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特拉唑嗪和甲基泼尼松龙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中的疗效.方法 11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四组.A组(n=33),特拉唑嗪组,每日口服特拉唑嗪2mg;B组(n=24),甲基泼尼松龙组,每日口服甲基泼尼松龙8mg;C组(n=33),甲基泼尼松龙和特拉唑嗪联用组,每日口服甲基泼尼松龙8mg和特拉唑嗪2mg,D组(n=24)为对照组.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10天.结果 随访10天后,A组排石率为54.5%(18/33).B组排石率为37.5%(9/24),C组排石率为84.8%(28/33),D组为33.3%(8/24),C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B组、C组三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拉唑嗪和甲基泼尼松龙联用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方面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后应用坦索罗辛联合五淋化石丸辅助排石的效果。方法对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Es-WL后应用五淋化石丸,1.25g/次,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治疗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口服d。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mg/次,1次/d。观察两组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并发症(肾绞痛、发热、血尿)发生率及药物的副作用并比较。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治疗组排石率为88.3%,对照组为4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发热、血尿的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35.O%、20.0%、23.3%,治疗组分别为10.O%、6.7%、8.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联合五淋化石丸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降低肾绞痛、发热、血尿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ESWL后应用消炎痛25 mg,3次/d,排石颗粒5 g,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治疗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情况、是否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和药物的副作用。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对照组排石率为45.0%,治疗组排石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20.0%和治疗组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几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均小于0.8cm)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2周后观察并对比: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2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12例(66.7%),对照组为11例(6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3)d、(1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组为4例(22.2%),对照组为9例(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有效增加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并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49例,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坦索罗辛(0.4mg/次、1次/d)、硝苯地平(10mg/次、3次/d),连续治疗两周。结果治疗两周后,排石率为76.5%(114/149);平均排石时间为4.7d。治疗期间4例出现轻微头昏,未出现明显体位性低血压;3例因疼痛肌注杜冷丁;无1例出现不能耐受药物而中断治疗。114例排石成功者随访2~4周,两周结石排净率为92.1%(105/114),4周均复查双肾输尿管B超,114例无结石残留,结石排净率为100%,肾积水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无尿道及输尿管狭窄。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联合硝苯地平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26例确诊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结石大小4~10 mm,年龄17~63岁,男女按比例随机分成4个组,1组31例为对照组,2组31例服用坦索罗辛0.2 mg,1次/d,3组32例服用阿夫唑嗪2.5 mg,2次/d,4组32例服用多沙唑嗪4 mg,1次/d.全部患者均服用尿石通6 g,2次/d,以及服用先锋类抗生素防治感染,鼓励患者多喝水及做运动.疗程2周.每周复诊了解排石情况,复查腹部B超,记录排石时间、使用镇痛药情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4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统计学无差异,具可比性.治疗后的排石率1~4组分别为63.3%,80.6%,75.0%和78.1%,排石时间分别为(9.2±3.8)d,(5.1±2.3)d,(6.4±2.9)d,(5.5±2.7)d,4组患者使用哌替啶镇痛分别是12,4,6,5例,分别统计以上3个指标,1组和其他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2,3,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药物副作用轻微,无不能耐受者.结论 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应该首选保守治疗.使用α1-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镇痛剂的使用.三种不同α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多沙唑嗪在输尿管远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应用的效果。方法把13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ESWL后抗炎治疗3d,每天服用排石冲剂,饮水不少于1.5L;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4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情况、出现绞痛时镇痛药的使用次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4周。结果对照组排石完全排出42例(66.7%),治疗组排石完全排出41例(8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对照组平均使用止痛药次数1.08次,而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使用止痛药次数0.62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1)。治疗组除2例发生眩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沙唑嗪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止痛药的使用次数,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联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即中药、西药、推按运经仪。对照组仅用西医。结果:治疗组排石率为96.9%,对照组排石率为60.9%,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排石时间治疗组1~12d,平均(4.5±2.0)d,对照组5~15d,平均(7.0±2.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联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鲁本辛片组)和治疗组(坦索罗辛组),对比2组患者2周后肾绞痛发生率、结石排净率、平均排石时间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肾绞痛发生率、结石排净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平均排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具有口服方便、肾绞痛发生率低、结石排净率高、平均排石时间短和药物不良反应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段良斌  胡仁广  张国顺 《吉林医学》2013,34(13):2495-2495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排石颗粒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结石直径0.4~0.8 cm。治疗组服用排石颗粒20 g,2次/d,同时给予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纯服用排石颗粒20 g,2次/d。两组患者均口服左氧氟沙星0.2 g,2次/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2周内治疗组结石排出18例(75%),对照组结石排出12例(50%),平均排石时间对照组为9.9 d,治疗组5.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发生肾绞痛需要镇痛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2周内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联合排石颗粒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明显提高结石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是一种有效、经济、无创的输尿管结石排石疗法。  相似文献   

11.
