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性寒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寒”与药理作用、药味、归经、功能、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其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寒性药的基本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寒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抗肿瘤、解热、利尿、影响心血管系统、降血压、镇静、镇痛、抗癌;寒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痈肿、咽喉肿痛、黄疸、丹毒、外治湿疹、疔疮、湿疹、风热感冒、热淋、热淋涩痛、喉痹、衄血、目赤、疮毒、吐血、痄腮、便血、水肿胀满;寒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烧伤、湿疹、银屑病、细菌性痢疾、肝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便秘、胆囊炎、带状疱疹、宫颈糜烂、扁平疣、胃溃疡、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与寒性药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寒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心、肾;寒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生物碱、糖类、无机物、氨基酸、苷类、黄酮类、酯类、鞣质、挥发油.结论:确定药性寒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寒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寒性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3,(11):1692-1694
目的:探讨活血功能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药性、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活血功能"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药性、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活血功能的基本药理作用抗炎、抗菌、镇痛、抗肿瘤、影响心血管系统、镇静、平喘、抗心肌缺血、抗病毒、保肝、抗血栓等;活血功能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闭经、痛经、跌扑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活血功能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冠心病,与活血药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苦、辛、甘;活血功能的基本药性为:温、平、微寒,活血药的基本归经为肝、心、脾;活血功能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苷类、酯类、生物碱、糖类、萜类、鞣质、皂苷。结论:确定活血功能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药性、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活血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活血功能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神药物功能与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安神药物功能与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安神药物的基本主治是失眠;基本药理作用是镇静;基本现代医学主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基本药性是平性;基本药味是甘味;基本归经是心经;基本化学成分是无机物、糖类。结论:依据频次将安神药物对应的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安神药物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性平的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性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平性药的基本功能为解毒、止血、止痛、活血、祛风、清热、安神、消肿、利水、通络、化瘀、化痰;平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镇静且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平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风湿痹痛、经闭、吐血、咯血、痛经、尿血、尿频、遗精、肠燥便秘、便血、心悸、瘰疬、癥瘕、崩漏、遗尿、跌扑损伤、失眠、内热消渴、眩晕、外伤出血、心神不安、脾虚食少、小儿惊风、带下、衄血;平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湿疹、糖尿病、出血、神经衰弱、百日咳、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慢性支气管炎、钩虫病、银屑病、高脂血症、癫痫、丹毒、痛经、胃溃疡、水肿、带状疱疹、小便频数、跌打损伤、肺结核、心绞痛、冻伤、遗精、斑秃、十二指肠溃疡、失眠、扁平疣、流行性腮腺炎、皮炎、精神分裂症;与平性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辛;平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肾、脾、心;平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糖类、有机酸、黄酮类、苷类、酯类、挥发油、氨基酸、无机物、生物碱、蛋白质、鞣质、萜类、皂苷.结论:确定药性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平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平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补气中药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补气”与药理作用、西医病名、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并依此确定补气药与药理作用、西医病名、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将补气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补气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处方中药,建立数据库,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统计,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挖掘高频中药组合。[结果] 共纳入186首处方,涉及中药256味,频次2 250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前3位为黄芪、茯苓、白术;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温、平,药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为肝、肺、脾经,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7个,核心药组43个;聚类分析得到5类处方。[结论] 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以益气为主,有气虚、气血、气阴的偏重;祛邪治标类中药则偏重于清热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7.
山豆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Cran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多为野生,又名广豆根、山大豆根、苦豆根、柔枝槐、黄结等。山豆根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草求真》载“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临床常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湿热带下以及心律失常、肝炎、肝癌等症。本文将1996年以来山豆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的中医用药规律,并创建临床治疗基本方。方法搜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梗阻性黄疸文献资料,提取方药信息后对中药组成、功效、性味归经按照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然后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梗阻性黄疸用药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为核心,活血、理气、泻下、解表等药常用;药性以寒性为主,温性次之;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脾居多。通过单味药物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归纳出以茵陈蒿汤和大柴胡汤为主的核心药物群,并据此创建梗阻性黄疸中药基本方"茵陈黄柴汤"。结论梗阻性黄疸用药方面以利湿清热为先,辅以补虚、理气、活血、泻下;以肝、胃、脾为主,重视疏肝、和胃、健脾。在使用基本方时辨证加减,根据结石、肿瘤等不同病因加用针对性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GraphPad Prism 9.0和SPS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18首处方,涉及126味中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共25味,频次居前的药物有茯苓、三七、炙甘草、山药、白术、丹参、薏苡仁、泽泻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主,药味以平、温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肺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山药-茯苓、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丹参-茯苓-三七、山药-三七-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健脾益气、淡渗利水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可聚为5类。【结论】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用药立足病因病机,坚持辨病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为法。  相似文献   

