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续 2 0 0 0年第 1 6卷第 1 1期第 52 8页 )  需注意的是 18F- FDG存在两个重要局限性 :1心肌对 FDG的摄取取决于饮食状态 ,2它只反映了葡萄糖代谢的首始过程。在某些情况下 ,18F- FDG不适合于鉴别坏死与存活心肌。如在糖尿病患者 ,即使在常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 ,灌注和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肌在有或无葡萄糖负荷时都可能不摄取 FDG。另外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坏死的心肌也可摄取 FDG。2 .3  82 Rb显像应用 82 Rb心肌动态显像结合动力学分析也可以估计心肌活性 ,82 Rb静脉注射后能迅速被正常和存活的心肌提取和贮留 ,而 82 …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存活心肌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梗死部位存活心肌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 81例Q波型OMI患者行18F 脱氧葡萄糖 (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与99Tc 甲氧基异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显像 ,以检测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程度。所有患者在PET检查前 1至 4天内记录静态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d。结果 坏死心肌程度与QTd呈正相关 ,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程度与QTd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5 (P <0 0 0 1)和 0 4 3 (P <0 0 0 1) ,即坏死心肌越少 ,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百分比越高 ,QTd越低。以PET检测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结果为对照 ,用QTd≤ 70ms判断梗死部位存活心肌时 ,敏感性为 82 8% ,特异性为 91 3 % ,准确性为 85 2 %。结论 坏死心肌程度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百分比与QTd显著相关 ,提示QTd有可能作为初步估测Q波型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程度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对淋巴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代谢显像(SPECT/PET)对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确诊的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显像结果用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并与B超和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患者共进行30例次检查,真阳性21例次,真阴性6例次,假阳性2例次,假阴性1例次,其准确率90.0%,灵敏度95.5%,特异性75.0%,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85.7%。^18F—FDG显像改变了16.7%(3/18)临床分期和46.7%(14/30)的治疗方案。治疗后^18F—FDG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80.0%。CT的阳性预测值50.0%,阴性预测值25.0%。治疗后阴性^18F—FDG显像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6~47个月,平均28.7个月,治疗后阳性^18F—FDG显像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3~46个月,平均8.3个月。结论 ^18F—FDG SPECT/PET在NHL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肺结核球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断层的显像特点,以期为肺内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明确诊断的27例患者共29个肺内结核球病灶的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的特点.采用目测分级法分析病灶的葡萄糖摄取程度,并将肺结核球病灶18F-FDG摄取程度分为3组(0级、1~2级、3~4级),观察其与病灶密度的关系.结果 共记录29个病灶.三维图像目测分级:0级10个,与其相对应的断面图像呈局限放射性缺损者7个,无异常放射性改变者3个;1~2级11个,3级5个,4级3个.设0~2级为阴性诊断标准,假阳性率为8/29.结核球目测分级随病灶内软组织密度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为13.29~18.02,均P<0.01).结论 肺结核球18F-FDG摄取程度随病灶内软组织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大部分结核球为低葡萄糖代谢,其中局部放射性缺损有特异性,结合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与肺内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延迟强化心脏磁共振成像(ce CMR)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肌活性。方法 77例CTO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CMR与PET检查。通过17节段法对CMR图像进行分析,对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进行评分:1分(0%),2分(1%~25%),3分(26%~50%),4分(51%~75%),5分(76%~100%),对室壁运动进行评分1分(运动正常),2分(运动减弱),3分(无运动),4分(反向运动)。PET检查通过血流灌注与FDG摄取对心肌活性进行分类,心肌具有正常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正常),以及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不匹配)可认为具有存活心肌;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降低的FDG摄取(匹配)可认为无存活心肌。