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响应环保号召,保证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构建了粉末活性炭-陶瓷膜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介绍了试验装置与方法,探讨了反应器运行参数,并分析了反应器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在进水COD为180mg·L-1,活性炭投加量为2.0g·L-1,水力停留时间为1h,臭氧投加量为120mg·L-1,膜通量为50LMH,出水COD降为58mg·L-1,符合煤化工废水排放标准中直接排放的限值(80mg·L-1);同时发现,臭氧浓度与跨膜压差负相关,增大臭氧浓度能降低跨膜压差,产生类似膜清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酸/碱改性和Cu负载活性炭为催化剂,采用微气泡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降至20 mg/L以下,发光抑制率降至-1.2%~-7.3%,B/C升至0.29~0.37,消除了废水生物毒性,并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硝酸改性并负载Cu组分活性炭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可达70.8%和0.478 kg/(m~3·d),臭氧利用率为97.5%,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效率为0.554 mg COD/mgO_3。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煤化工高盐废水COD去除率低带来的蒸发结晶杂盐率高,危废处理费用高的难题,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对煤化工高盐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对二次反渗透浓盐水开展臭氧催化氧化试验,对其出水开展活性炭吸附试验,最后在最佳工艺下开展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试验最佳参数:催化剂投加量700 mg/L,臭氧气体浓度300 mg/L,臭氧通气量1.5 L/min;活性炭吸附试验最佳参数:活性炭投加量80 g/L,吸附时间60 min;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开展耦合工艺100 h连续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稳定在78%~80%,出水COD的质量浓度稳定在80~90 mg/L,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对高盐废水COD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经过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脱色,提高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氧化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反应时间大于40 min,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37.4%,脱色效果好,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与常规臭氧氧化相比,可节约臭氧量约50%。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臭氧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综合化工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的可行性,采用2套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连续处理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反应器内废水采用不同流向时,对COD去除效果和臭氧消耗运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向流运行方式,当臭氧投加量为43.3mg/L,进水COD为65.1~92.8mg/L,(平均值为79.9mg/L)时,出水COD为27.5~48.6mg/L(平均值为38.8mg/L),达到GB31571—2015直排标准(不超过50.0mg/L);采用上向流和下向流运行方式时,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都为1.10g/g,所以废水流向对臭氧消耗运行成本无影响;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能成功处理综合化工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投加不同浓度粉末活性炭对高密度沉淀工艺和臭氧催化氧工艺处理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影响高密度沉淀池对SS和TP的处理效果,但可以提高对COD的去除率,投加20、40、60、80mg/L时,COD去除率分别增加了9%、18%、20%和21%;当通入臭氧反应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时,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COD去除率增加了7%,而投加量大于20 mg/L,会降低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NixO-FxO/陶粒催化剂在大高径比的管式反应器中进行臭氧催化氧化连续性实验,研究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投加量、反应停留时间、气液接触方式等工艺条件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催化氧化连续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停留时间90 min,臭氧气体通量为1 L/min,臭氧浓度为96.61 mg/L,臭氧利用率可达到92.8%左右,气液接触方式逆流略优于并流效果。在臭氧催化氧化连续运行96 h,臭氧催化氧化去除制药废水COD可稳定在58%以上。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2):365-368
采用NixO-FxO/陶粒催化剂在大高径比的管式反应器中进行臭氧催化氧化连续性实验,研究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投加量、反应停留时间、气液接触方式等工艺条件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催化氧化连续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停留时间90 min,臭氧气体通量为1 L/min,臭氧浓度为96.61 mg/L,臭氧利用率可达到92.8%左右,气液接触方式逆流略优于并流效果。在臭氧催化氧化连续运行96 h,臭氧催化氧化去除制药废水COD可稳定在58%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与臭氧组合促进了氧化反应系统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明显增强了废水处理效果,相比单独臭氧氧化COD去除率最高提升了21.65%。在初始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氧化锰陶瓷膜与臭氧组合处理压裂废水COD去除率为79.17%;臭氧可有效控制氧化锰陶瓷膜污染,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TMP明显下降,当臭氧投加量为80 mg/L时,?TMP达到最大下降比率72.78%。  相似文献   

10.
以某大学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考察了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陶瓷膜孔径为200 nm,跨膜压差为0.1 MPa,臭氧投加量为5 mg/L的工艺条件下,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亚硝态氮、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7%、97.3%、96.0%、41.2%和34.1%,对应的出水指标分别为0.08 NTU、0.07 mg/L、0.01 mg/L、2.50 mg/L和0.037 cm-1。相同运行周期内,直接使用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过滤市政二级出水,膜通量下降26.7%;而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膜通量只减少了14.3%,说明臭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可有效减轻膜污染,提高陶瓷膜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反渗透(AnMBR-NF/RO)组合工艺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COD容积负荷0.65~2 g/(L·d)条件下,AnMBR的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90%和95%;在低膜通量(0.85~3.4 L/(m~2·h))条件下,无显著膜污染发生。AnMBR出水经恒压错流NF/RO过滤深度处理,当NF出水回收率76.2%时,出水COD为49.5 mg/L,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5、29.6、0.93 mg/L,电导率5.76 mS/cm,满足GB 4287-2012印染废水间接排放和CJ 25.1-89生活杂用水标准。当RO出水回收率72.6%时,出水COD为4.4 mg/L,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9、10.1、0.50 mg/L,电导率0.284 mS/cm,满足印染废水直接排放、生活杂用水和FZ/T 01107-2011印染工业漂洗水回用标准。NF/RO过滤过程中滤饼层为主导膜污染机理且RO污染潜势显著高于NF。  相似文献   

12.
