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地区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使用情况。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河北地区96份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在此次检测的9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1份,检出率为11.4%。共检出目标化合物10种,阳性样品浓度最大值为436.4 mg/kg。结论检测数据表明,河北地区纸质食品包装材料荧光增白剂滥用情况比较严重,其滥用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段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分析同时测定橡皮擦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增塑剂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测限在1.3 mg/kg~128.9 m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70.2%~105.6%,相对标准偏差在2.57%~9.88%之间。通过该方法对国内橡皮擦中PAEs增塑剂进行检测,实际样品均检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最高达32.5%。  相似文献   

3.
程淑艳 《包装工程》2018,39(11):148-152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SPE-GC-ECD)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丙酮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在50℃下超声萃取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SCCPs成分,SCCPs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在0.1~100.0 mg/kg范围内,SCCPs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检出限为0.01~0.1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6.4%~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2%~3.7%。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可为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SCCPs的检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相关增塑剂及其迁移研究现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关于增塑剂迁移规律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分类研究。结果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增塑剂大都来源于造纸过程、回收纸、胶粘剂、印刷油墨等,研究发现增塑剂向食品及其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现象确实存在,在纸塑复合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同样可渗透过塑料复合层迁移入食品中。结论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迁移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残留污染物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残留污染物是引起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的有关资料,对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存在的微量元素、荧光增白剂、有机氯化物、增塑剂、芳香族碳水化合物、有机挥发性物质、固化剂、防油剂以及杀菌剂等化学残留物的来源、毒性分析、其迁移到食品中的可能性及对人体的危害作了综合的论述,为相关食品包装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了食品接触用塑料产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快速检测方法。塑料产品以正己烷为萃取溶剂,采用超声萃取法对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进行萃取,萃取液浓缩过滤后进行测定。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0.05~1mg/L、0.5~1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MDL)为0.1238mg/kg~0.9714mg/kg,加标回收率为89.6%~112.9%,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61%~6.36%。该方法重现性好,检出限低,检测结果准确,可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产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的检测,为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质量控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志远  刘长玲 《包装工程》2017,38(21):58-62
目的建立有效的阻燃剂使用规范和监管制度,利用微波萃取-GC-MS法测定软包装材料中5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含量。方法以软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样品经微波萃取,采用DB-5色谱柱分离,利用GC-MS进行测定。结果在0.2~50.0 m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0.05~0.10 mg/kg之间,定量限在0.2~0.5 mg/kg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5.6%~104.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2.5%。结论文中方法简便、快速,能够满足软包装材料中对5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热熔胶中苯系物残留量的方法。方法优化溶剂萃取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热熔胶样品依次经超声萃取、冷冻离心后,萃取液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并得到热熔胶中苯系物的残留量,并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文中方法测定了6种苯系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2,定量限为0.03~0.07 mg/kg,回收率为89.1%~103.1%。文中方法与顶空进样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一致,并利用文中方法对70个市售热熔胶样品进行了测定,苯检出率为4.3%,残留量低于0.18 mg/kg,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检出率大于92.9%,其残留量在0.10~58.68 mg/kg。结论文中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热熔胶中苯系物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萃取样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玩具产品萃取液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的方法。样品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超声波辅助萃取后,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01~1.0 mg·L~(-1)浓度范围内,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线性关系良好(r0.998),回收率均在80.5%~105.9%之间,RSD在2.48%~9.26%之间,该方法检测限在0.4~5.0μg·kg~(-1)之间。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满足玩具产品中多种材料的增塑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ATR-FTIR法测定PVC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煦  张娟  武茂聪 《包装工程》2018,39(7):112-116
