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智能卡的动态口令认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飞进  范磊  施建俊 《计算机工程》2005,31(24):172-174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机制是目前身份认证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在很多动态口令机制中,用户的认证数据通常利用在服务器储存的验证因子进行掩码传输,如果验证因子被盗,攻击者就可以伪造验证数据,因此动态口令认证机制易遭受盗窃攻击。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抗盗窃攻击的动态口令认证方案2GR,但是2GR不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也没有提供用户和服务器的双向认证。将在2GR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智能卡的改进方案,该方案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静态口令与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网络窃听、截取/重放、字典攻击、伪造服务器攻击、口令泄露等几种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对两种认证方案的安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动态口令在身份认证领域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ECC的PostgreSQL口令认证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令认证技术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可分为两类:静态口令和动态口令.介绍了PostgreSQL 口令认证的原理,虽然PostgreSQL口令认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动态口令认证方式,但是其口令认证方式仍然存在不能抵抗字典攻击以及冒充攻击等局限性.其次基于椭圆曲线,对PostgreSQL口令认证机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可以弥补PostgreSQL 口令认证机制存在上述漏洞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进行双向认证,有效地防止冒充攻击、重放攻击和字典攻击,提高了PostgreSQL口令认证机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7,(7):35-38
提出了一种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下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方案,用于解决基于移动终端的动态口令机制身份认证方案在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方面的不足。该方案使用移动端令牌生成动态口令,采用三次握手原理实现身份认证,支持安全会话密钥协商、一次性口令、双向认证和轻量级服务器存储。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针对移动终端口令认证方案的常见攻击,安全有效,满足安全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身份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近期提出的2个远程用户认证方案,对其进行伪造攻击。利用基于身份的签名思想提出一个基于身份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在实现动态认证的同时无须用户与远程服务器端交互,通信量小,远端服务器无须保存或维护任何口令或验证表,存储代价低,可以避免口令攻击、重放攻击、伪造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软件工程师》2016,(10):4-8
多数的身份认证方案是依赖于单个的认证服务器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认证,如果一个用户想要使用不同的网络服务,就必须向每一个服务器进行注册。然而要使得用户记住不同的身份和口令是非常困难的。最近,Li et al.分析了Sood et al.提出的多服务器间基于动态身份的认证方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Li et al.声称他们的方案可以保证用户的匿名性,提供了相互认证和共享密钥,并且可以抵抗一些常见的攻击。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Li et al.的方案容易受到假冒攻击。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安全的多服务器间基于动态身份的相互认证和密钥共识方案并给出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电脑》2019,(24):211-212
针对静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缺陷,在动态令牌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双向认证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动态令牌双向认证方案。与传统的双向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实现简单、执行效率高,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下用户和服务器的双向认证,减少了服务器的开销,能够避免各种攻击,大大提高了用户访问的安全性,能够有效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陈杰  许春香  张源  蒋昌松  韩云霞  曹辰辰 《软件学报》2023,34(12):5787-5806
图形口令既可以减轻用户记忆传统文本口令的负担, 又可以简化用户输入口令的步骤, 近年来, 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用户认证. 现有的图形口令认证方案面临严峻的安全问题. 首先, 图形口令容易遭受肩窥攻击: 用户的登录过程被攻击者通过眼睛或者摄像头等方式偷窥导致图形口令泄露. 更为严重的是, 这类认证方案不能抵抗凭证泄露攻击: 服务器存储与用户图形口令有关的认证凭证并利用其验证用户身份, 攻击者如果得到服务器保存的凭证就可以通过离线口令猜测攻击恢复用户图形口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个安全的图形口令认证方案(GADL). GADL方案通过将随机的挑战值嵌入到用户的图形口令来抵御肩窥攻击, 因此攻击者即使捕获了用户的登录信息也无法得到用户图形口令. 为了解决服务器凭证数据库泄露问题, GADL方案采用了一种确定性的门限盲签名技术来保护用户图形口令. 该技术利用多个密钥服务器来协助用户生成凭证, 使得攻击者即使获得凭证也无法实施离线猜测攻击来获得用户口令. 给出的安全性分析证明了GADL方案可以抵抗上述攻击. 此外, 给出了全面的性能分析表明GADL方案在计算、存储和通信开销这3个方面性能较高, 且在移动设备上易于部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动态口令技术,分析了文献[4]中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发现原方案不能抵御冒充服务器攻击并且认证信息以明文方式进行传输,通过引入公钥加密算法对原方案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案不仅能防止重放攻击,而且能够抵御冒充服务器攻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ID的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身份认证作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令与智能卡相结合的认证方式可以克服传统口令认证方式的诸多弊端,能够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对基于动态ID的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方案在入侵者持有用户智能卡的情况下,即使不知道用户口令也能够伪装成合法用户通过远程系统的身份验证,获取系统的网络资源.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能有效抵御重放攻击、伪造攻击、口令猜测攻击、内部攻击和伪装攻击.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现有身份认证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向动态口令认证方案,给出了方案的实现过程,并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本方案的特点是:提供了服务器和客户的双向认证,能够抵御假冒攻击;双向认证的实现不需要依赖于第三方认证中心来实现;认证信息保持动态性,能有效防止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2.
