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菊芋周围土壤和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分离筛选产菊粉酶的酵母菌株 ,得到产菊粉酶活力较高的酵母菌 7株。以K .Marxianus为对照 ,对其中 5株未知菌进行菌种鉴定 ,并将它们归列到属。经进一步复筛 ,选定酶活最高的酵母KI0 7,初步研究KI0 7菊粉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 pH为 4 .5、最适反应温度为 5 5℃ ,作用于菊粉、蔗糖和棉子糖 ,其I/S、I/R值分别为1/ 2 .80、1/ 2 .89,该酶为外切型菊粉酶。  相似文献   

2.
从菊芋周围土壤和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分离筛选产菊粉酶的酵母菌株,得到产菊粉酶活力较高的酵母菌7株。以K.Marxianus为对照,对其中5株未知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将它们归列到属。经进一步复筛,选定酶活最高的酵母KI07,初步研究KI07菊粉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55℃,作用于菊粉、蔗糖和棉子糖,其I/S、I/R值分别为1/2.80、1/2.89,该酶为外切型菊粉酶。  相似文献   

3.
以黑曲霉菌株A.niger103为出发株,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进行反复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niger537,果胶酶酶活提高了130%,同时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4.76,176.82,832、4,105.73u/m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改变各酶产酶量及其酶系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菊粉酶酶源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天然样品中筛选出28株菊粉酶酶源菌株,经过复筛,得到产菊粉酶活力高于5.0u/mL的菌株9株,其中黑曲霉5株,酵母4株,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后,确立了酶母Y108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麦芽糖8.0%,蛋白胨1.6%,(NH4)2SO40.5%,NaCl0.3%,K2HPO40.5%;pH.4.5,在32℃摇瓶150r/min条件下,培养72h,Y108酶活力为46.42u/mL。  相似文献   

5.
从天然样品中筛选出 2 8株菊粉酶酶源菌株 ,经过复筛 ,得到产菊粉酶活力高于 5 .0u/mL的菌株 9株 ,其中黑曲霉 5株 ,酵母 4株。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后 ,确立了酵母YI0 8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 :麦芽糖 8.0 % ,蛋白胨 1.6 % ,(NH4 ) 2 SO4 0 .5 % ,NaCl0 .3% ,K2 HPO4 0 .5 % ;pH .4.5。在 32℃摇瓶 15 0r/min条件下 ,培养 72h ,YI0 8酶活力为 46 .42u/mL。  相似文献   

6.
实验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高胞外分泌β-葡萄糖苷酶能力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As.n.XEC-1,并对其液体发酵产伊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2℃,发酵周期7d,摇床震荡频率200r/min,装液量500mL的三角瓶中装量为60mL,接种量8%,伊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酶活由原来的130u/mL提高到192u/mL.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值为4.6,在45℃以下时酶稳定性较好,在pH3.0~6.0之间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用3种分离培养基培养供试菌株黑曲霉Ja,分别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通过测量透明圈大小定性比较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大小,确定溴酚蓝平板培养基为较好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样本中通过富集培养、驯化、溴酚蓝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1株高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AspT7,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达到了6.5万U/mL,经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将其命名为Aspergillus niger AspT7。  相似文献   

8.
果胶酶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界采样分离出7株果胶酶产生菌,并通过固态发酵培养,考究其产酶高低,选出一株酶活较高菌株,酶活为808μ/ml。经初步鉴定为黑曲霉。  相似文献   

9.
半纤维素酶高产菌种的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曲霉WA301为出发株,经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半纤维素酶的高产突变株WA9024.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水分和起始pH值的优化,突变株WA9204以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产半纤维素酶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较适的条件下,WA9024的甘露聚糖酶酶活达到8984U/g,木聚糖酶酶活达到503U/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60%和21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和溴甲酚紫培养基初筛和酶活的测定法复筛,从制革厂含铬污泥(2.77mg/L)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鉴定该株菌为子囊菌门煤炱目下Teratosphaeriaceae科的一种,暂定名为Teratosphaneriacen8Crl2.同时对该菌株的摇床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种龄18h,接种量为2.5%(v/V),发酵周期为72h,转速为150r/min,酶活力最高达到8.5U/mL.  相似文献   

