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ontrast 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检测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中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发生率及分流量的分级,分析CS与RL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8~55岁CS患者44例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33例为对照组,应用cTCD和cTTE诊断RLS并对分流量进行分级,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阳性率,cTCD对病例组和对照组RLS检出的阳性率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CD和cTTE诊断RLS的阳性率交叉比较无明显差异(P=0.18)。用cTCD检查的病例组中,RLS的总阳性率为47.7%(21/44),其中大量分流的阳性率为27.3%(12/44);对照组中RLS的总阳性率30.3%(10/33),其中大量分流的阳性率为9%(3/33);2组RLS总阳性率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2.380,P=0.123);病例组的大量分流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74,P=0.042)。结论 cTCD检测RLS的方法是可靠的,RLS与CS相关,其中大量分流可能与CS的发生有强的相关性,可以用cTCD检测RLS,并且根据分流量分级评估,cTCD和cTEE联合检查可以增加PFO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隐源性缺血性卒中和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右向左分流阳性率及分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者之间右向左分流的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连续入组48例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例先兆性偏头痛患者、33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使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诊断右向左分流,并根据分流量进行分级,对3组的右向左分流阳性率和不同分级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相关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灶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根据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结果分为伴右向左分流组(25例)及不伴右向左分流组(27例)。比较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右向左分流组患者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右向左分流组(44%vs.14.8%,P=0.015),且其发生后循环梗死也更多见(56%vs.14.8%,P0.01),但两组患者的梗死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后循环梗死患者,应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以进一步明确卒中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对地处中高海拔的西宁地区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LS)发生率的检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73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对照组),均进行TCD发泡试验,观察RLS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RLS阳性10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国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阳性率、分流类型以及分流量大小,分析偏头痛与RLS分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4例偏头痛患者及122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造影(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诊断RLS并对阳性率、分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先兆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分流显著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65. 5%vs 32. 2%,P <0. 001; 32. 8%vs11. 6%,P <0. 001),而中量及小量分流无差异(P=0. 767; P=0. 095);先兆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分流均显著高于正常组(65. 5%vs 20. 5%,P <0. 001; 32. 8%vs 4. 1%,P <0. 001);无先兆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分流显著高于正常组(32. 2%vs 20. 5%,P=0. 038; 11. 6%vs 4. 1%,P=0. 027)。结论偏头痛患者(包括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阳性率高于正常照组,且以大量右向左分流为主,中至小量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的类型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提示右向左分流,特别是大量的右向左分流,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与对比增强TCD检查在检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右向左分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和对比增强TCD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及半定量分流分级程度。结果对比增强TCD对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58. 5%(48/82)]显著高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30. 2%(25/82)](P 0. 05)。对比增强TCD对右向左分流的半定量分级明显高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均P 0. 0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后出现吞咽疼痛3例,食管穿孔2例,声音麻痹3例,血压异常5例,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 9%(13/82),而对比增强TCD后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相对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技术,对比增强TCD检查对隐源性脑卒中右向左分流检出率更高,半定量分流程度更高,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背景 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关系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偏头痛 患者右向左分流的阳性率、分流类型以及分流量大小,分析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的关系。 