薛锋  汪定  王立萍  马春光 《计算机应用》2012,32(7):2007-2009
身份认证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智能卡的口令认证协议由于实用性较强而成为近期研究热点。采用基于场景的攻击技术,对最近新提出的两个基于智能卡的口令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对Liao等身份鉴别方案的分析与改进”(潘春兰,周安民,肖丰霞,等.对Liao等人身份鉴别方案的分析与改进.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4):110-112)中提出的认证协议无法实现所声称的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指出“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改进方案”(邓粟,王晓峰.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改进方案.计算机工程,2010,36(18):150-152)中提出的认证协议无法抗拒绝服务(DoS)攻击和内部人员攻击,且口令更新阶段存在设计缺陷。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口令认证协议都存在严重安全缺陷,不适合安全需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Conventional remote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chemes allow a serviceable server to authenticate the legitimacy of a remote login user. However, these schemes are not used for multiserver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s. We present a remote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multiserver environments. The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ystem is a pattern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 this scheme, the users only remember user identity and password numbers to log in to various servers. Users can freely choose their password. Furthermore, the system is not required to maintain a verification table and can withstand the replay attack.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 2004, Das et al. proposed a dynamic identity-based remote us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using smart cards. This scheme allows users to choose and change their passwords freely, and the server does not maintain any verification table. Das et al. claimed that their scheme is secure against stolen verifier attack, replay attack, forgery attack, dictionary attack, insider attack and identity theft. However, many researche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as et al.'s scheme is susceptible to various attacks. Furthermore, this scheme does not achieve mutual authentication and thus cannot resist malicious server attack. In 2009, Wang et al. argued that Das et al.'s scheme is susceptible to stolen smart card attack. If an attacker obtains the smart card of the user and chooses any random password, the attacker gets through the authentication process to get access of the remote server. Therefore, Wang et al. suggested an improved scheme to preclude the weaknesses of Das et al.'s scheme. However, we found that Wang et al.'s scheme is susceptible to impersonation attack, stolen smart card attack, offline password guessing attack,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and fails to preserve the user anonymity. This paper improves Wang et al.'s scheme to resolve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while keeping the merits of different dynamic identity based smart card authentication schemes.  相似文献   

15.
针对OSPA强口令认证方案无法抵抗重放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口令认证方案。该方案使用USB-Key进行用户口令的验证并存储认证的安全参数,能够有效地保护安全参数不被窃取。认证方案在认证过程中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了保护,使用Hash运算计算认证参数,通过用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认证参数的传递实现双向认证。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表明,它能够防止口令猜测攻击、重放攻击、假冒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方案系统开销小,适用于运算能力有限的终端用户。  相似文献   

16.
为消除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的安全隐患和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漏洞,提出在椭圆曲线加密体制下,将指纹识别技术和动态口令技术结合起来的增强型双因素身份认证方案。研究动态口令随机数生成器、动态口令及指纹序列的加密方案的设计,并对认证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ECC的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身份认证机制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次性口令(OTP)技术是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身份认证技术,但其本身存在安全漏洞。介绍了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的原理,并分析了S/Key一次性口令系统不能抵御冒充攻击以及存在小数攻击等局限性。基于ECC密码体制,对现有的一次性口令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可以进行双向认证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此方案能够进行双向的身份验证,有效地防止了冒充攻击、重放攻击和小数攻击,从而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成熟的身份认证方案各自的优缺点,然后以公钥体制和挑战/应答认证机制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将静态口令机制和动态口令机制相结合,不仅能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而且在认证同时能够完成双方会话密钥的协商。最后,文章对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个简单有效的口令识别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丁  范平志 《计算机工程》2006,32(17):192-193
基于口令的身份识别技术是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然而传统的口令识别技术容易受到字典攻击、重传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针对Sandirigara等人提出的SAS协议,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口令识别方案SEPA,该方案可以抵御字典攻击、重传攻击和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且计算负荷和通信负荷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