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泪液眼用凝胶对VDT综合征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眼部干涩的VDT综合征患者60例(120眼),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40眼)。A组应用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B组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C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FL)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SⅠt、BU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SⅠ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L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三组F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VDT综合征患者的泪膜稳定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角膜上皮修复方面效果显著,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不但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而且在增强泪膜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卓娅 《新疆医学》2012,42(5):42-44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SBK术后患者角膜知觉的影响,同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6例(411眼)接受SBK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204眼)常规给予海伦眼液、皮质类固醇眼液及人工泪液滴眼,其中海伦与皮质类固醇眼液4次/日,每周减量一次,人工泪液嘱患者眼干即滴,试验组104例(207眼)术后给予海伦眼液、皮质类固醇眼液及人工泪液滴眼的同时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3次/日,连点一月.术后随访一年,定期观察患者视力恢复、角膜知觉的恢复以及干眼的症状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干眼的症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角膜知觉的恢复上,试验组角膜知觉的恢复时间为(2.95±1.02)月,对照组为(6.03±1.2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K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可以明显缩短角膜知觉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庭刚  谢汉平 《重庆医学》2007,36(9):829-831
目的评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protein-free calf blood extract)眼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的病例96例(包括点状缺损、和片状缺损),随机分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组(48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治疗组(48例),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及bFGF滴眼液均点眼4次/d,用药后第1、3、5、7、10、14天观察上皮缺损修复和患眼局部症状、体征等指标,疗程最长14d。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外伤、手术和化学、机械性损伤导致的角膜上皮缺损有效率91.3%;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与bFGF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病变疗效基本相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是治疗角膜上皮缺损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含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机械性损伤角膜上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机械性损伤致角膜上皮缺损的病人120 例,220 眼,随机分为观察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60 眼,对照
组使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两组均滴眼4 次/d,用药后第3 d,第7 d 观察两组病人眼部症状反应及角膜上皮
愈合情况。结果: 含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缺损第3 d、第7 d 有效率
78.33%、93.33%。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缺损第3 d、第7 d 有效率55.00%、71.67%。两者有
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结论: 含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短时间内对角膜上皮愈合
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浅层点状角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静  韩宇  蒲一民 《西部医学》2011,23(8):1498-1499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浅层点状角膜炎(SPK)患者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确诊为SPK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观察单眼。两组同用0.1%氟米龙眼液、玻璃酸钠眼液滴眼,观察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周症状改善情况、角膜上皮染色评分、视力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角膜上皮染色评分、视力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周时观察组治愈率88.7%,对照组71.0%,组间疗效亦有差异(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SPK能快速有效改善不适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具有修复、营养、润滑作用,能明显提高疗效。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其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640只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组)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组),分别接受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恢复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主诉干眼症状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UT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BU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K组均明显优于LASIK组,术后6个月时两组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K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有干眼症状主诉的比例均显著低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尤其在术后干眼恢复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78例(156眼)近视患者,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对照组使用博视顿舒润液常规戴镜,治疗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后按对照组方法常规戴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戴镜后治疗组各时间点 TB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戴镜后 TBUT 均明显低于该组戴镜前,两两比较认为治疗组戴镜7d 后 TBUT 趋于稳定,对照组戴镜1d 后 TBUT 趋于稳定。治疗组各时间点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对角膜上皮和泪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比较高度近视患者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的视力、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后表面高度及眼波前像差的变化特点,为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43例86眼的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SBK组及LASEK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BUT、OCULYZER 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后表面高度;ALLEGRO像差仪获取眼慧差(coma aberration,Coma)、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并进行比较.结果 SBK术后视力恢复快,2种手术术后3个月BUT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后表面均无明显前凸;SBK、LASEK术后眼高阶像差均有所增加,术后3个月内SBK组有相对较低的高阶像差.术后6个月2组眼高阶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B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均具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武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43-3444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对角膜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角膜异物患者118例(118只眼),将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只滴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作为对照组,共56例(56只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用贝复舒眼用凝胶和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作为治疗组,共62例(62只眼)。