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章翔  费舟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9):515-517
报道184例假性脑瘤诊断与临床处理经验。病因以头部创伤、病毒或细菌感染较常见(76.7%),其次为内分泌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贫血等因素(12.5%)。全组病例均有颅内压增高和眼部症状(如视力减退及视乳头水肿)征象。治疗措施包括应用皮质类固醇或高渗脱水药物、多次腰椎穿刺、脑室持续引流或颞肌下减压术等。治疗结果:153例症状与体征恢复满意或有明显改善(83.3%),无死亡。主张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收集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29例,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体温增高者18例,伴惊厥1例.查体:面神经征阳性4例,腓反射阳性1例,前囟未闭者均有明显隆起或紧张,全部病例无脑膜刺激征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果全部病例经脱水降颅压、病因及对症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在2~8天内消失.  相似文献   

3.
对 36例婴幼儿良性颅高压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引起婴幼儿良性颅高压症的首要原因是药物性反应 ,其次为幼儿急诊和非特异性感染。良性颅高压症在去除病因 ,降低颅内压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1996年2月-2004年12月,我们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9例,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祁阿朝  王红  张亚乐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65-1366
目的:探讨婴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6例婴儿良性惊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婴儿未用药物治疗的17例和药物治疗的9例均未再有临床发作。结论:婴儿良性惊厥大部分(65.38%)可不用药物治疗,即使药物治疗亦可短期使用,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吡嗪酰胺药物引起尿酸增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吡嗪酰胺药物引起尿酸增高症的86例病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继续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痨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中药(四妙散加减),1剂/d,每疗程14d,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服用中药。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尿酸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8例(占65.12%),有效12例(占27.91%),无效3例(占6.9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占37.21%),有效17例(占39.53%),无效10例(占23.26%),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尿酸增高症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7.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是指有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而无局限性神经体征:脑脊液成分和脑室系统正常,预后较为良好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有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如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则病程会延长,甚至产生某些后遗症。常见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可发生于浆液  相似文献   

8.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系指非颅内占位病变、炎症、脑血管病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颅内压力增高,而又无局限神经定位体征,脑室系统及脑脊液成分也正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易与其他颅内压增高的疾病相混淆。婴儿手足搐搦症作为小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病因实属少见。现将我院儿科1980年以来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一、良性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标准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小婴儿头痛表现为躁动、睁眼不眠,呈脑性尖叫。前囟膨隆紧张、搏  相似文献   

9.
引起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增高的原因很多 ,临床常见的有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脑炎、伴多发性神经炎和内分泌症状的浆细胞疾患等 ,但目前还未见良性高颅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增高的报道。现报告 1例。患儿 ,女性 ,13岁 ,因视物成双 2 0余天入院 ,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复视 ,向左注视时为差 ,伴随症状少。查体 :身体肥胖 ,视乳头水肿 ,左外展不全 ,CT及MRI未发现占位病变 ,腰穿压力 5 3 .3kPa ,其余阴性。实验室检查 :尿17羟、17酮排出量增多 ,末梢血WBC 11.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7,淋巴细胞 0 .2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鼓管置管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根据中耳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63)。对照组该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咽鼓管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68.3%和22.2%,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采用咽鼓管置管治疗的患者治疗6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鼓膜穿孔及耳漏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心律失常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6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7例中感染性疾病 2 8例 ( 4 1 .8% ) ,围产期缺氧 1 7例( 2 5 .4% ) ,原因不明 1 1例 ( 1 6.4% ) ;心律失常类型 :早搏 42例 ,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 1 4例 ,传导异常 6例 ;67例中 63例存活 ,6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 89.6% ( 60 /67)。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缺氧及感染为主 ,临床以室上性早搏多见 ,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气促、烦躁、面色苍白、紫绀等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无须特殊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及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治疗后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ABC)及蒽环类耐药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顺铂25mg/m2静脉滴入,d1~d3;每3周重复,完成3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35例均可评价疗效,CR4例,PR15例,SD9例,PD7例,总有效率(CR+PR)54.3%(19/35),中位TTP6.1月,中位生存时间13月,CBR(CR+PR+PD)74.3%(26/3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本组白细胞下降~度8例(22.8%);恶心、呕吐20例(57.1%),多为~度。结论:多西紫杉醇和顺铂联合治疗ABC,特别是蒽环类耐药性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骨髓抑制较明显,消化道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的老年AML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沙利度胺100mg/d连续口服,小剂量HA方案为高三尖杉酯碱(har)1~2mg/d,静脉滴注,d1~14。阿糖胞苷(Ara-c)25~50mg/d静脉滴注,d1~14。14d为1疗程。1~2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1疗程达完全缓解者用常规DA、MA、EA等方案进行巩固治疗,连用2疗程不缓解者则更换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9例,CR率30.4%,总有效率69.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不良反应除骨髓抑制外,无严重感染、出血及重要脏器损伤,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老年人AML疗效确切,相对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埃索美拉唑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埃索美拉唑为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的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与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3联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C14-HP。结果:HP根除率94%,溃疡愈合率85%,糜烂修复率100%,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3联1周疗法根除HP效果明显,根除HP后胃粘膜糜烂修复、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11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孢地尼对轻中度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呼吸道感染患者 1 1 4例检查血、尿常规 ,同时作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口服头孢地尼胶囊 1 0 0mg,每日 3次 ,连续用药 7d后进行随访 ,记录并评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及体征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 1 4例入选患者均完成试验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明显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为 91 .2 2 % ,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支急性发作和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有效率分别为 90 .0 0 %、84.2 1 %和 93.85 %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钠与几丁糖在防治膝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防止膝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对64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进行手术松解,根据术中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组(术后关节腔内涂布2%几丁糖)22例,B组(术后关节腔内涂布1%透明质酸钠)21例以及C组(术后关节腔内涂布生理盐水)21例。手术后第2天行患肢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随访观察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8~26月,平均16月。A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111.7±16.5)°比术前增加(86.0±10.7)°;B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106.1±12.6)°,比术前增加(80.9±14.1)°,C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80.0±15.1)°,比术前增加(56.1±11.5)°。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均大于C组(P<0.05)。结论:生物材料透明质酸钠和几丁糖均具有明显的防止组织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立通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方法将100例反流性食管炎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达立通颗粒冲服和兰索拉唑片口服;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周,6周后复查胃镜并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54%,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兰索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3种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9例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每日1次,每次250m g,连服10d;B组给予多西环素治疗,一日2次,每次100m g,共10d;C组用阿奇霉素加多西环素联合治疗,各药用法不变,共7d。结果:A组有效率为75%,B组有效率为72.5%,C组有效率为96.8%,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B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配伍多西环素治疗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优于各药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加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和巴特日七味丸口服;治疗组50例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和巴特日七味丸口服,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声带小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配伍氨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氨茶碱配伍治疗,对照组给常规扩张支气管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配伍氨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