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后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及护理五步蛇伤患肢肿胀的疗效。方法:收集病例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针刺拔罐后如意金黄散外敷,对照组43例如意金黄散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拔罐后如意金黄散外敷法治疗五步蛇伤患肢肿胀是一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五步蛇毒中毒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应用火箭电泳法对8例因五步蛇咬伤中毒并发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类DIC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浆Fn含量作测定,并与1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Fn水平作比较。发现蛇伤组和对照组的血浆Fn浓度分别为(287.7±65.6)mg/L(x±s)及(264.3±37.9)mg/L(x±s),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作为活化状态凝血因子(a)作用底物的Fn,在因五步蛇毒中毒导致的凝血异常中,未参与微血栓形成。结果支持本组蛇伤中毒者的血液学改变的病理学特征是发生无凝血酶形成的类DIC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68-171
目的 探讨蛇伤散外敷联合艾灸治疗五步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门诊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抗五步蛇毒血清、抗破伤风、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局部处理等西医常规治疗,并给予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配合基础上,咬伤局部给予蛇伤散外敷,并施以八风、八邪灸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其他指标,包括消肿时间、止痛时间、臂围差值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6.3%、56.9%,两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止痛时间分别为(6.3±1.4) h、(11.8±2.9)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对照组消肿时间分别为(97.3±5.8)h、(152.5±37.2)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臂围差值为(5.9±1.1)cm,对照组为(2.5±0.6)cm,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臂围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9±0.9)d、(5.5±1.2)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蛇伤散外敷联合艾灸治疗五步蛇咬伤在临床疗效、消肿止痛等方面均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微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注入脂多糖(LPS)和S-甲基异硫脲(SMT),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观察及测量大鼠淋巴管的口径和运动频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iNOS在大鼠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PS组肠系膜淋巴管口径比正常扩大,运动频率降低,iNOS阳性细胞增多。而LPS+SMT组的淋巴管口径和运动频率未见明显变化,iNOS阳性细胞较LPS组显著降低。结论:iNOS过量表达影响了淋巴循环;SMT可 通过抑制iNOS的活性而对内毒素血症期间的淋巴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解毒法对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五步蛇咬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和五味消毒饮.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2、24、36、48 h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后12h时比较PLT、TT、PT、APTT以及FIB皆未见有显著性差异.但至24 h时,治疗组的PL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6 h时2组的TT和APT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都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治疗组PLT从12h到24 h时点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明显,但2组患者FIB的变化趋势相近.治疗组24 h以及36 h时点TT和APTT较对照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组患者PT的变化趋势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 清热凉血解毒法有助于促进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微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注入脂多糖(LPS)和S-甲基异硫脲(SMT),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观察及测量大鼠淋巴管的口径和运动频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iNOS在大鼠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PS组肠系膜淋巴管口径比正常扩大,运动频率降低,iNOS阳性细胞增多。而LPS+SMT组的淋巴管口径和运动频率未见明显变化,iNOS阳性细胞较LPS组显著降低。结论:iNOS过量表达影响了淋巴循环;SMT可通过抑制iNOS的活性而对内毒素血症期间的淋巴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蝮蛇咬伤后患者就诊时间与心肌酶谱及伤肢肿胀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蝮蛇咬伤中毒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就诊时间≤12 h组(A组),12 h就诊时间≤24 h组(B组)和就诊时间24 h组(C组),并根据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肿胀三组。分组统计入院时间与心肌损害有关的心肌酶谱指标,并统计肢体肿胀与相关的心肌酶谱指标,进行临床关系分析。结果:入院时间与心肌酶谱升高相关,24 h以后心肌酶谱明显升高。蝮蛇咬伤肢体肿胀发展快,12 h以内已达到高峰。中、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及心肌损害发展快,因此应尽快进行受伤肢体肿胀的治疗,并应尽早防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肝细胞癌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检测法对肝细胞癌组织、淋巴结及正常肝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podoplanin来标记淋巴管,检测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podophnin不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阳性表达.经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微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podophnin可选择性的在肝细胞癌组织淋巴管内皮表达,能明确的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由于微淋巴管密度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说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肝细胞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五步蛇咬伤中毒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8例五步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5d,分别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给药后1d、给药后3d及给药后5d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SOD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五步蛇咬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因此有利于减轻五步蛇咬伤所致中毒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五步蛇咬伤中毒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8例五步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5d,分别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给药后1d、给药后3d及给药后5d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SOD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五步蛇咬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因此有利于减轻五步蛇咬伤所致中毒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蕲蛇乙醇提取物中的多肽类成分。【方法】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多肽,染色后切取多肽斑点胶内酶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分析酶切后抽提的肽段,获取的质谱数据进一步用于数据库检索,鉴定相关肽段序列。【结果】采用稀乙醇热浸法每克蕲蛇药材多肽溶出率为5.48%。凝胶图像显示各等电点区间均有2kDa的多肽分布,无法通过串联质谱数据结合数据库检索方式有效鉴定,而在15kDa区间存在的胶点中高置信度匹配到多个肽段。【结论】采用稀乙醇热浸法能够有效提取蕲蛇干燥药材中的多肽成分。  相似文献   

