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喉罩-七氟醚与静脉氯胺酮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3~7岁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麻醉组(A组)与氯胺酮全麻组(B组)。记录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30 min(T3)、术毕(T4)MAP与HR;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T1~T4时B组MAP升高,HR增快(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pO2<96%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行关节脱位复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律ASAⅠ~Ⅱ级闭合性关节脱位患者48例,常规监测BP、HR、RR、SpO2,面罩吸氧,在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mg/kg静脉麻醉下行手法复位,观察术中BP、HR、RR、SpO2的变化,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记录复位及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时间10s~3min,诱导用药后BP、HR、SpO2均有所下降,有1例患者HR< 60次/分,静注阿托品0.5mg后恢复;另1例患者SpO2降至85%,经托下领、面罩加压供氧后SpO2升至99%.苏醒时间2~7.5min,醒后偶有头昏、恶心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关节脱位复位术,麻醉效果确切,苏醒迅速完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先心病患儿,紫绀型19例,非紫绀型15例,诱导前肌注氯胺酮0.5-1 mg,丙泊酚1.5 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后,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泵入,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所有患儿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与非紫绀组比较,紫绀组麻醉前心率稍快、SpO2明显降低,紫绀组药物起效时间短(P〈0.05),但麻醉苏醒时间和检查时间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中和苏醒后RR、SpO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麻醉中HR较麻醉前快、MAP较麻醉前升高(P〈0.05)。所有病人在心内操作中均观察到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术后两组各有1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麻醉中应用丙泊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和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于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5min(T3)、术毕(T4)记录MAP、HR、RR、SpO2,并记录三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结果 T3时Ⅱ组MAP明显高于、HR和RR明显快于Ⅰ、Ⅲ组(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Ⅰ、Ⅲ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Ⅲ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结论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作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0例,男26例,女1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M-K组为咪唑安定氯胺酮组,P-K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麻醉诱导:肌注氯胺酮4~6 mg/kg,维持:P-K组用丙泊酚1.5 mg/kg、氯胺酮2 mg/kg;M-K组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记录麻醉前和用药后5、10、20、30和60 min ECG、BP、RR、SpO2各值。结果两组在用药后均出现呼吸抑制,M-K组20min后逐渐正常。P-K组10 min后渐正常。M-K组从末次给药算起至小儿完全清醒时间为(110±30)min,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占70%。P-K组手术结束后10~15 min唤醒试验满意,无哭闹、呼叫睁眼,未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结论通过本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微泵静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小,苏醒迅速,可控性强,是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用于患儿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12岁,体重9~36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DK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每组30例。入室后DK组先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量,10 min泵完,后予氯胺酮1 mg/kg静注诱导,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泵注维持;PK组缓慢静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2~2.5 mg/kg、氯胺酮1 mg/kg诱导,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6 mg·kg~(-1)·h~(-1)泵注维持。术中出现体动反应时静脉追加氯胺酮0.5 mg/kg。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体动反应、氧饱和度下降(SpO_295%)的发生情况,记录追加氯胺酮情况、术后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K组术中体动反应和SpO_2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PK组(P0.05)。DK组追加氯胺酮比例明显少于PK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长于PK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PK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全麻用于患儿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可有效降低患儿术中体动反应和SpO_2下降发生率,降低追加氯胺酮比例,减少苏醒期躁动,但延长了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的MAP、HR、SpO2及RR;记录患者手术结束至睁眼、指令下握手时间间隔、丙泊酚用药量及呼吸抑制(SpO2<93%或呼吸暂停>15 s)、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T1时D组MAP、SpO2显著高于C组(P<0.05),HR、RR显著快于C组(P<0.05).T2时D组HR显著快于C组(P<0.05).T4时D组MAP显著低于C组(P<0.05).D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术后宫缩痛显著好于C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单用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可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与静脉全麻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将行下腹部手术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注全麻喉罩置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观察2组手术开始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 O2)和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波动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T1、T2时点的MAP、HR、RR指标较T0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相同麻醉深度下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及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血流动力学、鼻黏膜血流及术野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鼻内镜手术(ESS)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组(T组)及氧化亚氮-氧-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Ⅰ组).