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是信息的最大和最广泛应用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的GIS开发平台是ArcEngine,数据库是SQLServer,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的天地图.  相似文献   

2.
震后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可为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应急指挥决策和地震烈度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分析震后第一时间多方面地震现场灾情的实际需求,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现场灾情采集系统的研发目标,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客户端、中间层和数据层设计,详细描述灾情信息和烈度上报、查询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功...  相似文献   

3.
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部门应第一时间快速、准确获取地震灾区最新、全面的震情、灾情、民情等信息,汇总、分析及处理后,及时上报给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各级政府领导等决策群开展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如何利用现代最新技术成果,实现地震灾情的快速收集与处理,是本系统主要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的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四川由于地形原因,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极易造成震区通信、交通等联系方式的全部中断,形成"信息孤岛"。为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系统采用智能手机终端与分体式北斗终端链接,通过北斗卫星信道与移动通信网络连通的方式,将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破坏情况等关键灾情信息编码后以短报文形式回传后方指挥部,为地震灾情快速初步判断提供及时、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平台的建设与实现.四川省12322热线是在全国12322平台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经验建设的,12322热线平台的建成,拓展了地震行业的公共服务领域,围绕社会需求和群众需要,提升了四川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意识,拓宽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广度,推进了防震减灾体系建设.通过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对外服务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也为12322热线的扩展应用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京津冀基础地理数据、本地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本地化辅助决策模版和离线快速评估与应急制图等技术,实现了支持Web页面与移动端的北京市本地化地震应急工作平台。面向远程应急和移动办公需求,实现了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地震快速触发、灾害快速评估、辅助决策、信息自动推送、应急指挥调度、日常运维管理和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在地震应急响应中,打破场所和时间限制,第一时间产出快速评估报告、辅助决策报告和应急专题图件,为北京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在多次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12322电话呼叫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系统线路备份方案,设计了适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现状的12322电话呼叫系统双线路,并给出整体思路、实际配置及调试过程,该方案将会提高12322电话呼叫系统线路的稳定运行,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享模式的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震现场工作需要, 提出了解决灾情快速采集上报问题的思路, 设计出基于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络的灾情流动采集终端系统和后台服务系统, 利用QuickMap网络地图服务平台提供的GIS运行环境, 采用离线地图解决了在网络通讯困难时的地图下载问题。 经过实际野外测试, 效果良好, 能满足地震现场工作队员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应急救助和地震灾情需求,基于MINA框架,运用阿里云基础架构、微信组件和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方法,设计并构建集灾情信息收集与报送、应急救助服务、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震后现场应急队员收集并准确报送实时灾情信息,还可为被救助人员提供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等应急救助信息,实现了应急救助与地震灾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震后应急救助、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对灾情信息的需求,提出了“地震应急灾情”的概念,设计了基于12322平台的江苏省地震应急灾情速报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框架、基本功能和应用效果。系统主要包括短信和微信两大模块,短信模块主要面向非地震系统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社会灾情速报员发送灾情邀请短信,灾情速报员只需简单回复灾情代码“1”—“4”即可。微信模块主要面向地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企业号“苏震12322”自动推送地震信息并完成灾情收集工作。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系统能够在震后迅速完成灾情信息的收发与数据处理工作,并以“天地图”为地理底图实时直观地展示已上报的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选取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MS7.0地震、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MS6.6地震、四川广元市青川县MS5.4地震作为案例分析,绘制活跃Wi Fi数量、无线网络联网设备数量、汇总在线设备数量、活跃基站数量等4种地震灾情指标在地震发生前后数量变化的折线图。根据与地震前1天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验证地震灾情指标的可用性,选取出效果好的指标,这对进一步研究震后快速获取极震区位置、影响场方向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及时准确掌握被困人数和具体位置是救援的关键。传统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人口数据是某个时期以行政单元或者公里格网为基础的统计数据,缺乏时效性和空间分布特征,难以据此准确评估地震灾区被困人员的分布情况。该研究根据移动通信定位技术中的被动Cell-ID定位法原理,获取研究区手机定位数据,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平台,运用C#语言和ArcEngine开发组件来构建,对获取的手机定位数据进行处理,评估灾区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制作专题图,为震后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手机自动定位的地震灾情速报系统是依托目前手机广泛使用于福建省各乡镇、街道以及绝大部分行政村这一有利条件而研制的。在分析地震灾情速报系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该系统,并划分系统功能模块。讨论了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如反距离权重插值、基于ArcGISServer的开发WebGIS系统架构等。最后通过地震事件实例展示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申源  梁厚朗  郑逸 《中国地震》2021,37(3):586-598
传统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由于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其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随着灾情获取手段的不断丰富完善,利用地震现场实时获取的多源灾情信息,能够实现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本文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多源灾情数据的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原型系统的研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震后政府部门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关键灾情信息,能更好地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震害防御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发展。按照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基本要求,首先阐述震害防御业务发展历程,遵循风险管理原则给出地震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然后基于灾害风险管理过程,重构震害防御业务流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震害防御业务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最后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防治与应对为基础序列的震害防御业务体系架构,给出组成震害防御业务体系的23项基本业务及121个组成元素,为震害防御工作管理与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是践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了解抗震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地区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现有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市县层级应用薄弱、针对性不强、基本未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问题,在分析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宝兴县为例,设计并构建操作方便简单、针对性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为地方政府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防御和风险处置等提供方法和方案,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