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加强对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由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十分明显。高校要充分挖掘艺术教学的人文底蕴,加强文学经典阅读,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提高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3.
梁海艳 《科技信息》2009,(20):I0124-I0124,I0126
当今的师范教育更加强调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本文从高等师范教育的现状出发,从阅读文学经典的角度对师范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本应贯穿其中的人文教育,忽视与英语相关的人文知识。大学专业英语教学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优势,进行人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人文知识的表象。可以采取的策略有:改变应试的教学目的,提倡对经典的深度阅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质的习惯,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等。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先生认为:“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它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提出“大学文学”的概念,强调让大学生“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接受审美熏陶,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观点.另一种是强调工具性,即语文课程以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这类课程以财经院校设立居多.虽然官方、学界也多次提到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均为模糊表述,因而缺乏具体指导性.如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红色经典文学是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的评价及其文学史地位几经变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热潮出现了一种去革命化倾向。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其文学史地位的变迁,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玲玉 《科技信息》2013,(10):24-24
本文通过解读通识教育内涵,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从课程层面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严重的工具化倾向,并未彰显其课程应具备的人文性;提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人文性的核心在于文化价值观教育,试图探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有机构建。  相似文献   

8.
公维英 《科技信息》2011,(17):I0234-I0234
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语文课的文学教学应该体现人文思想,揭示文学即人学这一本质。借助文学教学的情感洗涤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借助文学教学的美育功能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借助文学教学的拓展延伸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文学教学一开始就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冬秀 《科技咨询导报》2013,(33):244-244,246
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和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知识,促进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英美文学与人文素养和语言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教学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文学对人才素质提高的教育作用,阐明了英美文化所包含的文化、文学、语言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明确了英美文学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指出英美文学教学具有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为适应现代职场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还应关注自身的精神建构,阅读文学经典,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升人文素养。该文探讨了该如何面对高职学生在阅读文学经典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到积极的对策,从而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2002年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问题更加突出.给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或举办人文讲座等,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素质;给中文专业学生开设文学文本解读课程,引导他们走近和欣赏文学经典,可以帮助他们重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有关英美文学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英语文学课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学知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文经典虽然有局限,只能起引导和启示作用,但是学习、研究和创造思想的开始。本文对何谓经典、有书如道、沿道而行做出了回答;区分了经典的类型,指出经典是道的语言,智慧的显现。经典著作显示了学术和思想的脉络,是自身传统的记载,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迷信,其教法和学法重在引导、熏陶、奠基、入门,重在通过经典获得一种人文的启示,其方法是批判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学经典和审美教学相辅相成,二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学生在西方文学经典的浸润下,促进了审美意识的积累与形成。在当代西方文学经典教学中,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异和现代教育的转向,西方文学经典的教学遇到了较大的困境。尽管如此,让学生在西方文学经典阅读中获得美学力量,一直是当代文学教育者的追求。因为在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同时,西方文学经典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代科技主义和实用主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各级、各科教师都肩负着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专业精湛和情操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人文精神重塑的重视开启了大学高等教育及各科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大学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较强和人文知识丰富的课程,英语教师更应不断地探索、研究、挖掘恰当的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同时,提升自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的人文关怀与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共性在于对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问题的关注,这是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结合文学研究中人文性的理性思考来探讨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完成对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全面的发展的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传播至日韩为时已久。日本、韩国与中国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有着文化相近性。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的影视改编,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中国本土的古典文学的影视改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松岩 《科技信息》2009,(22):125-125
文章对我国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文教育缺乏是社会、学校和学生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对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缺失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指出要通过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创建人文氛围、打造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来加强职业学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汪怡 《咸宁学院学报》2013,(10):207-208
高职高专院校忽略人文教育的现象日趋严重,课程建设呈现出重技能、轻人文教育的倾向。本文从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今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学教育的现状和应采取对应措施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高职高专教育能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