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在骶骨肿瘤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骶骨肿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例骶骨肿瘤患者,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置入球囊导管,使球囊位于腹主动脉远段,术中间断性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500~4000 ml,平均1683 ml,术后引流100~1200 ml,平均600 ml;患者术后无栓塞、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是一种有价值的可以帮助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失血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腰骶骨肿瘤切除手术出血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9月11例腰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球囊组),并与2006年10月~2008年5月2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切除腰骶骨肿瘤进行比较,比较术中出血量。结果球囊组术中出血量(1223±348)ml,术中阻断腹主动脉1~3次,出血多在解除阻断间隙和肿瘤切除术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519±978)ml,其中6例循环波动较大,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2组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t=7.491,P=0.000)。结论腰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利于肿瘤切除,是一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2月-2008年12月,对8例骶骨肿瘤采用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切除肿瘤。男5例,女3例;年龄32~63岁。脊索瘤4例,巨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累及节段:S34例,S42例。肿瘤大小6cm×4cm~12cm×10cm。病程6个月~2年。结果术中出血平均1250mL,术后引流平均500mL。2例术后出现切口皮肤坏死,1例因脑脊液漏致切口不愈,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骨盆稳定性和二便功能均基本正常。2例持续存在骶尾部感觉减退,1例右小腿感觉减退。结论骶骨部分切除术是根治低位骶骨肿瘤的首选方法,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为骶骨肿瘤的完整切除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球囊导管阻断动脉控制肿瘤术中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后再切除骨肿瘤,探讨其对减少术中肿瘤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对4例高位骶骨肿瘤(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1例)和4例髋区骨转移瘤(肺癌3例、骨肉瘤1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腹主动脉或一侧髂总动脉,每次阻断动脉40~70min或间隔15~20min再阻断,后行肿瘤切除。结果阻断大动脉后,在分块切除及刮除骶骨肿瘤和边缘性切除股骨近端骨转移瘤时,出血极少,无须止血,有类似肢体手术中应用止血带的效果,全部病例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出血100~300ml。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边界易确定,肿瘤切除完全,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均平稳。结论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再切除高位骶骨肿瘤和髋区肿瘤,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S3以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控制方法。方法:对11例S3以上骶骨肿瘤先行腹主动脉暂时阻断 髂内动脉结扎后再切除肿瘤(腹主动脉暂时阻断组),复习既往81例S3以上骶骨肿瘤行髂内动脉结扎后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出血量。结果:腹主动脉暂时阻断组出血量为200~4200ml,平均2000ml,大量出血发生在松开腹主动脉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4000ml,最多超过10000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S3以上骶骨肿瘤先行腹主动脉暂时阻断 髂内动脉结扎后再切除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24例骨盆和骶骨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每次阻断腹主动脉60 min,若超过60 min间隔10~15 min后再阻断,然后再行肿瘤切除。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 min(40~245 min);阻断低位腹主动脉后,手术中平均出血为310 ml(200~650 ml),手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周围的血管、神经以及盆腔器官明确,肿瘤边界容易确定,肿瘤被完整切除,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患者肾功能及盆腔器官均正常。1例患者发生穿刺侧髂动脉血栓形成,通过Fogarty取栓导管取出血栓后下肢血供恢复,术后无缺血症状,其余患者双下肢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切除骨盆和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完整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9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26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男17例,女9例。就诊时年龄17~71岁,平均48岁。术前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肿瘤累及S2及以上者15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其中9例瘤体巨大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置入主动脉球囊术中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肿瘤累及S3及以下者11例,采用单纯后路手术。术中尽量保留双侧S2及以上神经根和一侧S3神经根。9例切除S1椎患者同时行腰椎髂骨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术中并发症。单纯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0~5000ml,平均1995±2076ml;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者术中出血量为400~6300ml,平均2400±1678ml,其9例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术中出血量为2333ml。术后伤口发生并发症11例,6例不愈合,4例感染,2例皮肤坏死,1例窦道形成,均经换药及清创处理,其中2例行二期肌皮瓣转移术,均治愈。23例术前穿刺活检者22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者11例,随访期间8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24例获得9~198个月随访,平均45.6个月,1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1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局部复发9例,其中脊索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3例,神经鞘瘤1例,初次平均复发时间12.2个月。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日常生活和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对于骶骨原发肿瘤术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肿瘤累及S3及以下者可采用单纯后路手术,肿瘤累及S2及以上的病例宜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术中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可有效减少出血;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和至少一侧S3神经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32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149.19±73.81)min,术中出血量为(826.67±509.11)ml,有2例骶神经损伤,平均住院时间(26.05±7.08)d,术后恢复时间(34.61±8,22)d,半年复发率5.5%,1年复发率11%,2年复发率16%;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1.33±45.19)min,出血量为(1652±706.99)ml,有3例骶神经损伤,4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37.93±7.63)d,术后恢复时间(46.03±9.67)d,半年复发率18%,1年复发率31%,2年复发率4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9.
髂内动脉栓塞后切除骶骨肿瘤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动脉栓塞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 ,并同期与另外 2 7例骶骨脊索瘤和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采用腹主动脉阻断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进行比较。结果 髂内动脉栓塞后 12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术前血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80 0ml,未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170 0ml。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骶骨肿瘤术前采用血管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相对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骶骨脊索瘤的靶血管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手术结合靶血管栓塞治疗骶骨脊索瘤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15例原发性骶骨肿瘤行靶血管栓塞 ,栓塞后平均 1.5d行骶尾部后方入路手术。结果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平均 10 38ml(4 0 0~ 16 0 0ml) ,术后引流量 6 0 0ml(4 0 0~ 12 5 0ml) ,术后输血量平均 2 2 5ml(0~ 80 0ml) ,栓塞后 1d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栓塞 1d后手术者。术后随访时间 1~ 10年 (平均 4 .1年 ) ,局部复发 4例 (2 6 .7% ) ,平均复发时间 2 .5 4年 ,无 1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肿瘤血管栓塞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 ,使术野清晰 ,术前经动脉栓塞骶骨脊索瘤后采用单纯的骶后方入路可以满意的完全切除骶骨脊索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