目的为建立有效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使用规范和监管制度,建立衰减全反射(ATR)-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聚氯乙烯(PVC)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以聚氯乙烯食品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ATR-FTIR法直接测定。结果邻苯二甲酸酯质量分数为0.5%~35%的PVC,具有1610~1570 cm~(-1)和750~720 cm~(-1)共计2处红外特征峰,且相关系数达到0.9994,线性关系良好;该法测定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准确度相对偏差绝对值均在10%以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环保,能够满足聚氯乙烯食品包装材料中快速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辛酯的增塑剂。方法采用正己烷超声萃取处理待测样品,全扫描定性目标物,选择离子扫描定量。结果 4种增塑剂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7,回收率为92.7%~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3.2%~7.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4种柠檬酸酯增塑剂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分散固相萃取法测定食品中酞酸酯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反相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及模拟物中6 种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的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以HLB 为吸附材料富集净化的萃取条件,确定解析溶剂乙腈的用量为6 mL,硫酸镁为120 mg,氯化钠为120 mg。该法检测6 种样液中6 种物质峰面积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大于0. 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3% ~4. 7% (n =5),平均回收率为62. 9% ~105. 0%,检测限为0. 019 ~0. 046 mg/ kg。该法简易、高效、成本低,具有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固相萃取净化-连续流动法测定纸质品中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固相萃取净化-连续流动法测定纸质品中六价铬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针对样品中的六价铬,用p H为8.0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振荡萃取30 min,经聚酰胺SPE柱净化,然后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进行了六价铬的测定。结果文中方法的检出限为0.044 mg/kg,回收率在84.0%~9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60%。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纸质品中六价铬残留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4种有害单体(1,3-丁二烯、丙烯腈、乙苯、苯乙烯)的顶空-气质联用检测方法。方法塑料包装材料经液氮粉碎、顶空加热后,采用质谱检测器对顶空气体进行检测,通过标准物质扫描获得目标物定性、定量离子,通过标准曲线绘制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结果 1,3-丁二烯、丙烯腈在0.02~2 mg/mL,乙苯、苯乙烯在0.1~1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5,0.05,0.02,0.02mg/kg。对4种单体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4.42%~106.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6%~5.91%。结论建立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4种有害单体的顶空-气质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检出限更低,节省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为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中有害单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测定干性食品包装纸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分析方法。采用超声提取为前处理方式,使用乙醇为溶剂,目标物用GC-MS 进行了测定,内标法定量。探讨了不同萃取溶剂对目标物的提取效率,优选了合适的提取溶剂用量,比较了不同样品的提取方式及条件;甄选出合适的内标物,确定了较佳的特征离子及其丰度比,分析了色谱柱流量、进样量及分流比对目标物分离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色谱分析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目标物N-甲基吡咯烷酮在0. 02745 ~2. 196 mg/ L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为0. 9999,平均回收率为98. 36 % ~ 108. 29 %,相对标准偏差为3. 71% ~ 6. 05 %,检出限为0. 058mg/ kg,定量下限为0. 194 mg/ 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干性食品包装纸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文韵漫  张亚宁  杨坚 《包装工程》2012,33(15):6-9,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食品包装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和4-甲基二苯甲酮(MBP)迁移量的方法。样品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进行振荡提取和超声波辅助萃取,提取液用GC-MS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2~0.1mg/mL,检测限为0.004~0.005mg/mL,在0.01,0.02,0.10mg/mL 3个添加水平下,2种光引发剂的平均回收率为88.2%~114.5%,相对标准偏差(n=6)为5.13%~7.95%。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日常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怀化市食品包装用箬叶所属物种开展调查,测定其中铜、锌、铅、镉、铬、汞和砷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制定食品包装用箬叶的安全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民间走访和标本采集的方法,调查怀化市13个行政县市区的食品包装用箬竹叶所属物种;以茶叶标准物质成分测定为质量控制方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箬叶中铜、锌、铅、镉、铬、汞和砷7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 通过调查和物种鉴定发现,怀化市食品包装用箬叶所属物种主要有5个,分别是阔叶箬竹、箬竹、美丽箬竹、广东箬竹和硬毛箬竹。箬叶中7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且与物种没有关联,锌含量为12.93~47.10 mg/kg,汞含量为0.012~0.94 mg/kg,铜含量为3.02~9.39 mg/kg,铬含量为2.10~15.96 mg/kg,铅含量为0.33~2.55 mg/kg,镉含量为0.015~0.37 mg/kg,砷含量为0.044~0.44 mg/kg。结论 怀化市食品包装用箬叶所属物种主要有5个,其中以阔叶箬竹分布最广,阔叶箬竹叶使用最广泛,箬叶中7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该研究结果为箬竹栽培的物种选择和箬叶安全标准制定提供...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re to examine physical–mechanical,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tosan-flaxseed mucilage films enriched with 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essential oil (ZEO; 0%, 0.25%, and 0.5%) and sesame oil (SO; 0% and 0.75%) and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minced trout fillet's using antimicrobial films under aerobic, vacuum,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conditions for 16 days. The films showed thickness, tensile strength, puncture force, puncture deformation,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swelling index, and oxygen permeability values ranging 0.082–0.86 mm, 33.34–46.83 MPa, 25.69–53.08 N, 11.45–28.45 mm, 17.48–26.73 g/m2 h, 8.57–12.49 × 10−4 g mm/m2 h Pa, 12.45–38.43%, and 3.02–13.32 × 10−12 cm3/m2 s Pa, re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order of effect on the microbial spoilage population of treated samples was found in the applied packaging methods: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 vacuum packaging > aerobic packaging. The final microbial population of treated samples was 0.35–4.91 log CFU/g lower than the controls after 16 days of refrigerated storage. At the end of the storage, the 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peroxide value,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of untreated samples were 34.02–48.6 mg of N/100 g, 1.43–2.32 meq of peroxide/1000 g, and 3.33–4.24 mg of malondialdehyde/kg, respectively. The lowest corresponding values were recorded for the treated samples with ZEO 0.5% + SO 0.75% films by 14.26–17.73 mg of N/100 g, 0.48–0.86 meq of peroxide/1000 g, and 1.08–1.48 mg of malondialdehyde/k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