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暗挖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施工技术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当下成为了工程界的关注重点问题。本文以某城市新建的地铁施工工程为例,介绍了在施工区间存在既有地铁施工中,如何比较并选择隧道下穿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来评估对现有的地铁的影响。通过对施工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在大管棚的支承下,运用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技术方法,在能够保证暗挖区间隧道下穿施工的安全,保护既有的地铁线路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地铁在城市建设中已经相当普遍。地铁带来的隧道穿越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铁下穿既有铁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隧道穿越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盾构在推进过程中会带来既有铁路土体的下沉现象,这将危及行车安全。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全面保证在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隧道的结构完整而稳定,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在盾构隧道下穿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盾构下穿过程中加强对既有铁路的监测,实行信息化反馈以确保铁路部门及时及时对线路进行养护,最终保证铁路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交叠隧道在立体交叉区段的施工与普通地下工程施工工序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施工工序则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到合理的对下穿隧道段进行施工是目前地下工程中面临的一个挑战,特别是如今城市的地铁隧道的大量修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新建隧道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问题。而在遇到这类下穿问题时,新建隧道不仅会对既有隧道的周围的围岩结果产生扰动,还会对于既有隧道本身结构产生不利用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下穿段施工的安全进行,更应该做好下穿段的分析研究,帮助实际工程的更加有效的进行。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 NX对于下穿段施工工序以及应力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实际工程服务,使施工方法更加优化。所以,本文以实际工程为模型建立依据,旨在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车站或区间隧道临近区域开展市政工程施工时,往往会对既有地铁结构产生扰动影响,从而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增大且风险性较高。针对这一难题,依托南京临江路隧道改建工程,开展了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重点研究了改建工程对既有10号线区间隧道的扰动影响。结果表明:对改建工程区域的地铁隧道周围土体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地铁区间隧道周围土体的强度,减少施工对邻近市政隧道周围土体的扰动,确保地铁隧道变形满足保护标准的要求。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论证了改建工程加固方案的合理性,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隧道越江段的安全快速开挖,与隧道洞身所承受的总应力有密切关系。依托南京地铁某区间下穿长江盾构隧道工程,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基于摩尔库伦理论和荷载-结构的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了长江近十年洪汛期水位计算总应力,对长江隧道洞身周围总应力分布特点和隧道管片的内力分布进行一定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掘进深度,不同工况下,总应力沿隧道断面环向分布规律大致相同;盾构隧道的埋深和地层的渗透系数影响着总应力的分布,渗透系数相差越大,引起总应力的波动越大;水位越高,越江段隧道衬砌管片受到的内力就越大,两者是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飞速发展,盾构掘进施工已成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重要的施工工法,往往市政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盾构掘进过程中经常需要下穿市政管线。本文结合成都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华兴站~簇锦站盾构区间下穿军用航油管道工程实例,总结出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对航油管道的保护相关经验,意在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施工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问题逐渐成为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而城市地下铁道的兴起,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①。但是,随着地铁隧道的大量的修建,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线路遇到下穿既有构造物的问题,其中,以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车站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最为突出。当既有车站被新建隧道下穿时新,不可避免地会对既有车站周围的围岩产生二次扰动,也随之而然的会造成既有车站结构发生不利的变形和附加内力,对既有车站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正是使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 NX模拟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时,既有车站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也为更多的下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为了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度。