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0 min BP、HR、鼻黏膜血流灌注量(PU)、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血细胞平均运动速率(Ⅴ)及术野清晰度.结果 T组麻醉后10 min BP低于、HR慢于、PU、Ⅴ低于麻醉前(P<0.05);Ⅰ组麻醉后10 min BP低于麻醉前(P<0.05),但HR快于麻醉前(P<0.05),PU及Ⅴ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术野清晰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 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相比,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可降低鼻黏膜血流,提高术野清晰度,适于ES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喉罩-雷米芬太尼联合七氟醚与喉罩-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法在整形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30例择期疤痕切除植皮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雷米芬太尼联合七氟醚(S)组与喉罩-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P)组.静脉诱导置人喉罩后,S组静脉泵入0.15μg·kg-1·min-1雷米芬太尼及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患者通过外周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丙泊酚6~8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MAP及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S组MAP、HR在切皮前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组术中各个时点MAP及HR仍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及对应时间点的S组(P<0.05).结论 与喉罩-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比较,喉罩-雷米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用于烧伤整形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更平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利多卡因静脉持续泵注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联合氯胺酮组(L组)和氯胺酮组(K)组各30例。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幻觉、烦躁、谵妄、肢体乱动、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例数。结果与T0相比,2组患儿麻醉后及术中各时段MAP都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K组患儿T2~T4时MAP高于L组(P<0.05),HR也快于L组(P<0.05)。2组患儿SpO2值均维持在95%以上。术后患儿苏醒时间L组为(31.5±5.5)min明显短于K组(51.0±2.5)min(P<0.05)。L组氯胺酮用量为(118.5±10.5)mg,明显少于K组的(216.5±13.5)mg(P<0.05)。2组患儿麻醉过程都平稳,术中影响手术体动例数L组明显少于K组(P<0.05);苏醒期躁动及肢体乱动例数L组多于K组(P<0.05),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例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诱导迅速、苏醒较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眼科短小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4组(n=12):Ⅰ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R组4~7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K组8~12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R组8~12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K组和ⅡP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及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ⅠPR组和ⅡP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瑞芬太尼每2分钟增加0.025 μg·kg-1·min-1,直至0.2 μg·kg-1·min-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冲洗眼球时、手术开始后即刻、手术开始后15 min和出手术室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总镇静时间.计算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4组SP、DP、HR、RR和CSI均降低(P<0.05);与ⅠPK组和ⅡPK组比较,ⅠPR组和ⅡPR组RR和CSI降低,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ⅠPR组比较,ⅡPR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ⅡPR组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小于ⅠPR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短小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血液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而不同年龄患儿瑞芬太尼用量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全麻用于小儿烧伤和整形手术,观察麻醉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1例ASAⅠ~Ⅱ级择期烧伤或整形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与芬太尼组(F组);丙泊酚与氯胺酮组(K组)。观察并记录患儿给药前、给药后5min、切痂、植皮以及停药后5min时的MAP、HR、RR、SpO2、PETCO2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MAP和HR在给药后有所下降但术中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和HR术中波动明显(P<0.05,P<0.01),K组术中MAP较高、HR较快(P<0.05,P<0.01)。R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K组(P<0.01),而F组又明显短于K组(P<0.05,P<0.01)。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F组和K组。结论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较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和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对术中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苏醒时间更快,但应注意诱导时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院对小儿先天性唇裂采用气管内麻醉加双侧眶下神经阻滞行唇裂修补术共152例,小结如下。 