方法 该研究为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北美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242569)。由中国9家分中心共同完 成,连续纳入2015年6月-2016年8月就诊于分中心且符合据第三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Beta Version,ICHD-3β)诊断偏头痛的患 者(18~65周岁),为偏头痛组。偏头痛组共纳入931例(女性695例),其中先兆偏头痛240例(女性174 例),无先兆偏头痛691例(女性521例)。健康对照组共282例。 结果 先兆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比例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63.7% vs 39.9%,P<0.001; 32.1% vs 16.5%,P<0.001),两组中量和小量分流比例无差异(P =0.141;P =0.061)。无先兆偏头痛 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比例高于对照组(39.9% vs 29.4%,P<0.001;16.5% vs 6.4%,P<0.001), 两组间中量和小量分流的比例无差异。 结论 偏头痛患者(包括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大 量右向左分流为主,中至小量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的类型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右向左分流,特别是大 量的右向左分流,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发生率,分析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16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为病例组,7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诊断RLS并对分流量进行分级,分析两组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中,RLS的阳性率为50.9%(59/116),其中,Ⅰ级分流35例(30.2%),Ⅱ级分流3例(2.6%),Ⅲ级分流7例(6.0%),Ⅳ级分流14例(12.1%)。对照组中,RLS的阳性率为30.6%(23/75),其中,Ⅰ级分流18例(24.0%),Ⅱ级分流1例(1.3%),Ⅲ级分流0例(0%),Ⅳ级分流4例(5.3%)。两组RLS总阳性率的比较,病例组的RLS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06,χ~2=7.583);病例组的大量分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χ~2=6.530),但两组的小量分流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73,χ~2=1.199)。结论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存在相关,大量分流可能是偏头痛的病因,应引起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正常人不同年龄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发生率、分流量、分流类型,
以及比较两个年龄组RLS的特点。
方法 收集接受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的正常人群
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18~45岁纳入青年组,大于45岁纳入中年组。以肘前静脉注射激活的生理盐
水作为造影剂,结合Valsalva动作,行M模经颅多谱勒超声(power M-mode transcranial Doppler,mpTCD)
监测,诊断RLS并对分流量进行分级,分析不同分流量和分流类型(固有型和潜在型)在研究人群中
的分布特点。
结果 共195例正常人入组,RLS发生率为28.7%,其中小量分流39例(20%)。青年组RLS发生率为
28.9%(39/135),中年组RLS发生率为28.3%(17/60),两组RLS发生率及分流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且均以小量分流为主。固有型34例(60.7%),潜在型22例(39.3%)。青年组固有型25例(64.0%),潜
在型14例(35.9%);中年组固有型9例(52.9%),潜在型8例(47.1%)。组间分流类型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本研究所选人群中RLS发生率约为28.7%,且以小量分流者居多,青年人与中年人RLS发生率、
分流量、分流类型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反常性栓塞风险量表(Risk of Paradoxical Embolism, RoPE)结合经颅多谱勒超声发泡试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cTCD)对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诊断为隐源性脑卒中且已完善cTCD 检查23例患者; 根据cTCD表现分为阳性组、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点; 应用RoPE量表对cTCD阳性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cTCD阳性率、分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cTCD阳性组70%CS患者累及后循环、10.0%累及前循环、10%前后循环均受累; cTCD阴性组15.4%CS患者累及后循环、53.8%累及前循环、30.7%累及前后循环,其中累及后循环与cTCD阳性呈正相关(r=0.555,P<0.05)。cTCD阳性组80.0%CS患者累及皮层、10.0%累及深部、10.0%为混合性; cTCD阴性组23.1%CS患者累及皮层、30.75%累及深部、46.2%患者为混合性,其中累及皮层与cTCD阳性呈正相关(r=0.565,P<0.05)。cTCD阳性组吸烟10%,cTCD阴性组吸烟76.9%,吸烟与cTCD阳性呈负相关(r=-0.664,P<0.05)。cTCD阳性组男性患者占50%,cTCD阴性组男性患者占92.3%,性别与cTCD阳性呈负相关(r=-0.478,P<0.05)。其它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既往脑卒中病史与cTCD阳性之间未发现明确相关性(P>0.05)。RoPE评分与cTCD阳性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1)。cTCD阳性患者RLS分流量与RoP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00)。结论 发泡试验(cTCD)阳性患者临床易累及皮层和后循环供血区; RoPE量表联合cTCD可用于国内CS病因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头痛右向左分流患者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诊断符合国际头痛诊断分类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右向左分流定义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监测到至少一个及以上栓子信号。脑白质病变的评定为:深部或皮质下白质T2加权像及FLAIR成像高信号。脑白质病变使用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最终纳入254个患者(57.1%为女性)。143例受试者存在右向左分流(56.3%)。149例患者存在脑白质病(58.7%)。与脑白质病变阴性组(n=105)相比,右向左分流在脑白质病变阳性组(n=149)明显增高(69.1%vs38.1%,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可能与右向左分流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 近年来,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的研究发现,右