11.
以桔皮粉为诱导底物,采用富集培养的方式从堆积腐烂桔皮的泥土中筛选出一株高产柚苷酶(Nnring—inase)的生产菌株WP-108,其摇瓶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达910.1U/mL,同时其继代培养稳定性良好.通过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类能催化β-D-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8-内酯的酶类,在食品、药品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黑曲霉中克隆出葡萄糖氧化酶编码序列,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组成型和诱导型表达并分析了其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结果 表明: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的编码基因长度为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具有21个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透明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出20株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芽孢杆茵,并使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了其中透明圈(H/C)值较大的6株和三种市购枯草芽孢杆茵发酵茵液的中性蛋白酶活性。选择中性蛋白酶活性最强的CDY-5菌株(23.44U/mL)及透明圈(H/C)值最大的CDY-1茵株(3.75),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菌株CDY-1为巨大芽孢杆茵,CDY-5为枯草芽孢杆茵。  相似文献   

14.
产木聚糖酶黑曲霉LN0601的液体发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黑曲霉LN0601 菌株液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 及孢子悬液接种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性能的影响。确立了黑曲霉LN0601 产木聚糖酶的最优条件, 即以质量分数为5 %的玉米芯粉作为培养基碳源;质量分数为1 %的NaNO3 作为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为2 d ;培养温度为28 ℃;培养起始pH 为6.5;孢子悬液接种量体积分数为20 %, 接入装有100 mL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 m L 三角瓶内, 150 r/ min 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LN0601 的木聚糖酶活力可达2 000 U/m L 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产纤维素酶黑曲霉LN0401液体发酵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黑曲霉LN0401菌株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及孢子悬液接种的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黑曲霉LN0401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即以质量分数为5%的稻草粉作为培养基碳源;质量分数为1%的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为3 d;培养温度为30℃;培养起始pH为6.0;孢子悬液接种的体积分数为6%~8%接入装有100 mL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内,150 r/min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LN0401的CMC酶活为195.6~198.5 U/mL,FPA酶活为27.7~30.4 U/mL。  相似文献   

16.
从常年水稻种植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秸秆的菌株CKB,经过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常温正常土壤环境中,秸秆经该菌35 d降解,失重率可达49%。进一步考察了CKB对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72 h时纤维素转化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554 g/L,木质素降解量达到0.607 g/L;同时也考察了不同底物质量浓度、pH、温度对于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SEM观察秸秆降解前后的结构变化,并利用Pyrolysis⁃GC/MS手段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与表征,证明了秸秆腐化变黑产物为腐殖酸的经典组分,且CKB在低温环境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阐释了黑曲霉CKB的秸秆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态表层培养法,对β葡苷酶产生菌进行了筛选,发现HW126(黑曲霉)和HW156(宇佐美曲霉)为β葡苷酶的高产株.研究了温度、时间、固液比、起始pH对产酶的影响.当采用优化培养基,固液比为1:1.7,起始pH为6.0时,接种后31 ℃直接培养96 h,HW126和HW156中β葡苷酶的活力分别可达4 330 & 5 260 mg*g-1*h-1,在栀子色素制备中应用这两种酶,HW126的色素酶转化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确定由黑曲霉3112s产β-葡聚糖水解酶的最佳条件,并初步应用该水解酶水解燕麦β-葡聚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5g、豆粕5g、葡萄糖1.2g、硫酸铵0.16g、水20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5、29℃、发酵6d,此时水解酶的酶活力达到183.27U/mL。用最优条件制备的β-葡聚糖水解酶对燕麦β-葡聚糖进行水解,水解之后燕麦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由1.69×106降为6.71×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