6 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状态患者 ,疗效差异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6 0例均为 1998~ 1999年 9月由急诊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18~ 5 4岁 ,平均 30 .8岁。对照组 30例 ,男 2 7例 ,女 3例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 2 9.6岁。…  相似文献   

20.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一旦流产或破裂可造成急性大量失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诊断、恰当处理对预防和治疗此病都至关重要。2000年4月-2006年3月本院共收治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