结果 PET所决定的心肌活性与CMR延迟强化透壁程度(LGE)呈显著地负相关性(r=-0.657,P0.001)。以PET为金标准,ce 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9.5%,准确性为94.8%。运用ROC曲线分析ce 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性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LGE为50%临界值时,ce CMR区分以PET界定的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对ce CMR和PET运动一致性及相关性进行分析,Kappa值为0.795,r=0.837(P0.001)。结论以PET检查为金标准,ce CMR检测CTO患者的心肌活性与PET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ce CMR可以在CTO患者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心肌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禁食降低心肌摄取葡萄糖的动态变化过程,探寻禁食降低大鼠心肌摄取葡萄糖能力的可能机制,为阐明禁食提高缺氧耐力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测量不同禁食时间和恢复饮食组雄性SD大鼠体质量、血糖和血酮水平;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SD大鼠禁食后及恢复饮食后心脏泵血功能;对各组SD大鼠行18F-FDG PET/CT显像,定量观测心肌FDG摄取;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心肌细胞的mTOR和AMPK表达与活性。 结果 SD大鼠体质量随禁食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并在恢复饮食24 h后恢复至接近禁食前水平;禁食24 h血糖显著降低, 48 h达稳定水平,相反,禁食24 h血酮显著升高,在48 h达稳定水平;在恢复饮食24h后,血糖与血酮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禁食各时间点及恢复饮食后心脏泵血功能均无明显改变。PET/CT显示心肌18F-FDG摄取(SUV ratio)在禁食24 h后显著减低,并在正常饮食24h后恢复。降低培养心肌细胞的葡萄糖浓度,mTOR和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改变,但是,mTOR活性降低,AMPK活性增加。 结论 禁食引起低血糖可直接降低mTOR活性,另一方面,低血糖通过激活AMPK,间接抑制mTOR 活性,可能进而抑制心肌对18F -FDG摄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HCM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 mCi、18F-FDG 4 mCi,1小时后行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分析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灌注及葡萄糖显像情况.结果:93例HCM患者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左心室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患者90例(97%),其中间隔部82例,前壁20例,心尖部15例,外侧壁4例,下后壁3例.93例HCM患者18F-FDG心肌代谢显像结果:31例(33%)患者心肌未见明显显影;13例(14%)患者左心室显影清晰,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均可见放射性摄取或明显摄取(得分为-1或-2);49例(53%)患者心肌部分节段有放射性分布,其中间隔36例,前壁35例,心尖部20例,外侧壁33例,下后壁32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灌注显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多累及部位为间隔部;而代谢显像表现不均一性较为明显,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约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14%,心肌部分节段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53%,而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均未见放射性摄取的占33%.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冬眠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冬眠心肌的作用。方法:对123例曾患心肌梗死在CABG前后,分别作硝酸异山梨醇脂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ISDN^99mTc-MIBI) 灌注显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和 射断层氟脱氧葡萄糖(PET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以鉴别科眠心肌的存在,并观察CABG后相应节段灌注、代谢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1)38例ISDN^99mTc-MIBI灌注显像术前后比较,正常灌注节段数从159例至195,异常灌注节段数从183减至147,ISDN阳性组灌注计分从术前的8.12减笃术后的3.76,ISDN阴性组无明显变化。(2)65例LDDSE术前后比较,在有收缩储备的133段中,CABG后运动改善的有112段,无收储备191段中,运动改善的有31段。(3)45例PET18F-FDG代谢显像术前后比较,在代谢-灌注不匹配、部分匹配和匹配三组,节段室壁运动改善率分别为87.5%、55.6%和28.6%。全组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发生。出院后随访5-40个月,无远期死亡。123例中、91例心功能Ⅰ级(74%),32例心功能Ⅱ级(26%)。结论(1)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CABG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ISDN^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LDDSE和PET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均能较准确地鉴别科眠心肌和梗死心肌、,为外科治疗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提供有价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心肌肌凝蛋白轻链单克隆抗体 ( AMLCA)亲梗死心肌显像的可行性。 