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河湖岸崩、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泥石流、膨胀土变形等,危害后果较严重。通过对合肥市505个已调查地质灾害点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合肥市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特征,分析合肥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为合肥市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廖海吉  蓝俊康 《地下水》2012,(3):197-200
灵山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结果认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多发生于缓坡低山地貌区;多发生人类工程强烈活动区;多发生于在最近10 a的雨季中;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以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惠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与成灾规律研究,对惠东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详细分析惠东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惠东县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具有分布不均、局部集中的特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且8月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空间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宝口镇、高潭镇、白盆珠镇。地质灾害点多沿断裂构造或褶皱构造大致呈线性分布,在区域性大断裂与其次生断裂的交汇处地质灾害点分布更为密集。在岩性组合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层状较软-较硬碎屑岩组中,其次为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综合岩组。在地形地貌上,20°~50°坡度范围内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40°~80°坡度范围内最易发生崩塌。人类工程活动、降雨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大多与城乡建设中的削坡建房有关,在强降雨期间或雨后一天,地质灾害较为易发。  相似文献   

4.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多,危害大,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具有诸多共性和一定规律,同时又呈现出各自差异性特征和独特规律。  相似文献   

5.
尚瑾瑜  杨争  王保磊 《地下水》2018,(6):137-140
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是我国受新构造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充分研究该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会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项目野外调查资料,明确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共计30处,其中不稳定斜坡23处,集中分布于祖厉河岸两侧阶地前缘斜坡地带;泥石流沟7条,主要分布于县城周边,分别为县城北侧的鸭掌沟、教场沟、陆家岔沟,县城南侧燕家岔沟、史家岔沟、步龙岔沟和范家大湾沟。同时对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进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是斜坡变形发生破坏的先决条件,降雨是导致不稳定斜坡发育的诱发因素,而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祖厉河右岸边坡变形产生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剑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剑河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并针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以促进当地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崩塌地质灾害是柯坪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在分析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和破坏特征。经调查分析,区内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85处,主要为小型、中型,以自然崩塌为主,次为工程崩塌,多为小型浅表层岩质崩塌。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沟谷两侧切割强烈的山坡、人工修路形成的陡峭基岩体处。时间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崩塌地质灾害具沿构造叠加区、河流两岸、交通道路分布特征。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受控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崩塌变形破坏模式有4种,主要为倾倒式、坠落(剥落)式、滑移式和拉裂式。研究区成灾模式以落石破坏型和冲击掩埋型破坏模式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铜仁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秋景  黄会 《贵州地质》2009,26(2):154-159
本文针对铜仁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在山间盆地分布区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孟凡涛  杨元丽 《贵州地质》2010,27(4):306-308
叙述了贵州省修文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泉县位于秦岭南麓山区,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多,危害大。以2013年陕西省石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所取得的野外调查成果和相关资料为数据基础,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该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南部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分析了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梳理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等发育特征,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地灾灾害分布发育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中低山区,县域中部的冲积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雨季.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4.
李向前  王文庆 《安徽地质》2022,(2):166-169+192
通过对安徽庐江龙桥镇地质灾害的类型、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防治措施与对策。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共计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在全国地质灾害共性的基础上又呈现了区域特点。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因主要为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边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特征;外因主要为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志文 《地质与勘探》2006,42(4):97-102
四川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对5770个已知地质灾害点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四川省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特征,建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评判模型,并对全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框架体系及措施,为全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彦宁  孙秀菲 《吉林地质》2012,31(2):117-122
本文根据吉林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易发影响因素,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及防治分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望谟县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主要受地质条件和气象因素控制.在该县“6.6”特大洪水灾后隐患点排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环境,从时间、空间和灾种3个方面分析该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的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汉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滑坡以小型残坡积层滑坡为主、崩塌以中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由采矿弃渣引发;北部中低山区的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地质灾害发育,南部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义  胡志生  刘冬  张玉中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05-67z1006
正温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象上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温州地层上属华南地层区,地质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中生代以来的活动大陆边缘,分布大量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和侵入岩。境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原和海岛。山体主要由凝灰岩、流纹岩和花岗岩组成。温州市人多地少,  相似文献   

20.
在对巴东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巴东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长江、清江及其支流两岸一级岸坡地段,在时间上集中在雨季和库水位降落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