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地铁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隧道是地铁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受城市复杂环境影响,地铁隧道的修建有时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城市河湖,通过暗挖小净距下穿城市河湖工程实例,对河湖的保护设计、暗挖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实证证明,采用的河道防渗加固、大管棚+深孔注浆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效果明显,工艺可靠,工序清晰,结构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地铁车站下方预留隧道下穿条件设计方法——桩承法,在下穿隧道通道两侧设置工程桩,加强通道上方车站主体,使其能承受后续通道施工时局部基底承载力减弱影响,该方法极大的减小后期隧道施工对车站的干扰,设计思路简单,各工况下结构传力明确,同时对后续隧道工法、埋深限制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中修建地铁隧道,经常会出现隧道近距离下穿大型建筑物的情况。为了解决爆破施工时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造成影响,本文将非电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的孔内微差与孔外微差结合起来,联线方式采用分组串联法,每3~5孔一组,孔内导爆管雷管跳段使用,孔外采用MS-2段导爆管雷管串联,从而将各个炮孔的引爆时间全部错开,实现导爆管雷管的延期起爆,基本达到了"一孔一响",有效降低了爆破振速,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铁十八号线横番区间1#中间风井-横番区间2#盾构井区间采用8.8m泥水盾构掘进施工,长度2834.957m,盾构隧道埋深19.2~27.8m,隧道下穿西沥水道总长度约472m,盾构机掘进至河道下方时,由于地质突变基岩突起导致刀具严重损坏,被迫停机换刀维修,刀盘所处位置为淤泥质中粗砂、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地层,地层软弱难以自稳定;地下水与河道水直接关联水压大;隧道顶至西沥水道河床约17m,水深约5~7m,河道中通航捕捞等水事活动频繁不具备垂直加固条件,换刀风险极高技术难度较大。本文以此为背景,提出采用盾构机超前注浆加固后使用制浆剂建泥膜,并对处理措施展开了详细的探讨,最终成功开仓换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地铁运营线路预计2020年运营里程将达6618公里,地铁的安全运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使用高精度全站仪为测量基础,构建了地铁隧道结构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并通过VT检验法进行稳定性判定,实现了远程自动化监控。通过地铁隧道结构稳定性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对于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形进行全方面的监测,并通过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立体交通的需要,地铁也已在各个城市逐渐普及并承担着主要的交通任务。然而矿山在地铁中应用目前仍较为普遍,而位于车站出入场线交汇处的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也是地铁施工中的重难点。本文就将地铁矿山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安全质量控制予以分析,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房屋段的情况,结合既有爆破对其的影响,提出新的爆破控制参数,如调整循环进尺、钻孔直径、增加大直径水平空孔、周边眼采用小药卷不连续大直径高度不耦合的复合模式等,从而降低爆破对既有房屋的影响,保证隧道顺利穿越。  相似文献   

16.
齐加晏 《四川水泥》2023,(2):212-214
以丽香铁路隧道软岩破碎区域突泥突水治理为背景,进行突涌体开挖施工技术研究。针对突泥突水段围岩软弱破碎且突涌体极易失稳的难题,提出一种隧道突涌体开挖施工方法。在前方斜坡面采用块石码砌密实、二衬端头初支拱墙和仰拱填充面植入钢筋、钢筋植入后立模浇筑止浆墙等措施,不稳定状态的突涌体被有效封堵,保证了后方的施工安全,同时在止浆墙上预留注浆孔和排水孔,以保证后方突涌体稳定和渗水的流向,有利于止浆墙拆除后突涌体的开挖和洞内渗水排出。待开挖至突涌点前打设大管棚,从而实现顺利通过突涌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修建地铁,在地铁的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临近的既有桥梁桩基产生扰动,从而引起桩基的附加沉降,如果桩基的沉降量过大,将会危及桥梁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保证地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的安全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在以往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地铁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作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诚毅广场站~软件园站区间浅埋暗挖法降水实例,从分析区间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区间不同地质情况下采用不同降水治水方法、不同地质采用不同的管井布置间距进行分析。通过采取的降水措施,浅埋暗挖法隧道安全通过了沈海高速。该研究可为后期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运用地铁盾构法施工,会造成周边的建筑物出现一定的沉降。文章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探讨了盾构法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勇  王瑜 《散装水泥》2021,(1):106-108
由于水文地质、工程施工等原因,在地铁隧道运营过程中,结构施工缝位置易出现渗漏水病害,又因地下水压力引起道床和轨道上浮,威胁行车安全,降低行车稳定性和轨道结构使用年限,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平稳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地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这些病害不仅增加了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费用,也加大了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文章结合工程案例,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