10.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普济方》中治疗头痛的方剂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 ,对录入方剂进行性味归经、用药频次、用药规律的分析,并筛选出治疗头痛的新处方.通过筛选,《普济方》中治疗头痛方剂共925首,包含药物372味.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入肺、脾、胃、心、肝、肾经;使用频次≥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精准医学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理清个性化医学、分层医学、个体化医学、P4医学、精准医学等术语之间的异同,总结精准医学发展的脉络。方法:检索SCI核心合集和PubMed数据库,根据筛选标准选取核心文献从而理清概念之间的异同,并运用VOSviewer软件对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个性化医学与个体化医学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是一个涵盖性的概念,分层医学与精准医学含义近似是包含的关系,P4医学是一种体现病人的参与性的医学模式;肿瘤、化学疗法、细胞、糖尿病、药物基因组学、变异体等词是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肿瘤、基因组学、公共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融合趋势。结论:我国精准医学领域发展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与科学决策并且整合科研体系和资源,同时根据我国疾病发病率的国情,行一步一步走战略,逐步攻克医学难题,并最终向实现个性化医学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中外医学发展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两(医)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是我国医学现实和长期的局面。在两种医学的发展史上,中医学与哲学思想,西医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主要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医学从属于临床,没有单独的基础医学如解剖学,没有实验医学,完全是临床经验和积累和概括;西医学则早期即发展动物实验,发展基础学科,借助于自然科学,再发展临床医学,人类永远有难治病,中医学永远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运动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民国时期,政府及西化派对中医:的压制和排挤始终没有停息,中医教育事业受到了空前的摧残和损失。中医界为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问题,一面与之作长期斗争,一面不懈地维持中医教育的残局,兴办了一些中医学校,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CIM)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nventional medicine (biomedicine) with Chinese medicine(CM).Although the CIM field has witnessed several advancements,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IM is not quite clear,given that an independent theory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in this field.Therefore,future research and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1) emphasizing CM features,(2) improving CIM positioning,and(3) establishing CIM standards.These concerted efforts will help CIM be at par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criteria.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M,the world will embrace a new medical system providing person-centered treatment with a balanced medicin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对临床实践和科研的指导作用进行了阐述。强调在医学院校本科生的临床医学教学中传授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对如何在本科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本科生阶段尤其应该初步掌握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理论对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从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工作,使其能够成长为未来高素质、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上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其各自理论及对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相似,都是从气血方面以及相关脏器的生理功能方面入手。在治疗上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辨证施治,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而治病的目的。但在具体治疗方法与药物上,因为地理人文环境的不同,以及当地特色药材的不同,各民族医学又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如壮医"毒虚致百病",治疗当以补虚祛毒为法;蒙医将治病的方法高度概括为"食、行、药、械",因病、因人、因时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型和采用不同的服药法。维吾尔医在治疗原则上以欧姆日台比耶(生命七要素)为基础,提倡精神疗法、饮食疗法、排泄、止泄、运动疗法、休息疗法、调整睡与醒、动与静疗法、新鲜羊皮被盖法等传统特色疗法。回医以其"四性体质学说",针对宁夏地区人民的特殊体质,善用"香药"发挥其芳香化湿的药效。"药乃局限于人",是朝医所独有的药性观,朝医注重人体对药物的选择性。藏医学中的"人体内环境动态论",要求以动态思维去辨病治疗,因其特殊地理环境,其药物品种、药效及炮制、服用方法也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将促进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从而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本文从医学教育日趋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异同.结合我国预防医学教育的现状,探讨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预防医学教育新模式,以推进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长期以单方用药、复方用药为主,近几年发现针药结合治疗对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维吾尔医发现抑郁症属于异常黑胆质证型疾病,治疗上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等异常体液成熟后再给予维吾尔医复方药物,通过无不良反应的药物从根本治疗疾病,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健脾养心的目的;西医近几年研发出了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少的新型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9.
In 2012,US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approved 39 new drugs,however,there are only two botanical drugs(one topical and one oral)approved by FDA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DA's industry guidelines for the botanical drug product in June 2004.The approval shows the Western guideline can be used for herbal medicines,authors investigate current regulation on herbal medicine clinical research,identify challenges conducting clinical trials,and seek to produce some guidance for potential investigators and sponsors considering a clinical trial in this area.Key words were formulated for searching on Medline and FDA website to locate relevant regulations for clinical research in herbal medicines to understand current environment for herbal medicine usage and examine the barriers affecting herbal medicine in clinical trials.Authors critically explore case study of the 1st FDA approved botanical drugs,Veregen(sinecatechins),green tea leaves extract,a topical cream for perianal and genital condyloma.In consideration of current regulation environment in USA,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Veregen case study,authors produce and propose a Checklist for New Drug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for potential investigators and sponsors considerina in a herbal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相似文献   

20.
Integrative medicine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model ?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IM) in relation to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It contrasts IM available in China to its availability in the West.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highlights tools which could facilitate opportunities for IM.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plea to ensure and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ce,and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developing the evidence base through a funded European Coordination Action between EU member st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