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传承及临床思维实训平台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院校加师承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构建目的是确保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良好配合,以提升中医传承能力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保证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为考核其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的评价,选择两个同期入学的中医本科班级,一个班级单纯院校教育,一个班级院校教育的同时实施师承模块与拓展模块,二年级结束后进行中医理论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平台实施的班级其成绩远高于未经平台实施的班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平台能保证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思考如何基于课程化思想更好地开展现代中医师承教育,以期为中医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可能性。[方法]从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师承教育课程化”的理论观点,并基于中医师承教育与后现代课程观的契合之处,融入“4R”课程设计标准,从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四方面论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再结合理论和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结果]在后现代课程观指导下,发展现代中医师承教育需要从师承制度、育人意识和反馈机制几个方面出发,通过建立严格的师承教育制度,强化师承课程化意识,注重即时反馈等手段,切实提高师承教育育人效果。[结论]“师承教育课程化”是现代师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师承教育更好地融入院校教育,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3.
师承教育是历代中医培养和造就中医人才的重要方式,建国以来,师承教育形式凭借其在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及临床技能等方面培养的优越性被纳入了政府行政卫生部门管理,用于现代中医的继续教育部分。了解目前我国师承教育的特点、发展及现存不足,目的是探索中医师承教育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为以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是解决目前高级中医药人才缺乏,保证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中医师承教育的概念意义,师承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旨在探索中医师承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学术体系。师承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文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师承教育的特点。中医药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师承遵循中医药学发展规律,是中医学教育的主导模式。中医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中医师承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引领东方文化的主流。目前要做好中医传承工作,不仅要从中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着手,更要把师承教育放在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来进行。在传承中善于融合自然、人文科学等发展创新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师承教育是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教育的主渠道,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两者全面融合是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为了探索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融合的有效方式,本文从临床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龙华医院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依托的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师承教育模式建设经验,实践证明,该模式既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又创新师承教育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师承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各有利弊,现代中医教育应该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在当今院校教育成为中医教育主渠道的情况下,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入师承模式,强化中医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中医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师承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师承教育历史悠久,它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历史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这一古老的教育形式难以为续。根据中医学的特点,师承教育应保留,但必须改革,逐步建立一种“吸取传统教育和院校教育长处”的新型中医师承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层各个医院开展的中医师承教育,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科学评价标准,以考察学习笔记为主要形式,使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很难真正反映出中医师带徒效果。部分中医师承学员功利性明显,没有真正想挖掘中医,继承中医,喜欢中医,他们看重的是师承教育的优厚政策(比如职称晋升,学习补助等),这样的功利思维,只是为应付检查而学习,这样不但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达不到师承教育的效果,也是对师承教育的误解。以上基层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基层各个医院开展的中医师承教育,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科学评价标准,以考察学习笔记为主要形式,使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很难真正反映出中医师带徒效果。部分中医师承学员功利性明显,没有真正想挖掘中医,继承中医,喜欢中医,他们看重的是师承教育的优厚政策(比如职称晋升,学习补助等),这样的功利思维,只是为应付检查而学习,这样不但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达不到师承教育的效果,也是对师承教育的误解。以上基层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Many schools of academic doctrines have emerged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ue to geographic,time,Shicheng(mentor-apprentice system) and academic diversities.Classic TCM School,Classic Formula School and Febrile Disorder School,though all lacking a clearly demonstrable or continuous Shicheng relationship,are nevertheless so classified because of their consistency in reference to the classic TCM works.Each of the Four Famous Masters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 had its distinctively different academic doctrine,resul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ly integrated academic schools.The emergence of the Warming and Tonifying School in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ies was realized as a means to rectify the ill effects of the cool and cold medications prevalent at the time.On the other hand,the advent of the Warm Disease School and the rise of the Confluence School embodie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carried by TCM academic schools to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background.Looking at this development history,it is eviden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CM academic schools could flourish only if it allows dissenting,yet mutually tolerant,opinions.In present medical environment wher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of equal importance,Classic TCM Schools,TCM Modernization Schools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Schools should all receive emphasis to fost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对外国留学生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所在学校留学生基本情况、文化背景和学习基础等相关信息,介绍时外国留学生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初步设定与尝试,并以国际标准为依据,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外国留学生的教学体系,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之间的中医药交流由来已久,从2000年开始在多所政府医院中开设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并在2009年正式承认中国5所中医药大学学位,为中医规范化奠定基础。南方大学是一所建校30年,包括8大学部的综合院校,为提高当地中医教育水平,培养中医人才,与2009年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中医本科教育。该课程依据中国中医本科教育的基本模式,结合两校合作的特点,设定五年制的课程,为合作培养中医人才,提高中医教育,扩展中医教育模式作出积极地开拓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医成人教育是高等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它与普通高等中医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完整体系,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中医工作者。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医成人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本文从办学思想、发展策略、发展环境等方面对影响中医成人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中医成人教育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在新加坡医疗保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接受程度的提高,新加坡民众对于中医药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战略的执行,为新加坡中医药业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文章通过回顾新加坡中医两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从中医临床医疗体系、政策法规与管理、中医教育及继续教育培训、科研研究、学术机构发展等角度分析当今新加坡中医的发展状况,展望新加坡中医药业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政策举措、继续教育、院校教育几方面详细阐述我国中医药信息教育发展历程,分析中医药信息教育发展特征,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包括加强中医药信息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师资队伍、促进新技术与中医药信息教育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培养能够胜任临床中医师岗位的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理论、较强临床实践技能和宽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现代高等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探讨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结合高等中医教育自身的特色和医疗改革对中医师岗位的要求,提出中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缩减招生规模,实施精英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实施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医药学教育国际化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问题与困难。中医药学教育国际化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宣传与介绍,加强理论的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增强国际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学东渐,由于医政政策、教育体制以及西医在社会各层面的广泛传播,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面对逆境,中医界顺应时代变革,求变图存,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广泛深厚的民间基础,积极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创办了多所中医学校.在兴校办学的过程中,中医界勇于转变观念,授受新知,探索完善学校教育内涵,使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也为新时期中医学校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