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中、西医结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经验及预后判定。方法对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史、病因、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毒感染、体液免疫紊乱和细胞免疫紊乱是本病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结论掌握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西医给予以卧床休息、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抗感染,中医根据临床分型,辩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常用的方法,现将我院2004-01~2006-12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的80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用ATP、辅酶A、10%氯化钾、肌苷、Vitc加入10%GS500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5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辩证施治,在自拟益心汤的基础上随症加减,每日一付水煎服,15d为一疗程。两组均经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列入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5.66%,对照组为80.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用ATP、辅酶A、10%氯化钾、肌苷、VitC加入10%GS500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5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辩证施治,在自拟益心汤的基础上随症加减,每日一付水煎服,15天为一疗程。两组均经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列入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5.66%,对照组为80.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7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心肌炎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病毒性心肌炎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心肌炎的控制时间和治疗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病毒性心肌炎的现代医学分期结合中医传统辨证,从临床实际研讨本病整体诊治规律,指在使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更加有效。我国1987年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分期为:急性期、恢复期、慢性期和后遗症期。1急性期:主要是人体受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畏寒、发热、肌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多见于青年女性及少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属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多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疗效不甚理想,而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却有独特优势。我们运用中药竹叶石膏激发加减治疗5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长,我院以自拟中药心宝汤为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且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邪毒侵心型12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78例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98-10-2000-12门诊患者,临床诊断按照1994年5月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诊断标准,选择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1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男70例,女5…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2例石狮市医院儿科吴国泰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我院儿科自1990年2月至1996年1月以来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自拟益心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汤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OO5-2O12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辅酶 A、三磷酸腺苷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自拟益气宁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自拟益气宁心汤进行辩证施治,对照组予以三磷酸腺苷与辅酶A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方面,治疗组为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运用自拟益气宁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探讨临床病毒性心肌炎更有效的治疗方案,2000年~2006年,笔者以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5例患者(观察组),单纯西医治疗50例患者(对照组Ⅰ)及中医治疗35例患者(对照组Ⅱ)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爽  刘晓雷  张涛 《北方药学》2006,3(1):46-48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和因子的改变作了总结,并讨论病毒性心肌炎在中、西医治疗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周静 《哈尔滨医药》2011,31(3):179-179
目的 观察对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惠儿及时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82例,选取给予及时抗心肌炎治疗42例为治疗组;未给予抗心肌炙治疗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进而比较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相似文献   

17.
黄忠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28-2029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和能量合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黄芪、丹参和能量合剂注射液治疗4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结论:黄芪、丹参和能量合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多发于青少年,病因现在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轻者数周内可恢复,重者可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医属"心悸"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因邪毒外犯,内舍于心所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家长们非常重视的一种儿童心脏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常是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功能,影响心肌的血液和血氧供应或是病毒在心脏中局部产生的毒素使心肌发生损害。目前黄芪注射液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是我国传统中药,传统医学使用黄芪比较普遍,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和活血化瘀的作用。目前由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提取主要成分制成的黄芪注射液常用在心绞痛等循环内科疾病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王爱萍  谢飞 《中国药业》2011,20(6):76-77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在对照组一般治疗、保护心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