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软骨生长因子对兔软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Ma J  Chen X  Wang Y  Wang J  Hu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600-603
目的:探讨软骨生长因子(CDGF)对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的作用。研究了C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软骨细胞生长代谢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单层培养兔软骨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二代细胞实验,分别或共同加入不同浓度CDGF和IGF-I,利用氯胺T法和MTTI地分别观察比较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与能量的合成及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CDGF与IGF-I均能剂量依赖性的促进细胞外基质中羟脯氨酸的合成以及细胞的增殖与能量合成;对两种作用的最佳刺激浓度,CDGF分别为16ng/ml和32ng/ml,IGF-I为30ng/ml;二者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强对软骨细胞作用。结论:CDGF可以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与胶原合成,并与IGF-I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软骨生长因子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从鸡软骨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软骨生长因子(CDGF),为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成罗效应及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氯化钠抽提法分离,制备软骨粗提取物;用肝素-琼脂糖亲合色谱反复层析提纯软骨生长因子;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分析软骨生长因子;采用MTT法对CDGF在培养的软骨细胞上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软骨生长因子能与肝素-琼脂糖紧密结合,亲合层析中,在1.4-1.8mol/LNaCl缓冲液中洗脱出。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测,得到分子量为18500的单一条带,高度纯化的CDGF,其生物活性约1-2ng/ml。结论:肝素-琼脂糖亲合色谱复层析,可以从鸡软骨中得到活性较高,电泳显示单一条带的CDGF。  相似文献   

3.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软骨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骨损伤后修复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作为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可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并维持平衡,具有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功能,其作用贯穿软骨细胞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整个过程.研究CTGF作用机制对于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及基因治疗修复软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CTGF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fu lly deprote in ized bone,FDB)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3×106/m 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FDB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接种植入修复缺损为实验A组、单纯FDB为对照B组和不处理为空白对照C组,移植8、16周后经人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的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 2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FDB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099-1103
[背景]创伤后软骨的再生能力是很有限的,而目前处理小的软骨缺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姑息治疗,包括关节镜下的清理和冲洗;(2)修补治疗,骨髓刺激疗法,如微骨折术;(3)修复治疗,包括骨软骨的移植和自体软骨细胞的移植。大的缺损的处理,一般使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或全关节成形术。然而软骨缺损治疗的未来,要靠软骨再生技术所提供的生物医学解决方法。[目的]探讨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的进展,总结干细胞及其他方面进步和发展方向。[方法]检索关于干细胞构建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bioreacto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4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实验室和临床研究都已经验证了软骨组织工程治疗大的缺损的方法。再生的软骨可以来自于软骨细胞,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支架材料的来源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合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软骨诱导生长因子的应用可以加强软骨的形成。生物反应器的发明,能加强体外组织工程软骨的营养运输,提供所需的机械刺激。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得临床运用软骨再造技术有希望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体内构建骨软骨复合体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栋  孙水  张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4):1895-1898