12.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üenther)的干燥体,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等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1].蕲蛇主要含有氨基酸、骨胶原、脂肪、多糖等成分[2],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肿瘤活性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3].目前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在来源于安徽省南部地区的尖吻蝮蛇蛇毒的作用下侵入Hela细胞的数量,探讨尖吻蝮蛇蛇毒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尖吻蝮蛇毒加入分孔培养的细胞中,于不同时间观察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细胞的数量。结果:尖吻蝮蛇蛇毒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弓形虫速殖子在蛇毒的作用下在同一时间内对宿主细胞侵入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毒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细胞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5.0μg/ml和0.25μg/ml的剂量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提高了125.49%和81.37%。结论:尖吻蝮蛇毒可以明显增加弓形虫速殖子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蕲蛇药材中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尿苷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Dionex C18(3μm,150 mm×4.6 mm),以0.05 mol.L-1磷酸氢二钾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8 mL.min-1。[结果]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尿苷分别在0.0088~0.220μg、0.0352~0.880μg、0.0344~0.860μg、0.0176~0.44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8.6%、100.4%、103.0%;RSD分别为2.69%、2.25%、2.90%、2.88%。[结论]HPLC法可以测定蕲蛇药材中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尿苷含量,从而控制蕲蛇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15.
基因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Ⅱ的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的酶学特性。方法通过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纯度,用SDSPAGE方法检测其对纤维蛋白原的水解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水解azocasein的能力和PMSF及EDTA对蛇毒纤溶因子的作用。结果蛇毒重组纤溶因子rFII是一个分子量在28000的蛋白酶。它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亚基,EDTA和PMSF均可以抑制该因子水解azocasein的能力。结论rFII是一种纤维蛋白原酶,它的酶活性可同时被EDTA和PMSF所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的理化特性和纤溶能力.[方法]SDS-PAGE及高效液相法分析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II相对分子质量、纯度,等电聚焦分析其等电点;纤维平板和SDS-PAGE检测重组蛇毒纤溶因子对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解能力.[结果]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II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在28 000,等电点9.0的碱性蛋白酶.它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亚基,水解能力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它对纤维蛋白的水解能力比相同浓度下的纤溶酶强4倍.[结论]rFII是一种高效的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碱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Snake venom contains a number of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cancer therapy, and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a novel anti-clotting protein component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acutus, and to explore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Methods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iethylaminoethyl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through Sephadex G75, SP-Sepharose Fast Flow and 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through Sephadex G50. We detected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of the eluant to select the anti-clotting protein component of interest.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determin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 gel electrphoresis (SDS-PAGE)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Its protein content was detected by bicinchoninic acid (BCA). Results SDS-PAGE vertical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anticoagulant factor is a tripolymer composed of three proteins whose molecular weights are 25 KDa, 30 KDa and 50 KDa. The factor contains about 65% percent protein. Conclusions A novel anti-clotting protein component was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acutus and was found to be composed of three kinds of protei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皖南地区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酰胺酶活性的实验因素。方法: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和APTT法检测皖南地区五步蛇毒PCA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酰胺酶活性。结果:当实验温度为37℃时该PCA活性最稳定,而温度升高或降低均会抑制其酰胺酶活性(P<0.05);该PCA在pH值为7.0时活性最稳定,偏酸或偏碱则均会明显抑制其活性(P<0.05);但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K+、枸橼酸钠等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五步蛇毒PCA是一种效价较高、影响因素较少的蛋白C活化试剂。  相似文献   

19.
尖吻蝮蛇毒素组双向电泳和二维液相色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研究尖吻蝮蛇蛇毒的蛋白质组分及其活性。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二维色谱(IEX+HPLC)分析尖吻蝮蛇蛇毒蛋白质组,并制备分离样品研究蛇毒中酶和毒素活性。结果:双向电泳分离检测得到128种蛋白质,其中24种蛋白质丰度较高,73种为酸性蛋白质,20种为碱性蛋白质。二维色谱展现58种蛋白质,其中26种蛋白质丰度较高。初步活性研究表明,尖吻蝮蛇蛇毒蛋白质多数属于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磷脂酶A2家族,部分蛋白质可能属于去整合素家族。结论:双向电泳和二维色谱相互结合,有效分析了尖吻蝮蛇毒的蛋白质组成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