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99m Tc标记 AMLCA,观察梗死心肌摄取99m Tc-AMLCA的特异性及摄取与注射时间和梗死时间的关系。 结果  99m Tc-AMLCA在大鼠血中的清除呈双相 :注射后 ,99m Tc-AMLCA血浓度由 2 h的 ( 4.0 7± 0 .90 ) ID% / g组织迅速降至 4 h的 ( 2 .70± 0 .54) ID% / g组织 ;此后缓慢下降。注射后 6h、8h、2 4 h,肝脏均较梗死心肌摄取强。梗死心肌在注射后 2 h就开始摄取99m Tc-AMLCA,4~ 8h渐趋平衡 ,2 4 h达到高峰。梗死 6h至 1 4 d的不同梗死时间 99m Tc-AMLCA摄取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注射后相同时间 ,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放射比 ,99m Tc-AMLCA明显大于 99m Tc-N-Ig G( P<0 .0 1 )。 结论 大鼠梗死心肌能特异地摄取 99m Tc-AMLCA,并且具有摄取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受梗死时间影响较小的特点 ,为99m Tc-AMLCA亲梗死心肌显像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定性及半定量显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可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结果病理组织学及临床随访证实,局部复发15例。采用定性方法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60%。采用半定量法显示恶性肿瘤的标准摄取值(SUV,范围为2.7~17.2,平均9.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SUV为1.3~4.0,平均2.6),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0%。结论全身^18F—FDGPET-CT显像有利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半定量方法较定性法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PET 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燕 《山东医药》2002,42(7):24-24
自 70年代中期 PET问世以来 ,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 ,其价值逐渐被医学界所公认。尤其近年来随着放射性示踪葡萄糖同功异体 1 8F- FDG的应用 ,PET技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1 8F- FDG是葡萄糖的模拟物 ,可以竞争性地被各种组织细胞摄取、吸收 ,在细胞内己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成6 -磷酸 - FDG后 ,不再参与进一步的代谢 ,因此 ,1 8F- FDG在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呈正相关。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生长快、细胞葡萄糖载体增多和细胞内磷酸化酶活性增高等生物学特性 ,使肿瘤细胞内的糖代谢率明显增加 ,因此 ,使…  相似文献   

13.
Felix  RCM  Correa  PL  de  Azevedo  JC  程希富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808-809
成功的抗血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已大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但存活者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作为核医学检测方法之一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在检测存活心肌方面的应用十分引人注意。巴西学者报道了本国应用18F-FDG叠合线路显像PET检测存活心肌后对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该实验从2003年9月~2004年11月共选择了31例病人进行18F-FDG叠合显像PET技术检查病人的存活心肌情况和随访,并在PET前后对医生进行选择治疗方案的问卷调查。病人入选标准: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检测,评估冬眠心肌数量、心肌存活状况,通过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心室功能指...  相似文献   

15.
肝恶性肿瘤多模式影像技术PET/CT应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技术PET/CT在原发和继发肝癌应用价值。方法^18F—FDG PET/CT检查肝内恶性肿瘤217例,原发肝癌120例;继发肝癌97例;其中38例原发肝细胞癌行同机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15例小肝癌进行了随访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大小及类型肝癌间SUVmax差异。PET/CT图像采用3级法进行分类,计算不同类型肝癌敏感性,将CT增强图像与PET/CT图像结合分析。结果75例未经任何治疗原发肝细胞癌显像1级24例占32%,2—3级51例占68%。未经任何治疗转移性肝癌93例,显像1级4例占4.3%,2~3级89例占95.7%。联合CT增强检查小于3cm肝癌敏感性为37.5%,大于3cm肝癌敏感性为73.7%。不同大小及不同类型肝癌间SUVmax比较有差异。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UVmax大于2.5和小于2.5组比较无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对原发肝细胞癌敏感性较低,结合同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癌的敏感性;^18F—FDG PET/CT对转移性肝癌敏感性较高;转移性小肝癌SUVmax高于原发小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心肌灌注、代谢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探头符合线路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检查 ,分别对 14例AMI成功行PCI的患者在手术后 2周左右行18氟 脱氧葡萄糖 (18F FDG)心肌代谢检查 ,并在 2d后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检查 ,在核素检查的前 1天及 3个月后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室壁运动。