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有比较明显的加速修复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手术的日益盛行,传统手术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否有存在的意义尚需探讨。文中通过观察比较LASEK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SBK治疗近视的各项临床参数与疗效,探讨LASEK+MMC手术的优势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LASEK+MMC及SBK病例,观察比较2组术后视力[祼眼视力(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角膜Haze、眼压、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2组术后3、6、12个月未见到BSCVA下降超过2行及2行以上的患者。术后1个月所有病例UCVA均超过4.7(0.5);术后3个月UCVA≥5.0(1.0)的LASEK+MMC组为95.2%,SBK组为9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屈光度在±0.50D之间LASEK+MMC组为90.3%,SBK组为9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D之间LASEK+MMC组93.5%,SBK组9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EK+MMC组术后可见1级及以下Haze,后渐减轻消退。SBK组5眼瓣下少量上皮植入。结论 LASEK+MMC与SBK 2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基本一致;而LASEK+MMC避免了微型角膜刀的应用,消除了高负压及角膜基质瓣的相关风险,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唯地息眼用凝胶对化学烧伤后角膜上皮修复的疗效。方法:80例化学烧伤角膜患者随机分为唯地息眼用凝胶治疗组(A 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总痊愈率80%,总有效率90%;B组总痊愈率85%,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A组眼干、涩以及异物感的症状明显好于B组,症状得分明显低于B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血管评分,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唯地息眼用凝胶无毒副作用,对治疗化学烧伤后角膜上皮修复疗效确切,且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吴洲 《黑龙江医学》2013,37(4):259-260
目的观察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擦伤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角膜擦伤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46眼),只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46例(46眼)滴氧氟沙星滴眼液和贝复舒眼凝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能明显促进角膜擦伤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尹娜  徐运兰  黄华艳 《吉林医学》2012,33(16):3443-3444
目的:观察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在角膜外伤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角膜外伤患者128例(136只眼),按照角膜上皮缺损直径随机分为≤3 mm和>3 mm两组,每组各68只眼;每组再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只眼。贝复舒治疗组早晚分别用贝复舒滴眼液和眼用凝胶滴眼,白天用贝复舒滴眼液滴眼4~6次/d,晚上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1次/d。对照组用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滴眼4~6次/d。结果:贝复舒治疗组在角膜上皮缺损直径≤3 mm和>3 mm两组中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能明显促进角膜外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贝复舒眼凝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红华 《当代医学》2010,16(15):131-132
目的评价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贝复舒眼凝胶(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凝胶)对角膜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角膜异物患者132例(132只眼),以角膜异物剔除术只滴氯霉素眼膏为对照组,共65例(65只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点贝复舒眼凝胶为治疗组,共67例(67只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贝复舒眼凝胶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有明显加速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3例干眼患者,按门诊单号分为A组、B组,给予A组患者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给予B组患者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患者比之治疗前眼痛等症状以及BUT、SIt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之间对比,B组患者眼痛等症状以及BUT、SIt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瘙痒、皮疹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干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接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照组不用,其余治疗相同。测定两组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时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BUT和SIT恢复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有利于眼表修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应用贝复舒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4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0.3%的氧氟沙星、氟米龙眼液和泪然眼药水;实验组给予0.3%的氧氟沙星、氟米龙眼液和泪然眼药水,并加用贝复舒眼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疼痛反应.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57±0.53)d,对照组为(3.65±0.36)d,异物感持续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短,疼痛症状术后第一天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应用贝复舒能够加快角膜上皮愈合和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1.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眼用凝胶)在翼状胬肉术后对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2.探讨贝复舒眼用凝胶对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6-9月室收治的翼状胬肉病例80例(8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同一术者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两组均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90眼),其中高度屈光参差组32例(60眼),重度屈光参差组16例(3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术前屈光参差程度(4.75±2.83)D,术后为(0.35±0.15)D。SBK术后6个月84眼裸眼视力达到1.0或以上,较术前戴框架眼镜的78眼明显提高。术前戴框架眼镜的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15、15和18例,而SBK术后6个月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28、14和6例;SBK术后6个月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术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屈光参差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重度屈光参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BK有助于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近立体视的建立。早期干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戴镜习惯,有助于患者近立体视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倍然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干眼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Lasik患者100例(200只眼)分两组,每组50例(100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l周、1个月、3个月时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I试验)和主观干眼症状调查。观察用与不用倍然滴眼液对患者的干眼症状与体征的影响。结果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干眼症状较对照组轻;术后l周时观察组的Schirmer值较对照组高;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大于对照组。结论倍然滴眼液能有效地缓解Lasik术后患者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