本组152例,男98例,女54例,年龄4个月~6岁,手术时间40~150min,术前检查无心肺疾病。麻醉前1/2h肌注安定0.2mg·kg~(-1)、阿托品0.015mg·kg~(-1)。入室后肌注氯胺酮5mg·kg~(-1),入睡后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3mg·kg~(-1)、>15kg的患儿静脉追加氯胺酮2mg·kg~(-1)。琥珀胆碱用量婴儿2mg·kg~(-1)、小儿1mg·kg~(-1)静注。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并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0.8%利多卡因+0.1%地卡因混合液,每侧2.0ml),术中麻醉维持用1%普鲁卡因+0.1%琥珀胆碱复合液静脉滴注。婴儿14滴/min(32mg·kg~(-1)/h)、小儿20滴/min(50mg·kg~(-1)/h),均采用循环紧闭式控制呼吸,全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5~30min,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平均术毕15min左右。全组病例常规测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67例,随机分为靶控组(n=35)与恒速组(n=32). 麻醉开始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靶控组以丙泊酚按血浆靶浓度3 mg/L~6 mg/L诱导.待成功入镜后减至诱导浓度的1/2维持,必要时每次增减0.5 mg/L来加深或减浅麻醉;微泵组以丙泊酚1.5 mg/kg~2.5 mg/kg手工匀速推注至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量,入镜后减至6mg·kg~(-1)·h~(-1)~9mg·kg~(-1)·h~(-1)泵注维持.两组均以术中体动反应调节麻醉深度.记录两组内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者、患者满意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靶控组呼吸抑制例数较少,术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呼吸抑制发生率低,靶浓度数值便于经验交流,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接受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实施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34例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后10 min(T_1)、拔管时(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_0~T_2时2组HR及MAP均先降低后升高,观察组T_1时的HR及MAP高于对照组,T_2时的HR及MAP低于对照组, T_0~T_2时的HR、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苏醒时及术后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LA术,麻醉起效快、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短、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毕苏醒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多于观察组。2组患者均对手术过程完全遗忘。观察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患者术毕呼吸恢复早、苏醒质量高、拔管时间早、术后躁动少、全麻药用量少且无术中知晓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 观察不同全麻下双侧眼睑矫正术中体温升高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双侧眼睑矫正术的上睑下垂患儿60例, 性别不限, 年龄2~10岁, ASA分级Ⅰ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 每组3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顺阿曲库铵0.15~0.25 mg/kg、芬太尼2~3 μg/kg, 行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TIV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50~200 μg·kg-1·min-1、瑞芬太尼0.2~0.5 μg·kg-1·min-1;CII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5~75 μg·kg-1·min-1、瑞芬太尼0.2~0.5 μg·kg-1·min-1复合吸入1%~1.5%七氟烷。麻醉诱导完成后持续监测患儿鼻咽温至手术结束, 记录术中体温升高(≥37.5 ℃)发生情况。结果 TIVA组和CIIA组体温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0%和40%;两组患儿均未见体温≥39.0 ℃;两组体温升高发生率及体温升高程度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急腹症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行急腹症手术患者91例,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注射液进行麻醉,右美托咪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麻醉诱导前15 min泵注右美托咪啶注射液0.5μg/kg,继之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注射液0.2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40 min停药;观察两组用药前、插管时、拔管时和拔管后30 min时的血压与心率变化、丙泊酚注射液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30 min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分。结果:右旋美托咪啶组丙泊酚注射液(0.08±0.01)mg·kg~(-1)·min~(-1)、瑞太尼注射液(0.07±0.02)μg·kg~(-1)·min~(-1)使用量较对照组丙泊酚注射液(0.10±0.02)mg·kg~(-1)·min~(-1)、瑞太尼注射液(0.13±0.02)μg·kg~(-1)·min~(-1)使用量明显减少(P0.01);右旋美托咪啶组拔管时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4.26%)和术后30 min VAS得分(1.45±0.03)较对照组拔管时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40.91%)和术后30 min VAS得分(3.80±0.30)明显减少(P0.01);右旋美托咪啶组用药前后各时间点SBP、DBP和H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用于急腹症手术,可减少术中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并筛选出其适宜剂量。方法 120例择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0.4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3组)。在其他麻醉相同基础上, 3组患者术前1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1.0~1.5 m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取卵开始后5 min(T2)、苏醒时(T3)、苏醒后10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 苏醒时间, 苏醒后清醒镇静(OAA/S)评分, 苏醒后5 min、10 min、30 min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 苏醒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幻觉、眩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 S1组、S2组T1~T3时心率、MAP降低(均P<0.05)。与S3组比较, S1组T1~T3时心率、MAP较低(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