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落体育以其独特的文化表征,不仅成为当代乡土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而且还生产着乡土社会的民俗.只不过村落体育的民俗生产一方面是通过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文本的改写来实现的.在当下的中国文化情景中,村落体育的民俗文化具有多次话语交织的复杂局面,它已经被纳入到乡土文化建设、主流话语以及文化消费景观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俗体育的内涵及民俗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发展民俗体育有利于极大丰富、完善和发展人类社会的体育文化宝库,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同时,发展民俗体育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丰富社会情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体育现代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民俗体育非物质层面上立论,论述了其现代化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其途径。认为民俗体育的知识、技能、竞技性、技巧性、锻炼方法、组织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思想观念的革新、突破传统的体育观念、提高民俗体育文化自信、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的态度是发展民俗体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健康中国”的内涵和民俗体育的价值功能为逻辑起点,对民俗体育的服务维度进行审视剖析,维度主要涵盖教育、实践、社会、文化、经济5个层面,通过深入解构民俗体育与健康中国的耦合联系,提出民俗体育服务健康中国的内在逻辑:1)教育维度:民俗体育为“普及健康生活”提供了意识指引;2)实践维度:民俗体育为“优化健康服务”提供了民族方案;3)社会维度:民俗体育为“完善健康保障”提供了服务支持;4)文化维度:民俗体育为“建设健康环境”提供了价值取向;5)经济维度:民俗体育为“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现代竞技体育之所以成为一项影响巨大的社会实践,就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除它之外任何其他形成均不能替代的体育产品。人们获得的不仅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个人“发展”的资本,所以,可以说竞技体育是指运动员以比赛竞争为基本手段,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及刺激等需要的社会实践。而竞赛仅是竞技体育的必要形式或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6.
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化的角度探讨江西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化特征。江西民俗体育大多表现祈禳、消灾和祈望生活平安的美好愿望。江西民俗体育的形成主要与多水域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赣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俗体育表现了健康向上,追求娱乐、喜应的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民俗体育现代适应的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的现代适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解决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以及充分发扬民俗体育的内在价值对其不适应现代发展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剔除和转化的问题,才能使民俗体育文化摆脱消极的保护状态,开拓积极、创新与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民俗体育与构建和谐村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体育的功能取决于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民俗体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俗体育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民俗体育在构建和谐村落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民俗学的研究视角对龙舟竞渡的缘起进行了阐释,试图厘清民俗与体育结缘的机制及民俗体育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民俗生活世界是民俗体育产生的根源。信仰、节日、闲暇和竞赛是民俗体育活动的关键组成要素。而民俗体育活动本身也蕴藏着民俗这一种文化符号。民俗与体育有着天然可以亲近的因子,在浑然一体的结合中各自找到了存在的依托,民俗体育因此而生。龙舟竞渡的现代转型也与民俗的变迁密切相关。民俗生存土壤、民俗主体传承方式和传承心理的改变是其现代转型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晋中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保护与开发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晋中民俗体育富含晋商文化元素,呈现戏曲化的表现形态,体现武舞交融的审美情趣,具有传承的家族性和竞技的团体性等特征.发展晋中民俗体育要进一步推动民俗体育进校园、技术现代化、民间社火创新以及红色体育开发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实地考察法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和地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府有组织的加以挖掘、整理和保护;发挥地域特征,提升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大力宣传,塑造品牌,开发湘西少数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的基本发展对策。试图为湘西大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强烈愿望,开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泰州市民俗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发展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提高农村现代化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代民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阐明民俗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所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提出要使民俗体育产业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必须注重民俗体育的文化营销。在界定文化营销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民俗体育的文化营销,确定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特性;参与民俗体育人群的文化素质以及实施民俗体育的文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探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可行性,提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展思路,促进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和谐、长效、良性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侯德红  邢莹 《新体育》2022,(6):110-112
岭南民俗体育文化出现了传承人口日渐减少、文化元素渐趋单薄,民俗氛围淡化等问题,体育文化成为民俗体育企业赖以生存的软实力,岭南民俗体育企业的发展时间短,产品创新和自主创造能力不强;岭南民俗体育产企业发展急需和文化创新共鸣共频,从发展体育企业的层面来剖析岭南文化传承的关键节点,激发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联动的内生动力,助力国家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搭建以企业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平台,拓宽岭南文化传播路径,助推体育企业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在创造中传承。  相似文献   

16.
奥运后中华民俗体育发展之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文章就2008奥运后的中华民俗体育发展问题从文化视角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平民体育”的民俗体育观念深入民心,现代体育管理理念加强民俗体育组织管理,文化传播语境转型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交流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民俗体育发展带来的契机。当代社会中民俗体育的主要功能是休闲和娱乐,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文化形式,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是民俗体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暴丽霞  冯强 《体育科研》2021,42(5):98-104
民俗是民众身体感受的生活事象,身体叙事是对民俗体育参与主体本体回归的一种人本关照。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在阐释与梳理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冰民俗产生的人文地理历史流变与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传承人进行访谈。研究结论:由外而内社会规训的群体“符号性身体”、由内而外超越自我的个体“游戏性身体”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身体图式;记忆与规训、竞技与娱乐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社会功能。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由事件—人的主体转向、时间—空间的结构转向、验证—诠释的“体认”范式转向是民俗体育实现由“生物观”到“本体观”身体叙事的主体转向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逻辑,全面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实践优势包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发挥好适合国情的认同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统筹和协调并举的结构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动能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的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的异化导致身体意识淡漠、体育内涵蜕变、体育精神消失,使体育在变成一种职业的同时,日益成为人们谋取功名利禄、物质财富、乃至政治资本的工具,结果是愈来愈远离其原有的强身健骨、养生育人、增进人类的健康、美丽、交往和友谊的根本宗旨;愈来愈在各种体育竞技中充满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贪污受贿以及狭隘的功利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要想去除日益严重的体育异化,就需要从身体出发,回归体育本质,弘扬体育精神,遵循体育逻辑,以最终实现人性的丰满和人格的完美.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农村体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充裕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有: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身体健康水平,基层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不够,体育比赛项目单一等.并对河南省农村民俗体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