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婷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107-108
榆林沙区沙土全钾较为丰富,氮磷肥极缺,氮磷是沙区水稻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本试验通过测土配方,主要进行了氮磷肥用量及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研究,确定了适合在沙区科学施肥管理的方法及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平衡供应种类及数量。当沙地水稻产量8 248.3kg/hm2时,其氮肥最佳施用量为357.4kg/hm2,P2O5最佳施用量为180.1kg/hm2,为沙区水稻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榆林沙区水稻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沙区沙土全钾较为丰富,氮磷肥极缺,氮磷是沙区水稻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试验通过测土配方,主要进行了氮磷肥用量及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研究,确定了适合在沙区科学施肥管理的方法及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平衡供应种类及数量。当沙地水稻产量8 248.3kg/hm2时,其氮肥最佳化肥施用量为357.4kg/hm2,P2O5最佳施用量为180.1kg/hm2,为沙区水稻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条件好,造林成效就好,反之则差;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同,按植被类型排列高低次序为无植被覆盖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与踏郎林地>沙蒿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随着造林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造林地植被生长发育期而言,幼林和过熟林地的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比成熟林地的高。  相似文献   

4.
养羊一直是榆林毛乌素沙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榆林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重点论述了榆林毛乌素沙区羊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羊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榆林沙区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其种类、习性、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野生观赏植物运用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应用措施与注意事项。结果表明,榆林沙区野生观赏植物共计89科171属50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86科168属505种,其观赏特性包括观花、观果、观叶、观姿等,不少种类同时具有多种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的5个酿酒葡萄品种(黑比诺、梅鹿辄、蛇龙珠、赤霞珠、霞多丽)为材料,在榆林沙区自然条件下,通过对各品种的物候期、栽培学性状、果实经济性状、抗寒性、浆果品质及酿酒品质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及试验研究,筛选出适于当地发展的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为当地葡萄酒生产和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当本地发展的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为梅鹿辄、赤霞珠、霞多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环境的污染也越发严重,国家意识到绿化工程的重要性,开始注重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合理的造林技术来扩大绿化面积,缓解自然环境的压力。文中会简单介绍樟子松树苗的培养,重点分析具体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引进不同类型地区谷子品种10个,将本地区谷子品种汾选3号作为对照,在榆林干旱地区域内开展生态适应性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可供榆林干旱地区大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李夏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67-1670
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东南部,属毛乌素沙漠向东南移动的最活跃地段。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貌类型复杂,因此它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都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不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的影响,土地的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分析了该区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呈现出的生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榆林沙区樟子松胸径-树高生长模型,填补榆林沙区樟子松在胸径-树高生长模型研究的空白,为榆林沙区樟子松林分生长预测、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用15个常用的胸径-树高生长模型,通过5个评价指标(R2、决定系数(RMSE)、平均绝对残差(MAE)、残差平均和(SSE)、Akaike信息量准则(AIC))进行对比分析拟合,从而进一步确定,适宜的榆林沙区樟子松胸径-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除了Gompertz(1825)模型(14号模型)无法输出参数,剩余的模型均可以。在剩余的14个模型中,双曲线型(2号模型)、混合型(5号模型)、二次多项式(6号模型)、Korf(10号模型)、修正Veibull(11号模型)这5个模型评价指标较优,拟合效果较好。综合比较分析可知,这5种基础胸径-树高模型中,修正Veibull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樟子松胸径-树高的关系,精度也比较准确,建议选用修正Veibull模型。  相似文献   

11.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应用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榆林沙区飞机播种造林治沙必须解决的植物种、种子处理、播期确定、飞播种子量确定、立地条件选择、病虫害防治、封禁管护,飞播作业等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的基本概况,从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土壤资源、水文条件、植被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发展沙区林业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并指出了沙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榆林沙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沙地柏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用于榆林沙区的荒地成林及环境改善效果显著,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较高。结合实际造林经验,在榆林地区采用营养袋沙地柏种植技术,对育苗、造林、田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重点分析介绍,以期促进营养袋沙地柏种植技术的推广及普及,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榆林沙区影响飞播造林成苗的因素气候、播种量、种子处理、鼠虫病兔害的防治、播区地面处理等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成苗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榆林沙区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榆林沙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榆林沙区景观构成和特征,分析了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中林草地面积最大,占65.4%,在整体景观中优势突出(0.688),为主要景观类型;农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24.91%,表明人类活动在区域景观格局发展过程中参与的力度己十分强烈,成为自然景观格局变化最大的外来影响因素。2)榆林沙区景观破碎度很低(0.157),景观类型较单调,分配不均匀,景观多样性较低(1.501),稳定性差。3)近20a间,林地、草地、园地面积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比例增加了10.24%,而流沙地、盐碱地等难利用地景观比例下降了14.43%,反映了近年来榆林沙地治理力度和显著成效。但是,当地的城镇、工矿、交通、电力等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3.56%,在整个景观中的比例增加了0.57%,对区域人工植被乃至全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榆林沙区樟子松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玲  廖超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92-92,97
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回归方程c=0.61032+0.17979d,该回归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榆林沙区樟子松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以上.经过检验,此回归方程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34-235
土地沙漠化问题是人类在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十分突出和艰巨的难题。介绍了榆林沙区的自然情况和生态历史变迁,从沙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潜力巨大、沙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良好和沙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条件和现状,并从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和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2个方面阐述了榆林沙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成效的因素,如播区选择、播期、种子质量、风蚀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今后飞播造林工作提出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发挥飞播造林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固沙林土壤的生物性质,为制订合理可行的保持沙地森林持续经营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流沙地为对照,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6种主要人工固沙林(花棒×踏郎混交林、沙柳林、踏郎林、沙棘林、樟子松林、河北杨林)林地0~5,5~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4种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固沙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和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0~5 cm土层中,花棒×踏郎混交林林地土壤细菌数量最多,樟子松和沙棘林林地0~20 cm土层放线菌、真菌数量均较多。在0~5 cm土层,花棒×踏郎混交林林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沙柳林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河北杨林林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各种人工固沙林林地土壤细菌数量和酶活性总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人工植被建立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的生物性质得到改善,流沙开始朝着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从榆林市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实践出发,在生产设施的准备、脱毒苗水培移栽、脱毒苗雾培移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运和档案建立等方面对榆林沙区雾培法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总结,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以此为同地域条件的地区种植马铃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