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是风景园林学的二级学科方向之一,该文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界定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根据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理论,将其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三个层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主要运用了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它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领域及理论基础,是一门空间规划学科。通过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定位,有助于未来对该学科方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21,(9)
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以往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从提升生态修复工程的系统性与综合效益角度提出生态修复规划的路径,并以威海的生态修复规划实践为例,探讨其"建网络、修退损、供产品"的生态修复规划路径,即通过搭建高效串联的生态网络、精准修复退化受损的生态空间和复合打造高质量的生态产品,构建以产品供给为导向的生态修复规划范式,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与城市建成区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绿心中,进行城市绿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该实践有别于常规的生态修复规划,针对生态条件优越的场地提出了生态修复与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学习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心的建设经验,探索城市绿心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技术策略,并以武汉市东湖绿心为例,提出前期评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绩效测算的具体技术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矿开采为城市生态和人民生活带来恶劣影响.为推动解决闭矿后的生态问题,文章提出基于生态健康评价的修复规划方法,以生态健康概念为基础,结合恢复生态学理论和矿业城市特点,选择8个指标从四个维度构建矿业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复规划.以鹤岗为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修复规划面积占12.3%,但规划后"病态""不健康"和"亚健康"面积大幅减少,"较健康"面积提升153.99%,"健康"面积提升55.36%.可见,本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期能为矿业城市生态修复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双修"理念得以提出,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城乡规划的新方向。"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山体修复主要包括山体保护区划定、山体自然形态修复、山体自然生境重塑等内容,本文以武汉大学校园山体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山体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通过研究将"城市双修"的理念引入到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联系,总结出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性、整体性、特殊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在分析其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形成"绿色基底+绿色廊道+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以达到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市风貌和修补人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日本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并以湿地生态修复为例,对日本与荷兰相似类型的项目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在进行生态网络规划时,对历史地理学因素的考量非常重要,并应提倡"弹性景观"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双修"是加强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可持续的存量规划方法。以漳州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将"双修"规划与其他几种相近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双修"的理念架构和实施路径方面,深入阐述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城建设背景下,漳州"双修"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即从对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入手,立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内容,提出漳州城市的修复策略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3)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我国当前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对城市转型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从城市功能修复、自然生境修复和生活方式修复三个层面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修复是国家"城市双修"战略的主要内容,而生态网络的建构与修复是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目前社区生态网络研究存在着成果少、应用难、目标单一、方法复杂等问题。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简洁实用、物种数据依赖少、可行性强的社区生态网络规划方法。本文基于Forman的"最优景观格局"理论(P),整合Hellmund的生态网络模型(N),结合网络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网络与廊道质量评估方法,提出社区生态网络规划的一种PN模式和5种衍生模式,5种衍生模式可以相互组合,以适应不同的社区形态要求。通过曲线社区生态网络规划的实践,证明应用PN模式规划对于提升社区生态网络质量具有明显价值,是一种可行的社区尺度生态网络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丽萍 《中外建筑》2014,(12):74-76
通过对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研判,并将其分级,结果显示: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为黄河蛇曲多湾相连的地质遗迹景观和丰富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本公园地貌景观特征和水体景观特征特色明显;黄河蛇曲下切深度较大,具有较为典型的峡谷型曲流地貌特征,与国内同类型峡谷型曲流相比,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厂站环境情况,将普通冷却水池改造成园林景观水池,对循环冷却工艺管道做相应改造。对城市供水冷却系统、普通水池冷却系统和景观水池冷却系统进行了比较,景观水池冷却系统冷却效果好,生产成本低,观赏性高。  相似文献   

13.
山水之间的景观塑造--山地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地滨水公园环境功能和意义的分析,阐述了山地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并针对山地滨水公园的现状问题,结合山地滨水公园设计实例,阐述了山地滨水公园的景观理想。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城市景观格局发生显著改 变,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为探究城市公园的冷岛 效应,以成都市为例,基于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 像,借助ArcGIS、ENVI平台,从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 形态和空间布局3个方面,量化分析了公园景观特征对公园 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公园面积小于32hm2 和大于32hm2 时,最佳降温效应下公 园内部景观斑块的构成、形状、空间分布规律呈现不同的规 律特征,32hm2 是公园降温效应变化的转折点,综合考虑公 园投入的建设面积与其降温效应的收益,公园建设面积小于 32hm2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冯静  任泓蒨 《园林》2020,(3):52-56
本文通过对叙事、叙事学、景观叙事概念的层层递进,梳理了景观叙事方法的来源,提出了景观叙事的四点表达策略,并以杨凌揉谷镇田园风光主题公园为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地域文化特色公园主题性表达的尝试,探索了公园主题性表达的思维起点和策略方法,以期对景观叙事的表达和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倞 《风景园林》2013,(3):20-23
摘要:农业生产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对城市的农业生产潜力和景观的农业生产性传统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城市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进而提出了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并从城市立体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城市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和城市农业公园3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其空间构成、表现形态、生产模式、公共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园林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云峰  陶楠 《风景园林》2020,27(1):19-24
风景园林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背景下,明确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历史,总结风景园林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点,厘清目前风景园林的定位与职能。提出风景园林规划应有效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地规划与国家公园规划,还应发挥面向全域统筹的风景治理作用,从国土空间的空间格局开发保护、城乡区域的统筹调适、城镇功能控制区的提升增质3个层面全面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从而构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规划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导向,而且对坚持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面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任康丽 《华中建筑》2012,(7):117-120
对游乐园等待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游人在等待区域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景观构成及景观细节的设计方法。对等待空间在游乐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境、商业价值、生态环境的设计方法作了综合评价。从游乐园等待空间所引起的景观细节的思考将对城市公共环境及旅游区公共设施建设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20.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