臭氧催化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的联合工艺可用于炼油厂含盐污水的深度处理。惠州炼化分公司采用BAF-O3组合工艺对含盐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平均值97.9mg/L,臭氧催化氧化池和臭氧接触氧化塔的臭氧投加量分别为80~90 mg/L、30~20 mg/L的条件下,装置总出水COD浓度均值为43.5 mg/L,满足污水COD≤50 mg/L的限值要求,COD总去除率达到55.57%。BAF单元前置后,其COD去除率提高,COD去除量由2.71 mg/L提高至9.5 mg/L,经分析主要系生物絮凝作用;由于活性炭罐和BAF单元对悬浮物的有效过滤,有利于保护后续的臭氧催化氧化单元。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本文探究了芬顿(Fenton)-活性炭耦合陶瓷膜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生化出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膜污染规律与膜清洗效果。结果表明,当活性炭投加量为40 g/L、换炭量为4%/d、膜通量设置为70 L/(m2·h)时,耦合工艺深度处理效果优异,经30 d运行,出水COD、TOC和浊度分别为14 mg/L、4.5 mg/L和0.04 NTU,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标准。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增强该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还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的运行周期。被污染后的膜,依次经物理清洗和次氯酸钠清洗后,膜通量可恢复至原来的94%。Fenton-活性炭耦合陶瓷膜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生化出水效果优异,具有长期运行稳定性,可作为深度处理工艺,实现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厌氧、好氧2个反应器三段SBR工艺,中间通过投加臭氧来氧化部分有机物处理垃圾渗滤液.在COD质量浓度为3 013 mg/L,BOD质量浓度为1298 mg/L,NH4 -N质量浓度为195mg/L,TN质量浓度为272mg/L,厌氧、兼氧及好氧停留时间分别为24、3h和1h,没有中间氧化的情况下,COD、BOD、NH4 -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7.3%、97.8%、91.3%、92.1%.厌氧出水投加30mg/L臭氧中间氧化的情况下,各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96.7%、97.1%、87.7%、92.8%.在臭氧中间氧化后进入兼氧之前投加20 mg/L粉末活性炭后,各指标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5%、99.3%、94.6%、94.7%.臭氧和粉末炭的同时投加有利于对COD和NH4 -N的去除.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一方面可以吸附部分有机物,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臭氧对后续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臭氧-水解酸化-内循环BA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燃料乙醇企业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臭氧氧化时间、臭氧投加速率、生化处理单元HRT对废水COD、NH3-N、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30~270mg/L,NH3-N为9.7~10.9 mg/L,色度为80~124倍时,在臭氧氧化时间为30 min,臭氧投加速率为1.40 g/h,水解酸化池和内循环BAF反应器HRT均为4 h的条件下,出水COD、NH3-N分别为45.9、3.13 mg/L,色度4倍,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耦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工业高浓度制药废水。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不同停留时间的影响,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后进行生化处理性能。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停留时间90 min,污泥浓度(MLSS)为10.00 g/L,COD处理负荷为1.2 kg/(m3·d),HRT为18 h条件下,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对该制药废水具有稳定的COD去除率,经过连续运行50 d每天运行8 h,臭氧催化剂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COD去除率基本可以稳定在45%左右。臭氧催化氧化耦合MBR组合工艺相比单独MBR工艺其COD去除率提高26%左右、氨氮提高36%左右,其中氨氮满足GB 21903—2008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膜蒸馏生物反应器深度处理模拟废水,结果显示反应器出水COD和NH4_4~+-N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电导率降至15μS/cm以下。但是运行20 d后,膜通量从10.2 L/(m~2·h)降到2.2 L/(m~2·h)。通过膜通量变化和膜污染阻力分析,发现膜表面形成了稳定的污染层。进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及三维荧光(EEM)表征,表明污染层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上清液。研究表明控制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减轻膜污染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凝吸附-管式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地表Ⅴ类水体,探讨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次氯酸钠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工况下膜通量及进水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50 mg·L~(-1)、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1)、次氯酸钠投加量为20 mg·L~(-1)的条件下,出水总磷、COD、氨氮及SS指标在地表Ⅲ类水体的标准限值范围内。同时,增加PAC及次氯酸钠投加量可显著增大膜通量,但对进水压力的影响不同,而增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则加速了膜孔堵塞及污染。该系统稳定运行30 d,平均膜通量为373.79 L·m~(-2)·h~(-1),平均进水压力为0.05 MPa。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炼油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水质水量特点,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对炼油废水生化出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 H对臭氧催化氧化单元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该单元最佳臭氧投加量和最适宜pH,同时考察了pH对曝气生物滤池单元COD和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控制进水COD/O_3比=2∶1,pH在7~8,COD在150~250 mg/L,NH_3-N在21.6~59.9 mg/L的水质条件下,该系统不但能够稳定去除COD,且能够高效地去除NH_3-N,COD平均出水浓度为44.1 mg/L,NH_3-N平均出水浓度为2.07 mg/L,出水水质指标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核黄素废水COD和NH_3-N达标排放,采用IC反应器与多段式好氧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结果表明,反应器经过50 d启动运行,进水COD和NH_3-N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20.55 g/L和1.252 g/L,IC反应器COD容积负荷为4.6 kg/(m~3·d),COD去除率高达94%,但对NH_3-N去除基本没有效果;反应第12天,通过向好氧段投加碳源并调节pH,运行3 d后,NH_3-N容积负荷0.3 kg/(m~3·d),NH_3-N去除率可达99%。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NH_3-N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600 mg/L和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