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肖慧敏  黄美琴  李庆军 《医学综述》2013,19(12):2258-2260
目的研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导联ST段是否发生变化分为两组:ST段发生变化(A组,44例),ST段未发生变化或压低<0.1 mV(B组,5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狭窄情况及血清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水平。结果 A组患者有冠状动脉狭窄29例(67.2%),发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2例(27.2%);B组有冠状动脉狭窄27例(45.1%),发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0例(16.9%),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组显著高于B组(χ2=6.35,4.43,P<0.05);A组患者血清CPK水平低于B组、CPK-MB水平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03,6.8401,P<0.05);A组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χ2=9.05,9.52,11.3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且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中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抬高组左前降支近段、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压低组、未偏移组(P<0.05),压低组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抬高组、未偏移组(P<0.05);抬高组左前降支近段、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压低组、未偏移组(P<0.05),压低组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抬高组、未偏移组(P<0.05);未偏移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抬高组、压低组(P<0.05)。结论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雷蓉  徐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25-826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抬高及T波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发病0.5h~6h有ST段抬高及T波改变并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与76例同期非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及T波改变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的ST段抬高与T波高尖宽大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段不同程度的抬高及T波的改变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应用心电图S T段动态变化进行判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2个时间点对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进行测定,对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进行判定;并对患者的心电图ST段的偏移峰值和下降率进行观察。结果:对患者进行cT nI测定结果显示为60例心肌无复流的患者,15例心肌低灌注的患者,45例心肌再灌注的患者,以上患者治疗前的ST段偏移峰值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患者的ST段下降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心肌低灌注、心肌无复流)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l)。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患者应用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进行判定,可在早期准确地对心肌再灌注的情况进行反映,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判定及预后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结果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造影结果比较,心电图预判梗死相关动脉中,预判错误组2例(3.8%)、无法判断组8例(15.4%)、预判正确组42例(80.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晋康华 《当代医学》2011,17(29):99-1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对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出现ST抬高并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42例,对其进行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并总结。结果在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25例,占59.5%;前壁心肌梗死17例,占40.5%。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22例,左旋支闭塞3例,左前降支狭窄30%~75%者21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84%;1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前降支闭塞:15例,右冠状动脉狭窄者〉50%者1o例,左旋支狭窄〉50%者3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76%。结论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并指导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收集自2014年5月_2016年7月在该院所接受再灌注(溶栓或PCI﹚治疗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出现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是否有损伤性改变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再灌注非损伤,其中再灌注损伤组29例和再灌注非损伤45例,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中的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①4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所有研究对象的58.11%;33例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出现,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4.59%。②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再灌注时间、性别、治疗时间、溶栓治疗以及PCI治疗,患者在经溶栓治疗的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P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灌注损伤性组的白介素-6量远远高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低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医学》2018,(2):131-13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判断心电图诊断的作用。结果入院时患者心电图均未表现出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42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出无病理性Q波,T波倒置,18例患者心电图未出现Q波,ST段压低,1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ST段无变化,T波倒置。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ST段压低,且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不明显,应当联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避免误诊,保证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 ,初期非梗死区ST段压低 ,对判断其预后的价值 ,观察了 82例AMI(其中有 3 4例有ST段改变 )的临床心电图 (ECG)分析及预后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 1 995~ 2 0 0 0年病历及ECG资料完整者 82例 ,均符合AMI的统一诊断标准 ,其中有ST段改变者 3 4例 ,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3 8~ 70岁 ,平均年龄 5 8 2岁 ,入院时间 0 5~ 1 4h ,平均 2 5h ,伴高血压 1 1例 ,糖尿病 9例。梗死部位 :前间壁 3例 ,广泛前壁 1 1例 ,下壁 1 5例 ,前间壁 +下壁 1例 ,广泛前壁 +后壁 4例。无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结果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因素(P〈0.05)。