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中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22-262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3358例食管癌患者,对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对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吻合方式对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多层吻合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高危因素,有目的控制上述因素可以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52 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2例患者的病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22例患者,发生率为8.7%(22/252).结论 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多层吻合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高危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可以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计食管癌行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优点.方法对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机械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或胸顶吻合,并以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同期行常规手工吻合及胃壁包埋吻合口作为对照组.结果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0.6%,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0.2%;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3%,死亡5例,吻合口狭窄发生2.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1.9%.结论食管胃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对食管癌实施治疗后对吻合口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全部行腔镜复合食管癌根治手术,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获得成功,两组在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治疗依从性方面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给予系统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韩廷跃  王冰  陈炳辉  戴刚  王月 《海南医学》2008,19(4):114-115
目的比较机械吻合与一层内翻缝合法,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将食管癌、贲门癌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吻合(A组),手工吻合(B)组,行食管—胃吻合,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率。结果机械吻合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8%,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91%,一层内翻吻合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4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20%。结论二种吻合方式比较,机械吻合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吻合口狭窄率高于后者,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办法。方法回顾分析350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350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41例,发生率为1.17%(41/3500),死亡2例,死亡率为4.88%(2/41)。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吻合技术、吻合口的血运、吻合口张力、胸腔内积液感染、围手术期处理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手术水平,改进吻合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积极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应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个体化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降低吻合口瘘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术后食管胃吻合口周围腔内压对吻合口瘘的影响状况。方法本文分析数据来源为本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确认食管癌且用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00例基线资料,其中50例术后用常规食管胃吻合口处理措施患者设为A组,另50例于术后用针对性食管胃腔内压力调整措施患者设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概率以及原因。结果 A组有5例出现吻合口瘘,B组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组间发生率由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记录后提示引发吻合口瘘原因有胃肠减压引流不畅、剧烈咳嗽以及肠道通气过晚等。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概率受到吻合口周围腔内压的直接影响,对吻合口周围腔内压通过各种措施进行控制,能够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位置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EC)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 月-2017 年4 月该院336 例EC 手术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吻合口的位置分为前壁组、 后壁组及侧壁组(胃底大弯侧)。总结3 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不同吻合 位置对EC 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 组的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侧壁组的吻合口瘘、残端或胸胃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前壁组和后壁组(P <0.05)。前壁组死亡5 例(4.24%), 后壁组死亡4 例(3.77%),侧壁组死亡1 例(0.8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管状 胃侧壁吻合有利于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安全性,特别是术后吻合口瘘、残 端或胸胃瘘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食管、贲门癌手术中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对食管胃吻合口的影响。方法:通过手工吻合2223例与吻合器吻合3832例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手工组吻合口瘘137例(6.2%),狭窄43例(1.4%);吻合器组吻合口瘘54例(1.4%),狭窄13例(0.35%)。结论:两组资料的吻合口瘘、狭窄经χ~2检验,P值均<0.005,说明两种方法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对食管癌行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优点。方法 对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机械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咏弓上吻合或胸顶吻合,并以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同期行常规手工吻合及胃壁包埋吻合口作为对照组。结果 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0.6%,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0.2%;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3%,死亡5例,吻合口狭窄发生2.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1.9%。结论 食管胃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一种进一步降低吻合口瘘的吻合口处理方法方法对112例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端侧机械吻合术,吻合口间断全层加强缝合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一例,无吻合口出血、胸腔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死亡,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8例(16%)结论机械吻合后吻合口全层加强缝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能增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因素及防治体会。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间接受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的356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结果:356例患者中,2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14%,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0.56%。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于手术技术、胸腔内积液感染、吻合口处愈合情况及术中处理方式等均与之关联,提高手术水平、改进吻合方法能够有效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周围腔内压对吻合口瘘的影响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中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盲选其中50例患者在术后进行食管胃吻合口周围腔内压,作为观察组。另50例患者则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处理,作为对照组。针对疗效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而对照组为8例,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食管胃吻合口周围腔内压处理,可实现对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 1 6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 ,食管胃吻合重建 ,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1 62例食管癌贲门癌发生吻合口瘘 3例 ,其发生率 1 .8%。结论 :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 ,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及食管的血运、吻合口的张力、胸腔感染、禁食和必要的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选择10个可能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愈合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探索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发病率3.71%,死亡6例,病死率37.5%。经分析与吻合口瘘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有呼吸系统病史、术前有放疗病史、弓上吻合和吻合方式。结论:术前放疗、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病史、弓上吻合是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器械吻合降低了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早期诊断、通畅引流、营养支持是治疗吻合口瘘的基本原则,二次手术目的是引流通畅,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机械吻合加吻合口全层间断缝合联合纤维蛋白胶封闭法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机械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食管、贲门癌22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两组,实验组:2002年8月~2009年10月用吻合口全层间断缝合联合纤维蛋白胶封闭法治疗食管、贲门癌134例;对照组:1996年1月~2002年8月采用传统的吻合器机械吻合方法治疗食管贲门癌94例,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机械吻合加吻合口全层间断缝合联合纤维蛋白胶封闭能有效减少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于324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观察吻合瘘的发生情况。结果:324例食管癌贲门癌发生吻合口瘘6例,其发生率1.8%。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及食管的血运、吻合口的张力、胸腔感染及必要的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中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种方法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对颈部吻合中分别经机械和手术两种吻合方式的11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颈部伤口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吻合方式无论在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感染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手术的颈部吻合中,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比较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术的402例食管癌患者,分析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吻合口狭窄的关系。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54例,狭窄率为13.40%(54/40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71%(31/402),吻合口瘘的患者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9.03%(9/31)。在排除吻合口瘘等导致的狭窄后,胃侧荷包缝合组与无荷包缝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侧荷包缝合组中21 mm吻合器吻合组与25 mm吻合器吻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荷包缝合组中21 mm吻合器吻合组与25 mm吻合器吻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胃侧荷包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术中使用的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关。  相似文献   

20.
陈正海 《吉林医学》2010,(25):4367-4368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手术患者563例,贲门癌共144例,食管癌共419例。术中胃机械吻合后带蒂大网膜包埋吻合口,间断缝合网膜三针予以固定,以防网膜滑脱。结果: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0.7%,吻合口狭窄56例,发生率为10%。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后采用带蒂大网膜包埋吻合口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