[目的]探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软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方法]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并模仿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在犬关节骨软骨缺损深层置入MSC-支架复合体,浅层置入诱导培养后的MSC-支架复合体,紧密压配,体内构建骨软骨复合体,观察其修复的情况。[结果]16周实验组缺损区完全由透明软骨修复,与周围正常软骨完全融合,组织观察显示以软骨细胞修复为主,软骨下骨形成,潮线基本恢复;阴性对照组缺损区主要由纤维组织修复,部分由透明软骨修复,组织观察显示以纤维细胞修复为主,混有部分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完全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MSCs经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后复合PLGA支架材料,通过紧密压配方式与MSCs-PLGA支架在体内构建骨软骨复合体,可以有效修复骨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培养软骨同生长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培养软骨用作生长板移植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自1月龄兔分离软骨细胞、离心管培养2周形成软骨。切取6周龄兔胫骨生长板,与培养软骨进行组织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α链(IGF-I Ra)免疫组织化学、^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率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培养软骨具有一定的骺软骨组织学结构,缺乏典型的生长板软骨细胞柱状排列。培养软骨和生长板IGF-IR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培养软骨^3H-TdR掺入率显著高于生长板(P<0.01)。培养软骨中细胞外基质结构疏松,5%软骨细胞呈现凋亡。结论:培养软骨具有一些与生长板相似的性质,可能成为生长板的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了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兔双侧股骨髁间窝造成骨软骨缺损.一侧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另一侧作对照。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两侧骨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修复3个月后.对照侧软骨缺损难以完全修复.修复细胞形态多样,似成纤维细胞。蛋白多糖颗粒较少。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删软骨缺损基本修复.修复细胞似软骨细胞.有较多的蛋白多糖颗粒与胶原纤维结合。缺损修复组织评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b-FGF和TGF-β1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细胞取自猪耳弹性软骨,体外培养原代至第6代软骨细胞,将培养液中加入TGF-β1或/和b-FGF作用于软骨细胞,并用MTT比色分析法对其增殖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两种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结果:b-FGF明显促进原代至第3代软骨细胞的增殖,并逐渐减弱,对第4代细胞无增殖作用,TGF-β1仅促进原代软骨细胞的增殖,TGF-β1和b-FGF联合应用,其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低于b-FGF单一作用。结论:b-FGF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增殖,主要作用于原代至第2代软骨细胞,明显强于b-FGF和TGF-β1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节软骨的生物愈合与再生的研究成为了关节外科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当代促进关节软骨愈合与再生的一些措施与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1 调动软骨细胞内在愈合潜能促进软骨愈合1 1 软骨下骨钻孔、磨蚀或微骨折 软骨细胞生存于一种无血运的环境 ,软骨表层的损伤通常不能愈合。借助关节表面软骨至软骨下骨的钻孔、磨蚀或微骨折来刺激软骨愈合的目的旨在从骨髓中获得多潜能的骨髓干细胞及生长因子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和软骨缺损的修复。但这些方法是否确实有效尚有争议。Fridman等[1] 用磨蚀术治疗 1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 ,…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体成熟关节软骨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修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使成熟软骨细胞转化成代谢活跃、增殖迅速的再生软骨祖细胞,而后利用这种细胞构建自体源性工程组织,修复成熟关节软骨的缺损。方法成熟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普通单层培养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诱导培养。培养细胞进行细胞计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将诱导培养的再生软骨祖细胞与聚乳酸载体(PDLLA)一道构建自体源性工程软骨,修复成熟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成熟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中增殖缓慢。而联合TGF-β1、bFGF诱导培养可促进成熟软骨细胞的增殖,10d内细胞增殖189倍。标准单层培养4~5代细胞经密集培养不表达Ⅱ型胶原。而联合细胞因子诱导培养6代的细胞在体外密集培养下,可很快恢复Ⅱ型胶原的表达。利用再生软骨祖细胞构建的自体源性工程软骨可修复软骨缺损。修复组织表达Ⅱ型胶原。结论成熟关节软骨细胞经TGF-β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可形成再生软骨祖细胞,此细胞可用于构建自体源性工程组织,修复成熟关节软骨的缺损。  相似文献   

12.
软骨单位由细胞周基质(pericellular matrix,PCM)包绕软骨细胞所形成,是关节软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基础[1]。过去软骨单位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早期软骨单位的分离一般采用机械匀化法[2],此种方法所获的软骨单位并不完整,且数量极少。近年来采用体外酶解法[3-4]获得了大量完整的软骨单位,经过对软骨单位的研究,已经逐步了解了软骨单位的结构及成分,认为软骨单位中的PCM提供给软骨细胞代谢所需的微环境,参与软骨细胞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最佳细胞因子,寻求体内修复家兔软骨缺损的最为有效方案。[方法]rhFGF1、rhTGF-β1、rhIGF-1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应用常规染色、MT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筛选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最佳细胞因子,并将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凝胶复合物,直接种植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处,并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软骨修复效果。[结果]常规形态学观察,rhTGF-β1和rhIGF-1联合应用诱导的细胞在形态上类似于软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诱导细胞具有软骨细胞表型。凝胶复合物直接种植在体内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修复缺损的软骨,缺少细胞因子的对照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差。[结论]rhTGF-β1和rhIGF-1联合应用可作为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最佳组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凝胶复合物能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多肽生长因子与软骨损伤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软骨组织内没有血管和神经,对创伤、炎症的反应是由软骨细胞、滑膜组织分泌或关节液含有的生长因子所介导而引起自身稳定的破坏。已知不仅关节软骨内含有多种生长因子,而且关节软骨细胞能自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15.
