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湘菜薯1号甘薯系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良好,是菜用(茎尖)甘薯的首选品种。该品种茎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钙、磷、铁等物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主要特征特性是:叶鸡爪形,叶片绿色,中等大小,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薯块纺锤形,皮红色、肉白色;蔓短,分枝多,耐肥水,茎叶再生能力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广菜薯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茎尖菜用专用型新品种,在2008-2009年两年的国家菜用甘薯品种区试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643.21 kg,比对照品种福薯7-6增产12.88%,达极显著水平;食味鉴定综合评分与对照接近;抗病性鉴定为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中感蔓割病.2010年在四川、福建、广东3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 278.6 kg,比对照增产8.46%;食味鉴定平均4.27分,高于对照.广菜薯3号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青绿,食味无苦涩味,有香味,口感较甜,无滑腻感;经猛火炒熟后,品尝口感甜、爽滑,上盘后保持青绿色.该品种分枝生长较快,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形纺锤,薯块外皮白色,薯肉白色,丰产稳产,耐贮性中等,萌芽性好.  相似文献   

4.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莱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5.
菜用甘薯"莆薯5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薯53是甘薯作为蔬菜利用的首选品种。该品种经全国各点推广应用证明,其茎叶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且茎尖食用品质佳,适口性好,粗纤维含量低,茎尖熟化后色、香、味俱佳。作为菜用品种,了解其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在生产上为栽培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菜用甘薯是一种以食用茎尖、嫩叶为主的特种甘薯。其茎尖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新型特色蔬菜。2004年,我所从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引进了菜用甘薯新品种“菜薯1号”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再生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益可观。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特征特性菜薯1号叶形深复缺刻(鸡爪形),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茎中短蔓型,茎粗0.6cm左右,腋芽萌发迅速,单株分枝多,平均单株分枝23个。茎尖产量高,采收期长,一般每亩可采摘茎尖2500…  相似文献   

7.
优质营养型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系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经筛选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适宜作优质营养型的甘薯品种。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配套栽培技术包括: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培育壮苗;适时早插,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收获及加强田管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1016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高自1号放任授粉特征特性叶菜型品种,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叶片心形带齿,茎尖无茸毛,顶叶、茎为绿色,叶基呈紫色;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白色;茎尖烫后呈翠绿至绿色,略有香味,无苦涩味,无甜味,无滑腻感,食味较好;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黑斑病,中感蔓割病。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鲜茎尖2 278.6千克,比对照品种"福薯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以‘泉薯830’为母本,台农71、福菜薯18号、福薯7-6和紫叶薯为父本,采用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于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型紧凑,短蔓直立,分枝性好,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适合机械采收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0.
菜用甘薯品种产量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绿、Y1、Y2、京薯1号、京薯2号、福薯7-6等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采摘期的甘薯茎叶鲜产、干重、以及地下薯块产量的比较,对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7月4日至7月25习是菜用甘薯茎尖生产最旺盛时期,7月25日至8月14日是茎叶鲜产、水分含量最高的时期,即茎叶最鲜嫩、食用效果最好的时期;京薯1号、Y2是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种;京薯2号是采摘茎尖后对地下部产量影响最小的品种;京薯1号、Y2是适于在北京地区作为菜用甘薯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是用种蔓茎尖,通过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经过选育而成新品种,可以防治甘薯病毒病,恢复原有品种的优良种性,使其生长性增强,结薯早、膨大快、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定,并对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叶绿素和矿物元素等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作为菜用的特点、营养和前景.[结果]分析表明,7种甘薯茎尖外观均符合菜用要求,不同品种甘薯茎尖的食用感官综合评分差异较大,广菜薯1号和台农71号的食用感官评价最优.7种菜用甘薯叶中,叶绿素含量在0.207 ~ 2.662 mg/g;维生素C含量在190.0 ~400.0 mg/kg;粗蛋白含量范围为32.38 ~41.14g/kg;总脂肪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广菜薯1号”(5.2 g/kg);镁、钾、钠、锰、铜、铁等矿物元素含量绝大多数高于甘薯茎块和常见蔬菜.[结论]研究可为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本省5个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甘薯茎尖3次采摘总量折亩产260~610kg。茎尖蛋白质含量与芹菜、菠菜、蕹菜相当,是苋菜和大白菜的16~2倍;维生素C含量与蕹菜相当,比芹菜和大白菜高1倍以上。适用品种口感嫩滑,食味清香。品种间综合评价,以鲁薯7号和北京553为较好的菜用品种。甘薯采摘茎尖后,块根产量有所降低,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适合金华地区种植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引进4个茎尖菜用甘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薯绿1号"和"杭香1号"产量较高,分枝能力强,茸毛、褐变度及脆嫩度等食用品质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广薯菜2号"产量表现较好,分枝能力中等,食用品质中等,可作为搭配品种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16.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 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烘干率及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Vc的含量都随着茎尖采摘次数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进行第1次茎尖采摘时就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在茎尖采摘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且高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在此时出现了1个反弹.因此,对于叶菜型甘薯品种,采用3次茎尖采摘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兼顾薯块产量,并具有薯块品质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在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中经过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2002年1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苏薯7号系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济薯10号为母本,AIS0122-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长蔓,中晚熟新品种.我地自1998年引进后进行了茎尖脱毒,并培育出了脱毒苗.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推广,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是一个值得大面积推广的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A对甘薯茎尖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以甘薯品种烟薯25号、烟薯26号和烟紫薯3号的茎尖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A处理,对甘薯茎尖组织的诱导培养及高效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烟薯25号较适宜的茎尖诱导培养基为1.0 mg/L NAA+MS,植株再生率为91%;烟薯26号和烟紫薯3号较适宜的茎尖诱导培养基为1.5 mg/L NAA+MS,植株再生率分别为88%和80%。[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开展规模化甘薯脱毒苗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新栗是以浙紫薯1号为亲本,通过芽变选种而育成的鲜食与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6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栗甘薯萌芽性好,出苗量多,苗床及大田长势强,茎蔓长,气生根多;叶片心形带齿,叶片、茎、叶柄均为绿色;薯块长纺锤形或纺锤形,表皮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