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三峡右岸一期土石围堰全长2502.36m,其中1701.75m的中部围堰段的下部防渗体采用柔性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上部采用Fd-5型土工膜直到堰顶。土工膜防渗墙垂直截水面积138000m^2,土工膜耗用38000m^2,具有施工简单,对堰体上升干扰少和进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溪洛渡水电站下游围堰堰高52 m,采用复合土工膜心墙防渗型式,土工膜设计挡水水头约27.5 m,为国内外较大规模的高土工膜心墙土石围堰。阐述了工程极水文气象,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围堰设计的结构形型式,基础防渗处理及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闸枢纽除险加固采用砂体围堰施工方案。该工程砂体围堰采用抛填砂成堰、复合土工膜铺盖斜墙防渗的围堰结构型式。基坑实际抽水量略大于估算渗水量,说明堰体防渗满足设计要求,砂体围堰是成功的。工程实践表明,砂体围堰在取土石困难而河道中存在大量砂源的地区有可能成为一项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景洪电站工程二期基坑导流建筑物由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和纵向混凝土围堰组成,上、下游围堰最大堰高分别为60.5m和43.5m;土石围堰戗堤高程以上采用石碴填筑,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的最大高度31.5m和18.5m,在国内同类工程是较高的。在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复合土工膜质量检验,水电三局景洪施工局试验室利用原有试验仪器设备对工程所用的复合土工膜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复合土工膜与防渗墙联合作为围堰防渗体系,其联接部位处容易产生破裂而存在安全隐患,接头部位是该防渗体系的薄弱环节。因而,需开展土工膜与防渗墙联接型式的研究,避免复合土工膜因防渗墙与堰体的变形差异而产生破坏,确保围堰整个防渗体系的安全。以西部某水电站高土石围堰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防渗墙与堰体联接部位土工膜的受力及变形规律,以及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围堰的整体应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当土工膜与防渗墙之间采用不同联接型式时,对堰体和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影响较小,但对防渗墙与堰体间位移差异和土工膜应变有显著影响。如土工膜采用平直铺设,则沉降错动会使得接头部分土工膜产生较大的拉应变。随着土工膜平铺段位置的抬高,接头处的土工膜应变大幅减小,受力较为有利。由此可知,将土工膜竖直抬高一定距离后再进行平直铺设是合理的,最终应结合室内拉拔试验成果,确定上覆土层的临界厚度。  相似文献   

6.
苗尾水电站大坝上游土工膜心墙土石围堰高达65m,为保证该高土石围堰的结构安全,对围堰布置、围堰结构型式、堰体防渗及堰基防渗体系进行了细致的设计与论证。设计过程中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获取了堰体及防渗墙力学性态、渗流性态,揭示了施工期及正常蓄水条件下围堰的力学演化过程,为围堰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围堰设计及相关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7.
1工程概况锦屏一级水电站上游围堰为土石围堰,3级建筑物,位于大坝上游约250 m处,围堰挡水标准为30年重现期洪水。堰顶高程为1 691·50 m,最大堰高64·50 m,长约186 m;迎水面坡度为1∶2·5,背水面坡度为1∶1·75;防渗土工膜坡比为1∶2·5,最大防渗高度44·00 m,土工膜下层设有砂  相似文献   

8.
黄登水电站采用全年围堰挡水,围堰堰体高度大,达61m;堰基冲积层较深,达30m;围堰挡水历时较长,约3.5a;河谷狭窄且两岸岸坡陡峻。围堰的结构及防渗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经多方案比较论证,采用土工膜心墙联合混凝土防渗墙的土石围堰结构形式。经2014年5月~2017年底,共历时3.5a的运行检验表明,围堰结构稳定,堰体、堰基渗水量很小,运行安全可靠,保证了大坝基坑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9.
大朝山水电站上游临时土石围堰和下游土石过水围堰基础覆盖层厚、透水性强,具有深水填筑,要求闭气时间短等特点。在设计中,通过堰型选择,采用堰体粘土心墙、覆盖层高压喷射灌浆板墙防渗型式。下游土石过水围堰采用混凝土楔型体结合钢筋笼块石护面等新技术,解决了土石围堰防渗和渡汛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乌东德水电站上游土石围堰填筑于60 m厚的覆盖层上,堰体及基坑开挖后形成了高达150 m的复合边坡。针对围堰采用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上接复合土工膜的防渗型式,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其正常运行条件和局部破损情况下的渗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非线性强度参数对各运行条件下的上下游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复核。研究表明,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上接复合土工膜的防渗方案是合理的,其防渗效果显著;在各工况下围堰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围堰断面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石垭子水电站上游围堰采用土石过水围堰设计,最大堰高21.5m。围堰防渗采用控制性灌浆和复合土工膜立体防渗,围堰稳定、防渗及抗冲要求高,施工道路布置条件差、工期较紧。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较好地完成围堰施工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任务,为大坝混凝土浇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1幅。  相似文献   