结果 :运动正常、减弱、无运动者心肌节段99mTc MIBI摄取率分别为 (73.4 0± 19.0 5 ) %、(5 5 .0 7± 18.2 1) %、(33.2 7± 11.72 ) % ,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18F FDG运动正常摄取量为 (84 .0± 2 3.2 0 ) % ,与运动减弱 [(72 .2 5±19.0 8) % ]、无运动 [(5 5 .0 5± 16 .5 0 ) % ]节段相比分别为P <0 .0 5、P <0 .0 1,在灌注下降节段 ,功能改善节段FDG高于功能未改善节段 (P <0 .0 5 )。室壁运动评分指数 (WMSI)与99m Tc MIBI缺损呈正相关 (r =0 .74 3,P<0 .0 5 )。结论 :AMI者PCI后 ,不同运动程度灌注、代谢均有差异 ;运动障碍节段 ,灌注正常能较好地预测室壁功能改善 ,代谢高者功能易恢复 ;心肌灌注情况能反映室壁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存活心肌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二硝酸异山梨醇酯 (isoket)介入后铊 2 0 1(2 0 1TI)和99mTc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测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及两种核素间显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将 4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 ,分为A(12例 )、B(16例 )及C(12例 )三组 ,A、B组分别进行isoket介入后2 0 1TI和99mTc MIBI单核素显像 ,C组进行isoket介入后2 0 1TI及99mTc MIBI双核素心肌显像。结果 :A组摄取2 0 1TI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灌注异常节段共 6 5个 ,平均得分为 9.7± 1.2。B组摄取99mTc MIBI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灌注异常节段共 87个 ,平均得分 10 .8± 1.6。C组以不同核素能窗双核素显像后结果2 0 1TI心肌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共 4 2个 ,平均得分 5 .8± 0 .6 ;99mTc MIBI心肌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共 4 8个 ,平均得分 6 .1± 0 .8。A组与B及C组两种结果比较 ,均P >0 .0 5。结论 :两种核素对梗死后心肌存活力的评估一致性良好 ;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对梗死后心肌存活力的评估与单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是一致的 ,两种显像的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 (CHD)心肌梗死和严重心肌缺血后在病变区还有没有功能可逆的存活心肌直接关系到血运重建治疗或再灌注后心室功能障碍能否改善及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临床识别和评价存活心肌的基础是缺血 ,但存活心肌共有的特点即 :收缩功能障碍 ,心肌血流灌注减低 (冬眠心肌 )或不低 (顿抑心肌 ) ,心肌细胞代谢存在 ,细胞膜完整性存在 ,具有潜在的收缩储备 对正性肌力药物有收缩增强反应。基于这些特点 ,主要方法有 :核素心肌显像包括1 8F标记 (fluoro deoxyglucose ,FDG)的PET显像 ,2 0 1 Tl和99mTc MIBI的SPECT显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单…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一般将~(201)T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作为非创伤性检测心肌活力的标准方法。近年来出现的另一种非创伤性核素显像技术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临床心脏诊断学的一大新进展。与SPECT相比,PET具有更佳的空间及时间分析能力,能进行吸收纠正及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示踪剂~(18)F-脱氧葡萄糖(FDG)可用于测定心肌代谢产物从而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DG PET)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对10例AD患者和10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老年人的头部~(18)-FDG PET进行分析。选取双侧海马、后扣带回、小脑为感兴趣区,测量并比较两组海马、后扣带回的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小脑FDG的SUV比值之间的差异,并对AD组海马、后扣带回FDG低代谢程度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AD痴呆患者主要在后扣带回及双侧颞顶联合区的FDG摄取减少,中度AD患者的后扣带回、双侧颞顶联合区、海马及额叶皮质葡萄糖代谢减低明显,重度AD患者全脑皮质代谢广泛减低。AD组的双侧后扣带回/小脑的SUV比值(左侧0.83±0.33,右侧0.87±0.3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侧1.23±0.04,右侧1.31±0.04,P0.01),双侧海马/小脑的SUV比值虽然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海马及后扣带回的FDG代谢水平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左、右侧海马和左、右侧后扣带回的FDG代谢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P0.01)、0.74(P0.05)和0.85(P0.01)、0.87(P0.01)。结论 AD患者的~(18)-FDG PET检查有助于评价AD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FDG低代谢的范围和程度均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