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多种疾病的患者集中输液治疗的场所,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和医源性疾病传播。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占29.58%,占各系统医院感染之首,空气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1种主要传染病中,经空气传播者有14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北院门诊输液室于2004年3月开始使用巨光牌KT-B80型壁挂式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器,现将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病人流动量大,病种复杂,部分病人病情诊断善未明确,也是流行病及传染病接触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做好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是及其重要的。近几年来,我们医院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我们医院输液室护理工作量大,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安全。本文分析了我院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多种疾病的患者集中输液治疗的场所,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和医源性疾病传播.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占29.58%, 占各系统医院感染之首,空气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1].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1种主要传染病中,经空气传播者有14种[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北院门诊输液室于2004年3月开始使用巨光牌KT-B80型壁挂式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器,现将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病人输液由护士或陪护人巡视观察,输液滴尽应及时拔针或加药,否则出现少量空气进入血管将会造成回血及凝血堵塞针头的不良后果。输液环境温度低造成病人血管痉挛、肢体不适。为防止输液医疗事故的发生,关注输液安全是必要的,在现有技术中未发现输液安全控制装置在医院中的应用,因此有待研发一种有效的输液安全控制装置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分析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特点,在流感暴发期间,人员拥挤,流动频繁,通过空气监测,在室内人员流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加以湿式清扫和通风空气细菌密度有显著差异。采取快速分诊、将流感病人与其他病人分开,做好室内消毒隔离工作,同时辅以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等措施,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洁净,对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交叉感染、防止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空气中所含致病微生物的浓度高于一般环境。因此,加强医院空气消毒,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非常必要。为了解我市医院空气消毒情况,现将2002~2004年大连市23所省、市直属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效果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液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受污染的输液时易引起感染。能否发生感染与菌量、毒性(菌种)、宿主的抵抗力及给药途径有关,其中菌量是重要因素。从空气中混入少量微生物的输液使用后,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但使用受大量菌污染的输液时,使病人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另外,受少量细菌污染的输液,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细菌的增殖,也会使含菌量迅速增高。因此,防止临床使用过程中输液的微生物污染和增殖,这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一、输液中微生物的增殖输液中微生物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王灵 《山西护理杂志》2012,(8):2089-2090
医院感染业已成为威胁病人就医安全、干扰医疗质量提升、影响医院效益增长的现实问题,也给医院建设发展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分析成因,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不高。因此,如何积极优化并持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实现感染控制“零缺陷”目标,是医院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医院口腔科门诊感染与消毒隔离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院口腔科诊疗过程的院内感染问题是个薄弱关节,因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的重点部门。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不仅可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口腔分泌物、唾液排出病毒而发生交叉感染。口腔科门诊的各项检查,治疗操作大部分都在口腔内进行,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唾液和血液,属于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已经上升到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确保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和病人安全就医,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消毒和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及防护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分级分区输液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玲 《护理研究》2007,21(12):3278-3278
门诊及急诊输液室集中承担全院各科门诊、急诊输液治疗任务,也是特殊时段病人最密集的地方。病种复杂,与病人接触时间短,用药品种繁多,剂量浓度不一等原因给输液治疗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并加大了输液管理中的风险。因此,加强门诊及急诊输液管理是目前各大医院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我院护理部对传统输液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将输液风险评估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用于强化输液管理,在确保输液安全及病人满意度的基础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药物疗效发挥最快、最有效的一项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安全很重要,而临床上存在输液病人多、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弱等问题,导致静脉输液过程的观察需要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协助,呼叫护士更换输液瓶或拔针,经常出现回血、进空气、滴数与输液卡不相符等情况,存在医疗纠纷隐患。鉴此,作者建议将水滴电子感应器应用到静脉输液中,以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梅 《护理研究》2012,26(3):262-263
门诊输液室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病人,尤其是儿童输液区域,工作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随着病人对医疗的期望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确保输液安全和病人安全是医院管理阶层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10月,我院作为本市首家引进无线移动系统的试点医院,该系统融合了无线网络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呼叫技术,经过5个月的试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松春  陈先梅 《全科护理》2014,(31):2963-2963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正确的操作步骤、输液过程中的观察、护理及其注意事项在保障输液安全中显得尤为重要。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和输液管自上而下,由于重力作用、昏迷烦躁病人、婴幼儿拉扯等输液管插头偶有扯脱或半滑出情况发生,造成一定的医院感染机会及药液、一次性耗材的耗损,甚至引起病人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用橡皮筋连接输液瓶和输液管,能更好地防止输液管脱出,从而能保证输液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精细过滤输液器除了具备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的作用外,由于在产品中配置了高精度终端药液过滤器,能有效预防异物杂质进入血管,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保障病人静脉输液的安全;其“Y”型注射件可方便临床推注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中更换液体时,在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器管道内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空气,少量空气采用指弹、缠绕输液管等方法即可排除,长段空气则不易排除,因终端药液过滤器内的核孔膜将过滤部件分为上下两层,这些空气一旦进入其中,将无法排除,只能更换新的输液器。否则,当空气随药液进入病人血管后.轻则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重则引起空气栓塞,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20万余人次门诊静脉输液零医院感染的做法,探讨门诊输液室预防医院感染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易发因素,监控空气质量,规范操作中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结果20万人次静脉输液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规范和严格消毒隔离标准,可有效预防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关系到医疗机构中所有人的健康,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给医院和病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而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的过程分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一般从传播途径进行控制最为有效。大量的研究及调查证实,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细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即手传播医院感染比空气传播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8.
张美云  李桂香 《护理研究》2006,20(12):3353-3354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而且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障碍。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是当今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对不断发现和监测医院诊疗活动过程中凸现出的医院感染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实际工作中监测发现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提高护士及管理人员确保病人输液安全的认识,讨论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方法:提高安全输液概念和安全输液要点认识,了解输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研究安全输液的隐患,探讨适用于静脉给药的安全对策,加强医护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结果: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输液的认识,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找出差错原因,及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提高警惕,以防再犯。结论:医疗安全的主要问题足以“差错”为主,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医院的管理者要从规章制度上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加强责任,杜绝输液治疗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到医院就诊成为患者的首选。在我院确诊需要到门诊静点室输液患者约占每日门诊量的10%—15%,可见,门诊治疗是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的方式。门诊点滴以方便、快捷、费用低廉而被大多数患者所认同。输液是控制感染抢救病人、补充水分、维持生命体征所必需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门诊各个科室中。那么如何做好门诊静点室的工作,保证输液的安全,对病人疾病的转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