STNR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STR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以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与术后STNR密切相关,STNR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肖毅  王斌  李镝  闫德春  方进平 《北京医学》2000,22(4):227-23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广泛导联 ST段压低对左心功能及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5例合并胸前广泛导联 (V1~ 6) ST段压低的病人 (A组 )和 78例不合并胸前导联 ST段压低 (B组 )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 (AIMI)患者进行临床和心脏超声检查的比较研究。结果  A组病人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B组(33.3%对 5.1% ,17.8%对 0 ,33.3%对 16 .7% ,2 4 .4 %对 1.3% ,P分别 <0 .0 0 1,0 .0 0 1,0 .0 5,0 .0 0 1)。A组的 L VEF为 4 9.5% ,显著低于 B组的 6 1.1% (P<0 .0 0 1) ,A组的轻度和严重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别为 2 9.1%和 2 4 .8% ,也显著高于 B组的 12 .5%和 14.0 % (P均 <0 .0 0 1)。结论 胸前广泛导联 ST段压低是 AIMI病人左心功能和短期临床预后的不良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壁导联ST段压低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9年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急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单支冠状动脉闭塞(RCA或LCX)的患者,分析罪犯血管开通前心电图。结果 (1)∑STv1-v3↓/∑STII III aVF↑≤1在预测RCA闭塞中敏感性高于STIII↑〉STII↑(91.30%)。(2)预测LCX闭塞∑STv1-v3↓/∑STII III aVF↑〉1有相对高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1.30%、57.14%、66.67%、87.50%)。结论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中存在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AIMI患者51例 ,男33例 ,女18例 ,年龄35~84岁 ,平均 (64±1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入院后3天内记录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峰值和入院后18导联心电图。依据有或无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分为ST段下降组(A组)和无ST段下降组 (B组 ) ,分析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CPK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的CPK峰值高低无差别(P>0.05)。比较心功能不全、总的心律失常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A组均高于B组 (P<0.05)。结论 :表明AIMI入院时心电图伴有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预后差 ,这一指标对AIMI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  李小宇 《北京医学》1997,19(6):352-354
分析了178例初发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其中下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75例(Ia组),无ST下降13例(Ⅰb组);前壁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34例(Ⅱa组),无ST段下降56例(Ⅱb组)。分析结构显示,下壁和前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临床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成静  白向威  于运福  郑晓晖 《安徽医学》2021,42(12):1360-136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miR-208a水平检测对并发急性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148例为STEMI组,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LR及miR-208 a水平.将STEMI组患者按入院48小时是否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HF)分为AHF组(38例)及非AHF组(110例).比较AHF组与非AHF组临床资料、NLR及miR-208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AHF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和miR-208a水平对STEMI患者并发AHF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患者NLR、miR-208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86、44.29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LR及miR208a为STEMI患者并发AHF的影响因素(P<0.05).NLR、血清miR-208a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STEMI患者并发AHF的灵敏度为78.9%、78.9%、86.8%,特异度为94.5%、72.7%、85.5%,AUC分别为0.897、0.817、0.914.结论 急性STEMI患者NLR及血清miR-208a水平显著升高,NLR及miR208a联合检测对患者并发AHF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185例,无不良预后组25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不良顸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比例更低,体重更轻,心率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心肌酶、肌酐和血糖更高,血红蛋白、LVEF更低,前壁梗死、Killip 2 ~4级、既往患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则是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三者比值比分别为3.1090、2.552 0和0.960 8(P <0.05).结论 心功能差、既往患糖尿病患者发生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大.  相似文献   

18.
张小乐  苏永才  邓斌  冯新武  苏良献 《吉林医学》2013,34(19):3754-3756
目的:分析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LVA)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之间的关系,评价BNP与STEMI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心衰初发STEMI患者86例,按照BNP水平分为BNP<100 ng/L组,100 ng/L≤BNP<200 ng/L组和BNP≥200 ng/L组,比较各组住院期间的LVEF、LVEDd、LVA发生率和MACE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NP≥200 ng/L组LVEF最低,LVEDd最大,MACE发生率最高(P=0.000),BNP<100 ng/L组LVEF最高,LVEDd最小,MACE发生率最低(P=0.000),而100 ng/L≤BNP<200 ng/L组的三个统计指标介于两者之间(P=0.000)。结论: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BNP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重塑程度越高,LVA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5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再灌注费用、出入院脑钠肽(BNP)变化、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  相似文献   

20.
李玉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484-485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ECG)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28例首次AMI患者发病后第1、2、3、7天经12导联ECG和CRP检查。结果A组患者随发病天数延长逐渐增多,第1天8例,第2天13例,第3天15例,第7天17例。B组相应渐少,两组CRP水平第1天和第7天无差异。第2天和第3天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是第2天31.1±34.2/96.2±30.1mg/L(且P<0.001),第3天31.3±12.3/79.4±36.3mg/L(P<0.0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第2和第3天ECGST段抬高与高CRP水平密切相关。对ST段抬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