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可能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但是这些数据均来自西方国家,尚无
中国人群的数据可用。
目的 评估中国偏头痛人群中RLS的发生率,并分析RLS分流量与偏头痛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17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均给予cTCD评估RLS发生情况
及分流量大小。
结果 在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44.2%(96/217),其中大量分流率为23.5%(51/217);在健康组,
RLS发生率为28.0%(28/100),其中5.0%(5/100)为大量分流。在先兆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66.1%
(39/59),大量分流占37.3%(22/59);在无先兆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36.1%(57/158),大量分流
率为18.4%(29/158)。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率高于健康组(P <0.05)。先兆偏头痛组RLS
阳性率和大量分流率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P <0.05)和健康组(P <0.05)。尽管无先兆偏头痛组与健
康组RLS阳性率相似,但是大量分流率在无先兆偏头痛组高于健康组(P <0.05)。
结论 RLS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以先兆偏头痛为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相关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是否为C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01—2018-10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261例,同期门诊体检排除脑卒中的对照组共132例,记录入组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完成病历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研究CS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LS、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是隐源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OR1)。对于RLS分级,其回归系数β为0.391,表明RLS分级增加,危险性越大(OR=1.479[1.013,2.159])。结论 PFO-RLS为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流级别高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ontrast enhanced transthr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对于不明原因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的诊断价值,探讨对于不明原因中青年脑梗死患者RLS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5-01—2017-09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中青年脑梗死患者166例,以激活生理盐水作为造影剂,选取肘前静脉注射,并结合Valsava动作,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cTCD和cTTE,诊断是否存在RLS,依据静息状态和Valsava动作是否存在分流分为固有型分流和潜在型分流,如果固有型分流Valsava动作后等级增高,则采用增高后的等级。结果166例患者中cTCD检测出RLS 80例(48.19%),cTTE检测出RLS 68例(4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CD静息状态下检测出RLS 27例(16.27%),Valsalva动作后检测出RLS 80例(48.19%)。Valsalva动作后R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状态(P0.005)。cTTE静息状态下检测出RLS 28例(16.87%),Valsalva动作后检测出RLS 68例(41.76%)。Valsalva动作后R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状态(P0.005)。cTCD半定量分级结果:Ⅰ级少量分流26例(15.66%),Ⅱ级中量分流26例(15.66%),Ⅲ级大量分流28例(16.87%);cTTE半定量分级结果:Ⅰ级少量分流27例(16.27%),Ⅱ级中量分流19例(11.45%),Ⅲ级大量分流22例(13.25%)。两种检查方法的分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wker检验值14.818,P=0.011),cTCD较cTTE检出RLS级别高。结论 cTCD和cTTE均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判断右向左分流的程度,但cTCD和cTTE相比阳性率更高,Valsalva动作后R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状态,半定量分级结果有差异,cTCD较cTTE检出RLS级别高。cTCD更适合作为RLS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偏头痛右向左分流患者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诊断符合国际头痛诊断分类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右向左分流定义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监测到至少一个及以上栓子信号。脑白质病变的评定为:深部或皮质下白质T2加权像及FLAIR成像高信号。脑白质病变使用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 最终纳入254个患者(57.1%为女性)。143例受试者存在右向左分流(56.3%)。149例患者存在脑白质病(58.7%)。与脑白质病变阴性组(n=105)相比,右向左分流在脑白质病变阳性组(n=149)明显增高(69.1% vs 38.1%,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可能与右向左分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PFO)分流量、解剖特点与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20年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隐源性脑卒中患者110例,所有患者进行头部弥散成像(Diffuse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动态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及心脏超声等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分别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阳性分型、cTCD确定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量及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的PFO不同解剖特点,即行cTCD确定RLS量和PFO分型,TEE检查确定存在PFO及观察并测量其解剖结构,分析隐源性脑卒中的病灶分布、部位及数量是否有差异。