12.
夏仲平 《人民长江》2005,36(11):1-2,72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围堰工程的技术进展:高土石围堰技术的发展,如较多采用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围堰防渗措施的技术发展很快;防渗墙材料中近来较多采用塑性混凝土,以适应堰体变形及利于围堰拆除;土工膜防渗较多用于土石围堰水上堰体防渗中,围堰坝料人工压实技术发展快;过水土石围堰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护坡结构、其下的垫层设置及坡脚冲刷,目前使用较多的护面(坡)措施有现浇混凝土板、预制混凝土楔形块、钢筋石笼等等。混凝土围堰较多用于纵向围堰、横向高围堰及过水围堰。由于碾压混凝土技术发展快,普遍用于快速修筑混凝土围堰,使得特大型围堰能在一个枯水期内建成,满足度汛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石英 《小水电》2013,(3):30-31,79
小石峡水电站上游为砂砾料填筑土石围堰,基础采用高喷灌浆防渗,堰体采用土工膜心墙防渗。上游围堰使用两个枯水期,枯水施工时段不过流,汛期过流要求围堰汛期过流淹没后结构不被破坏。工程上游围堰经过一个汛期的考验,过流后堰体基本完整,不需要修复可以继续使用。图2幅,表1个。  相似文献   

14.
猴子岩水电站土石围堰建于深约80 m的深厚覆盖层上,承担着施工期间深基坑内大坝填筑的防渗任务,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地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成果及多方案论证,最终确定围堰河床部位的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岸坡部位采用混凝土趾板+固结、帷幕灌浆,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两岸山体通过灌浆平洞进行帷幕灌浆的防渗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天花板水电站上游围堰采用全年挡水土石围堰,最大堰高40.5 m,采用控制性帷幕灌浆和复合土工膜相结合的防渗形式.对上游围堰设计及施工进行了总结,通过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上游围堰经受住了汛期洪水的考验,运行良好,保证了大坝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 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属Ⅰ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电站上游围堰堰体1 316.00 m高程以上采用土工膜心墙防渗,l 316.00 m高程以下堰体及基础采用C20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厚0.8m,最大墙深约38.0m,防渗墙下接帷幕灌浆至10 Lu界线;水电站下游围堰1 311.50 m高程以上采用土工膜心墙防渗,1 311.50 m高程以下堰体及基础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防渗墙厚0.8m,最大墙深36.5 m,防渗墙下接帷幕灌浆至30 Lu线.  相似文献   

17.
改进复合土工膜的铺设和联接型式,增强其对堰体变形的适应性,是将复合土工膜作为防渗体系的土石围堰设计的关键.开展复合土工膜围堰的离心模型试验,得到蓄水期土工膜应变分布规律;采用ABAQUS软件提供的薄膜单元M3D4模拟了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不同铺设及联接型式复合土工膜应力变形空间分布特性,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6月20日,溪洛渡水电站围堰工程上游围堰整体填筑至436米高程,下游围堰整体填筑至407米高程,上、下游围堰如期竣工。溪洛渡水电站围堰工程由上、下游土石围堰组成。上游围堰堰体防渗采用碎石土斜心墙,下游围堰堰体防渗采用土工膜心墙。上、下游围堰设计土石方填筑总工程量为262.38万立方米。构成堰体的主要填筑料分为碎石土斜心墙料、高塑性粘土料、反滤料、过渡料、堆石料、块石护坡料等。上游围堰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牛栏江天花板水电站工程首部枢纽围堰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栏江天花板水电站首部枢纽围堰底部采用帷幕灌浆防渗、998.5m高程以上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法,自上而下分段循环灌浆工艺获得了成功。堰体采用土工膜防渗效果好。介绍了帷幕灌浆及土工膜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官地水电站上游围堰最大堰高55m,总填筑方量约100万m3,结合工程实例及现场情况确定为斜墙土石围堰,防渗型式采用复合土工膜与封闭式防渗墙。在施工阶段由于现场料源问题,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设计,计算及实践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可以为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