骨关节炎骨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95-1299
[目的]综述骨关节炎骨软骨损伤修复的难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数据库,分析总结近5年骨软骨再生及修复的相关文献。[结果]由于软骨下骨硬化、骨软骨界面的完整性破坏以及新生血管形成,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损伤加重,同时滑膜炎时炎症因子分泌增加,抗炎的生物治疗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对于骨软骨修复颇有前景。另一方面,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及软骨细胞能量代谢(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全身代谢尤其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研究促进了骨软骨损伤的机制研究。利用脂肪干细胞及内源性细胞归巢为骨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面临着软骨细胞老化的难题。[结论]骨软骨再生目前比较成熟,而在体内试验时,骨软骨微环境难以维持并且软骨老化,不能长时间维持软骨生物学功能是目前骨软骨修复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龙华  袁华  马保安  鱼兵  裘秀春  范清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6):1239-1241,i0003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感染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观察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方法]以腺病毒Adeno-X^TM为基因转移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液感染兔关节软骨细胞,通过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Northern杂交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增殖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再将其与骨基质明胶(BMG)支架相复合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结果]腺病毒感染软骨细胞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检测出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Northern杂交显示Ⅱ型胶原表达水平增加,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了原代软骨细胞S/G2/M期细胞比例。将其复合于骨基质明胶上,经组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软骨细胞贴附于BMG表面和孔隙内大量增殖,在体移植修复实验组新生组织为透明软骨,关节面平整,软骨下骨完全重建再生。[结论]软骨细胞经携带TGF-β1基因的腺病毒感染后,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软骨细胞分离的合适方法及优化冰冻保存软骨组织的配方。[方法]来源于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的软骨标本被用于本次试验,采用300或400 u/ml II型胶原酶(CTII-1或2)进行软骨细胞体外分离,保存在不同组成的冷冻剂中,进行梯度冷却并保存在液氮中48 h,随后进行软骨细胞活力及增殖潜力的测定。[结果]CTII-1较CTII-2更能分离出高活力的软骨细胞(P<0.05),并且300或400 u/ml的底物酶浓度比较合适。10%DMSO+90%FCS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冰冻保护剂,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软骨细胞的增殖潜力与活力,并且毒副作用小。[结论]通过相关的优化措施诸如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底物酶以及冰冻保护剂的组成,从关节软骨组织中分离具有高增殖潜力的活力软骨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96个关节,随机分A、B、C、D组。A组采用骨软骨移植联合rhBMP-2/bFGF,B组单纯应用骨软骨移植,C组单纯局部注射rh-BMP-2/bFGF混悬液,D组用作空白对照。无菌条件下制作骨软骨缺损模型。术后第4、8、12周作解剖学观察、磁共振检查、组织学检查及软骨细胞记数、免疫组化检查。[结果]A组软骨缺损修复面光滑,呈瓷白色、半透明,B、C组未完全修复,D组无明显修复。A组修复软骨组织学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仪软骨细胞记数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联合应用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rhBMP-2/bFGF,能促进新生软骨的形成,提高软骨缺损修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软骨内成骨包括软骨细胞的增殖、成熟、肥大和退化以及凋亡等步骤,软骨细胞凋亡是实现由软骨细胞向骨形成细胞转换的重要步骤,过分凋亡或延迟凋亡都将导致骨骼发育异常。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间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兔关节软骨块共培养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BMSCs,对P3代细胞进行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标记。用4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头关节面制备软骨块。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细胞组、细胞+软骨组和单纯软骨组,于第7、14、21 d细胞爬片,行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过3周培养,单纯细胞组细胞仍保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细胞+软骨组RBMSCs与兔关节软骨块混合共培养后,RBMSCs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短小的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表现出典型的"铺路石"样改变;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符合软骨细胞特点;单纯软骨组软骨块在培养液中成活,无细胞生长。[结论]兔关节软骨块所营造的微环境能够促进R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此种RBMSCs能够在兔关节软骨块表面贴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