结果 共入组110例,男64例(58.1%),平均年龄(42±11)岁,根据cTCD常规阳性和Valsalva动作阳性将PFO分为固有型组(53例)和潜在型组(57例),2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或TIA病史及ROPE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cTCD显示RLS中小量组(栓子量≤25个)50例(45.5%),大量组60例(54.5%)。TEE检查静息状态下PFO直径(1.5±1.1)mm,PFO的平均长度(9.4±2.7)mm,长隧道型(PFO长度>8 mm)52例(47.2%),有过隔血流78例(70.9%)。头DWI显示梗死灶累及前循环供血区49例(44.5%),后循环供血区36例(32.7%),前后循环供血区25例(22.7%),单侧72例(65.4%),双侧38例(34.5%),皮层15例(13.6%),皮层下14例(12.7%),深部16例(14.5%),皮层+皮层下41例(37.2%),皮层、皮层下+深部24例(21.8%),单一梗死51例(46.3%),多发梗死59例(53.6%)。PFO固有型组(53例)和PFO潜在型组(57例)脑梗死灶分布、部位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PFO固有型组患者脑梗死灶多见于半卵圆、侧脑室旁21例(39.6%); PFO潜在型组患者的脑梗死灶多见于脑干、小脑23例(40.3%)。中小量RLS组(栓子量≤25个,50例)和大量RLS组(栓子量>25个,60例)脑梗死灶分布、部位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长隧道型(>8 mm,52例)和非长隧道型(≤8 mm,26例)脑梗死灶分布、部位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过隔血流(32例)和有过隔血流(78例)脑梗死灶分布、部位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小PFO(PFO直径<2 mm)组(54例)和中大PFO(PFO直径≥2 mm)组(24例)梗死灶分布(P=0.006)和梗死灶数量(P=0.027)均有明显差异; 小PFO组患者脑梗死灶常见于前循环供血区(48.1%)、单侧(72.2%)及单一梗死灶(55.5%); 中大PFO组患者脑梗死灶以前后循环供血区(41.6%)、双侧(58.3%)、多发梗死灶(70.8%)多见。结论 小PFO组的脑梗死灶在影像学上分布以前循环供血区、单侧、单一病灶多见; 中大PFO组的脑梗死灶以前后循环供血区、双侧、多发梗死灶多见; PFO大小与PFO相关的隐源性脑卒中梗死灶的分布及数量有关。PFO固有型患者的脑梗死灶多见于前循环供血区,其中梗死部位以皮层下多见; PFO潜在型患者的脑梗死灶多见于后循环供血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的发生率和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阳性率分布情况,探讨偏头痛患者WMHs与RLS是否相关。方法入选确诊为偏头痛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和头痛的临床信息,行头颅MRI检查评估WMHs,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发泡试验进行RLS的诊断和分级,分析WMHs和RLS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06例偏头痛患者中,"WMHs+"组33例(31.1%),"WMHs-"组73例(68.9%)。RLS总阳性率为48.1%(51/106),各分流级别分布情况为:Ⅰ级分流27例(25.5%),Ⅱ级分流4例(3.8%),Ⅲ级分流6例(5.6%),Ⅳ级分流14例(13.2%)。"WMHs+"组中,Ⅰ级分流5例,Ⅱ级分流1例,Ⅲ级分流3例,Ⅳ级分流10例;"WMHs-"组中,Ⅰ级分流22例,Ⅱ级分流3例,Ⅲ级分流3例,Ⅳ级分流4例。"WMHs+"组和"WMHs-"组相比较,两组发泡试验总体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χ~2=1.719),但"WMHs+"组的大量分流率显著高于"WM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χ~2=13.188)。结论偏头痛患者的WMHs与RLS无明显相关,但大量分流的RLS会增加偏头痛患者WMH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并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2015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并行TOAST分型。对所有入组患者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 TTE)联合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c TCD)(即发泡试验)行PFO筛查,两者均为阳性视为存在PFO。分析PFO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检出率,及PFO并CS的分流量、影像学分布特征及部分封堵术后疗效观察。结果共纳入14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隐源性卒中48例(34.0%),非隐源性卒中93例(66.0%)。PFO阳性率在缺血性卒中组、CS组、非CS组中分别为31.2%(44/141)、47.9%(23/48)、22.6%(21/93)。PFO阳性组中,隐源性卒中较非隐源性卒中存在较大的分流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与非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患者在其病灶分布的部位、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O封堵术后6月随访未见复发,但尚缺乏对照性研究。结论 PFO及其分流量与CS密切相关,但PFO并CS患者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筛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在筛查隐源性脑卒中(CS)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北京华信医院神经内科47例中青年C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c TC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行反常性栓塞量表(RoPE)评分,评价cTCD与TEE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阳性率及cTCD阳性结果与RoP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cTCD检出22例PFO阳性患者,TEE检出16例PFO阳性患者,两种方法对PFO检出率高度吻合,且c TCD阳性率高于TEE。cTCD检出PFO阳性患者的梗死病灶多出现于皮质。随着RoPE评分的增加,cTCD阳性率逐渐升高。结论 PFO是CS的常见病因,cTCD可作为中青年CS病因筛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右向左分流目前被认为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右向左分流分为心内分流及心外分流,在心内分流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已经得到神经内科医生的广泛认识,但在心外分流中,由于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发生率低,往往被忽视,但其卒中及复发的概率要远高于PFO。目前发泡试验已经广泛应用到右向左分流的筛查中,对于早期分流及三个心动周期内出现栓子的阳性患者,我们往往将其全部归为PFO,并且认为肺内右向左分流栓子出现的时间要长于在心内分流的时间。但事实上分流的时间并不存在某一绝对界值,单纯根据时间不能区分心内及心外分流,本文主要分析使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d trans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c-TCD)检测PAVM所致右向左分流及其分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