顾跃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63-163,176
目的评价萘哌地尔联合复方石淋通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后的辅助排石效果。方法将20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经单次ESWL后,治疗组予萘哌地尔联用复方石淋通,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石淋通。治疗观察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排净时间、结石排净率及肾绞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结石排净时问、结石排净率及肾绞痛发生率分别为(4.3-4-1.5)d、96%(96/100)及7%(7/100),对照组为(11.3+1.7)d,68%(68/100)及23%(23/1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症状,经休息后均能自行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后,联用萘哌地尔及复方石淋通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净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100mg2次/d;实验组口服西乐葆100mg2次/d及盐酸坦索罗辛0.4mg1次/d。随访4周评估两组间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次数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85.7%(30/35)和57.1%(20/35),总有效病例实验组为32例,对照组为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有效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并显著减少排石过程中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粮  张琰 《吉林医学》2011,(35):7502-7503
目的:评价萘哌地尔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0.4~1.0 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口服山莨菪碱5 mg,3次/d;氧氟沙星0.2 g,2次/d;排石冲剂1包,3次/d。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25 mg,1次/d;双氯芬酸肠溶胶囊50 mg,2次/d。统计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使用止痛剂例数。结果:A组排出结石15例,B组排出结石31例,B组排石率大于A组(P<0.05)。A组排出结石时间(7.8±3.2)d,B组排出结石时间(4.1±2.3)d,B组排石时间短于A组(P<0.05),使用止痛剂例数A组5例,B组1例(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萘哌地尔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排石率高,排石时间短,止痛剂使用例数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治疗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1为对照组,ESWL治疗后应用黄体酮20mg,肌注,2次/d,排石无糖颗粒5g,3次/d;组2为实验组,ESWL治疗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82.5%和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治疗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3例被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男女按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6例,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解痉、抗炎及中药排石治疗,而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坦索罗辛0.2mg 1次/天口服,疗程3周,每周复诊1次,复查腹部B超,记录排石时间,使用镇痛药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排石率分别为55.6%和76.9%,排石时间分别为9.7±4.1天和5.5±2.4天,使用度冷丁镇痛分别是9例和3例,药物副作用轻微,无不能耐受者.结论:联合使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能显著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镇痛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金通淋排石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直径小于8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三金通淋排石汤,同时给予坦索罗辛(哈乐)0.2mg,早晚各口服1次。对照组单纯服用坦索罗辛。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3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35例(87.5%)、对照组为24例(60%)(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5±3.5)d、(8.6±4.5)d(P〈0.05)。3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2例(5%)、3例(7.5%),(P〉0.05)。结论:三金通淋排石汤联合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缩短结石的排除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段予民 《中原医刊》2009,(15):83-84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新诺明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新诺明片+盐酸坦索罗辛,每组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治疗使用率。结果2周内结石排出率,对照组15例(37.5%),治疗组31例(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出时间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11d、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8例(20%)、2例(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辅助排石方面有效、安全,可明显提高结石的排出率。  相似文献   

18.
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兆存 《医学综述》2011,17(1):150-151
目的评价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结石直径0.5~1.0 cm,随机分为2组:尿石通丸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尿石通丸和坦洛新缓释片)。随访4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疗法的干预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尿石通丸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89.5%、76.5%,其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的使用率及其他疗法的干预率分别为(6.10±1.57)d、20.0%、6.7%、13.0%和(9.31±1.60)d、48.0%、24.0%、2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减少排石时间,缓解肾绞痛发生,减少其他疗法的干预率,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药物排石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药物辅助排石疗法(α1-RB+NSAIDs)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作用。方法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3组。每组患者皆应用左氧氟沙星0.2g,2次/d;吲哚美辛栓1枚,塞肛2次/d;对照组患者加用中成药结石通1.0g,3次/d;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10mg,3次/d;组3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25mg,2次/d。以结石排出输尿管或治疗随访期满2周为疗效观察终点。结果3组均无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结石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排出结石者组:组1为15例(37.5%),组2为28例(70%),组3为37例(92.5%)。组2、组3与组1的排石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2与组3间排石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组3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9d,8d和4d:组1与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1、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肾绞痛再次发作:组1有8例(20%),组2有5例(12.5%),组3为0例,经肌注酮络酸氨丁三醇30mg或哌替啶50mg后缓解。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药物辅助排石疗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少肾绞痛发作概率,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冉清  窦科  熊伟 《四川医学》2008,29(5):540-541
目的 评价萘哌地尔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疗效.方法 输尿管下段结石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抗感染治疗,多饮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萘哌地尔25mg 1次/d.连用两周.结果 对照组结石完全排出5例(20%),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20例(80%),P<0.01.结论 萘哌地尔具有明显促进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