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Weisz  G.  Cox  D.  A.  Garcia  E.  王亭忠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31-32
目的:确定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机械再灌注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AMI后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并且对溶栓治疗的反应更好。尚未就吸烟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在CADILLAC试验中,2082例AMI患者随机人选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阿昔单抗或支架置人术±阿昔单抗治疗。前瞻性收集吸烟状态数据。并随访1年。结果:出现AMI时,638例(31%)患者从未吸烟,546例(26%)患者既往曾经吸烟,898例(45%)目前仍在吸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桡动脉途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AM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从桡动脉穿刺到支架植入平均时间39.24分,31例PCI全部成功,PCI成功率为100%;经桡动脉PCI成功率96.77%,最终TIMI血流3级达到96.77%。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4例(12.90%),暂时桡动脉闭塞2例(6.45%),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1例(3.22%)。平均卧床时间(94±12.3)小时,平均住院天数(9.4±3.1)天。结论AMI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可以作为AMI急诊PCI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g),PCI术前给药,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4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计数(PTL);术后6、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罪犯血管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5±6.1)%和(38.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A(%)分别为(17.5±7.6)%和(18.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TL(×106/mm3)分别为(159.0±48.3)和(186.2±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及12hCK-MB(mmol/L)分别为:(16.2±3.9)、(13.4±3.9)和(18.4±4.8)、(1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MAC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于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阿昔单抗在经氯吡格雷600mg预治疗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作用,尚无专门研究进行评估。目的:评价阿昔单抗是否与氯吡格雷600mg预治疗后接受PCI治疗的高危ACS患者的临床获益相关联。设计、地点和患者: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共纳入2022例接受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平均年龄66岁),进行了一项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干预措施:患者被分配接受阿昔单抗[首先给予0.25mg/kg推注,随后0.125μ,g/(kg·min)(最大量为10μg/min)输注12h;并给予肝素70U/kg]或安慰剂(推注并输注12h,并予肝素140U/kg)。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至少2h接受氯吡格雷600mg以及阿司匹林500mg(口服或静脉注射)。主要观察指标:一级终点是在随机化后30d内死亡、心肌梗死或急诊靶血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二级终点是院内大出血或局限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022例患者中1012例接受阿昔单抗,1010例接受安慰剂。阿昔单抗组中出现一级终点的患者为90例(8.9%),而安慰剂组中为120例(11.9%),阿昔单抗组风险下降25%(RR0.75,95%C10.58~0.97;P=0.03)。在无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中,阿昔单抗组与安慰剂组之间一级终点发生率无差异[4.6%(23/499)vs4.6%(22/474),RR0.99,95%CI0.56~1.76;P=0.98]。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uang BX  Ma LB  Yu CL  Zhang T  Yang M  Shi B  Shi D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21-1824
目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技术进行分析并观察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期间收治的Fontaine分级Ⅰ-Ⅳ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150例(176条患肢),采用球囊扩张治疗为主。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治疗血管再狭窄等。结果150例患者(176条患肢)共进行187次介入治疗,161条患肢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4%,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所有患者ABI为0.34±0.27,术后ABI为0.96±0.24。共有134例患者(153条患肢)经术后随访,平均随访5个月(1~16个月),术后1、6个月ABI比值分别为0.88±0.34、0.71±0.26;超声检查示术后随访期间有21例(13.7%)治疗血管再狭窄或闭塞,其中11例(7.2%)再次行介入治疗。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疗效确切,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虹  闫华  王立忠  柴红  吴迪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21-2123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首发糖尿病合并STE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VEDVI、LVESVI及LVEF分别为(64.5±6.3)ml/m^2、(30.8±3.7)ml/m^2和(0.53±0.05),对照组分别为(66.5±5.8)ml/m^2、(33.5±5.8)ml/m^2和(0.50±0.0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合并STEAMI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使左室容积缩小,LVEF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和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PCI术后心肌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评价两种应用时机的优势。方法:160例预行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治疗1组,冠脉造影前4~6 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组(治疗2组,导丝通过冠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测定PCI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入院后、冠脉造影前和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 PCI术后48 h内cTnI的峰值、累积释放值和阳性例数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两组PCI术后48 h内CK-MB的峰值、累积释放值和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组冠脉造影前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在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25%。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更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明显减少PCI术后微量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院前心肌再灌注方案的实际执行状况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前瞻性试验。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被分为尿激酶(UK)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非再灌注组,非再灌注组的病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不同方案的实际实施状况及近期疗效、并发症和费用-效果比。结果①106例AMI病人,87例施行了再灌注治疗(82%),急诊PCI组24例(23%),r-tPA组27例(25%),UK组36例(34%);非再灌注19例(18%)。②再通率为UK组61.3%,r-tPA组81.5%,PCI组95.8%;入院至开始再灌注时间为UK组(38.52±16.21)min,r-tPA组(46.23±17.13)min,PCI组(98.47±20.42)min;入院至再通时间为UK组(73.21±11.34)min,r-tPA组(122.12±23.46)min,PCI组(132.73±13.67)min。③住院期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率,病死率在PCI组优于r-tPA组,r-tPA组优于UK组,三组均显著低于非再灌注组。④费用-再通率比为PCI组33893.16元,r-tPA组16717.53元,UK组3037.52元。结论在AMI的实际临床治疗中,大部分病人接受了急诊再灌注治疗。UK方案仍是采用最多的方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IRA再通,且费用-效果比低,但再通率偏低,近期效果不满意。急诊PCI的再通率和近期临床效果最佳,但容易受多因素影响而耽误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且费用-效果比高。r-tPA的再通率、近期临床效果均明显高于UK,恢复IRA再通的时间与PCI接近,费用-效果比显著低于急诊PCI,是个比较理想可行的AMI急诊再灌注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间10例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经不同抗凝剂仪器检测、手工法计算血小板数及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的情况,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EDTA抗凝剂仪器测出血小板数为(18.7±10)×10^9/L,换用枸橼酸钠法、手工法检测血小板数分别为(165.1±42)×10^9/L、(186.8±52.0)×10^9/L,与EDTA抗凝法比较,P均〈0.01,中位误诊时间为21d(7~30d),基础疾病分别颅咽管瘤1例、鼻咽癌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期2例、乙型肝炎1例、冠心病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子宫肌瘤1例、高血压病1例、健康体检1例.基础疾病与假性血小板减少程度的无关系。【结论】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低,极易误诊,对于临床上无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注意排除EDTA—PTCP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吴隼  韩效林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X):68-68,120
目的:观察羟基脲加不同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阴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γ干扰素组,每组均包括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63.00±576.50)×10^9/L vs(754.50±459.43)×10^9/L,(1176.00±345.60)×10^9/L VS(464.81±238.02)×10^9/L和(1135.00±272.70)×10^9/L VS(438.64±148.87)×10^9/L,总有效率分别为70%、80.0%和100%(P〈0.01)。对α干扰素无效的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结果 1例缓解,1例进步。结论:对于阴患者,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γ干扰素,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