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CT 64,对30例发病12h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计算出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包括:脑血容量图(CBV)、血流量图(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所有病例在发病后3~14天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患者中16例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常规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CBF及CBV减低、MTT及TTP延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侧CBV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重建CTA图像显示16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其中1例伴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后交通动脉闭塞);4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及时、准确地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联合应用两者,对早期诊断急性脑缺血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以及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拟诊为缺血性脑病并经MRA/CTA证实为单侧MCA狭窄患者38例,对照组为脑动脉正常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双低剂量方案行全脑灌注检查,同时行头颅MRI检查;测量ROI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采用Kendall’s tau_b秩和检验评价脑动脉狭窄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1)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的程度无相关性(P=0.313)、与患侧灌注减低程度无相关性(P=0.848);(2)患侧灌注异常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呈正相关(P=0.000);(3)MCA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出现梗死的单双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3,P=0.003)。结论: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脑灌注血流量降低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于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头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进行分析,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 1发现脑灌注异常41例,共58处脑缺血灶,其中Ⅰ1期9处、Ⅰ2期24处、Ⅱ1期17处、Ⅱ2期8处。灌注参数患侧TTP、MTT和CBF与对侧镜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管狭窄或闭塞者50例(前循环43例,后循环7例),仅累及头部者19例,仅累及颈部23例,头颈血管不同程度狭窄/闭塞8例(4例责任血管是头部;4例责任血管是颈部);50例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5例;相应供血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灌注异常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P<0.01)。结论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全面显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早期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测量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按脑梗死前期分期标准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结果 18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MTT、TTP延长,CBF降低,CBV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与梗死核心区比较,缺血半暗带区CBV、CBF升高,MTT延长,TTP缩短(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降低,MTT及TTP延长(P<0.05),而CBV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3例,Ⅱ1期9例,Ⅱ2期6例.结论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明确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存在,并可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脑灌注在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诊断为可疑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CT灌注扫描(CT perfusion,CTP)及CT血管成像扫描(CT angiography,CTA).CTP可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图,CTA采用CPR,MPR及VR等重建方式重建头颈部血管.观察CTA所示的颈动脉狭窄率与CTP灌注参数变化间的关系.结果 3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10例轻度狭窄者,患侧各灌注参数变化与健侧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9例中度狭窄与19例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中,患侧MTT与TTP较健侧显著延长,而CBF与CBV无明显变化.结论 灌注参数MTT与TTP能敏感地显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脑缺血最敏感的指标,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10h行常规CT平扫和CTP检查,其中16例行静脉溶栓、4例行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7天复查CT平扫和CTP。对溶栓治疗前后病变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20例中5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5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TTP延迟。溶栓后15例脑灌注异常范围缩小,CBF和CBV增加,TTP缩短;3例脑灌注异常区范围扩大,CBF、CBV进一步降低,TTP延迟更加显著;2例出现局部过度灌注。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边缘区CBF和TTP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中心区CBF和C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CTP检查能够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CT灌注成像对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常规CT,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评价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血流量(CBF)、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15例TIA病人在T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TTP较对侧延迟.CT灌注显示异常灌注病灶的数目及范围多于平扫.患侧TTP延长及对侧的TTP分别为(13.0±3.8) s和(8.3±1.7) s,P<0.01,而CBF无显著性差异.20例病人40支颈动脉CTA观察到4支血管闭塞,31支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同TT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可同时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及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CT灌注(CTP)探讨不同程度慢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联合CT血管成像(CTA)评价MCA狭窄程度及颅内血管情况与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89例MCA狭窄患者根据其狭窄程度分为3组.分别计算各组中MCA供血区CTP的均值和狭窄侧/对侧比值,评价各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利用CTA联合DSA评估MCA狭窄程度及颅内血管情况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大部分患者长期处于"良性灌注不良"状态,脑血流量(CBF)维持稳定,脑血容量(CBV)升高,最大峰值时间(TTP)延长.(2)TYP比值(rTTP)与MCA狭窄程度具有较强的等级相关性(r=0.713,P<0.01),CBV比值(rCBV)与狭窄程度有弱相关性(r=0.365,P<0.01).(3)对于Willis环发育异常或狭窄患者,其rTTP明显延长,提示脑血流动力学损害严重.结论 CTP联合CTA能够全面了解MCA狭窄脑血流动力学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在烟雾病(MMD)血管重建术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及直接重建术后1周、间接重建术后3个月分别行CTP、CTA检查,对手术前、后术侧额、颞叶的CBV、CBF、MTT、TTP进行定量、定性及对比分析,评估颈内、颅内、外动脉的血管情况,为血管重建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侧别,术后评价吻合血管的通常及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吻合血管通畅,手术后术侧额、颞叶与术前比较,CBV、CBF增加,MTT不变、TTP延长,17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枝吻合血管形成,手术前、后术侧额、颞叶比较,CBF、CBV增加,MTT、TT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能获得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有助于MMD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CT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得到平扫容积图像、CT血管成像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综合运用这三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42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IP),其中8例超急性期6例存在IP,19例急性期8例存在IP,15例亚急性期4例存在IP。42例梗死核心区与健侧对应区比较,脑血容量(CBV)、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18例IP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仍可能存在IP。应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其责任血管的狭窄部位及程度,了解病变范围及有无IP存在,实现对脑梗死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 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A-CTP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优越性。方法 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了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A-CTP成像,其中23例行MRI,包括DWI。21例在最初检查后的20~40天行CT或MRI随诊。将CTA-CTP结果与DWI及随访的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1例中CTA-CTP成像阴性者3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桥脑梗死1例。CTA-CTP成像阳性者28例,其中2例为先天性血管变异,其余26例为急性或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灌注参数异常。缺血病灶位于幕下及枕叶3例,位于半卵圆中心以上平面3例,位于基底节区至侧脑室层面7例,大面积缺血累及一侧半球13例。脑灌注显示脑血容量(CBV)升高7例,其中6例为亚急性期缺血患者,1例为急性期缺血患者。26例卒中患者动态CTA显示相应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0例,其中5例患侧可见血流缓慢,排空延迟及侧支血管形成;CTA阴性6例。结论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A-CTP成像能够准确判断缺血发生后不同时期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较以往CT灌注显示缺血病灶更全面,结合动态CTA可以显示病变区的血流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灌注技术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临床接诊怀疑急性脑卒中的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CT平扫、动态灌注技术CTP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CTA及CTP联合CTA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梗塞灶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头颈部血管狭窄的相关性,评价CTP及CTA图像质量。结果CTP联合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P<0.05),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与健侧镜像区灌注参数CBF、CBV、MTT和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没有相关性,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中等强度相关。CTP及CTA图像质量均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动态灌注技术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供血动脉及血流灌注进行有效评估,在基层医院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对浸润性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对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分级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90例脑肿瘤患者进行CTP检查,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星形细胞瘤(Ⅱ~Ⅳ级)者46例纳入本研究对象。CTP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AS型128层螺旋CT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定肿瘤区和对侧正常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并对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传统灌注图(P<0.01),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星形细胞肿瘤高级别组的CBF、CBV和PS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1),而TT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BF、CBV和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897和0.954,采用CBF≥72.052ml/min/100g,CBV≥4.293ml/100g和PS≥6.337ml/min/100g作为分界点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敏感性均为87.2%,特异性分别是83.5%、83.5%和93.0%。结论: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有利于脑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CTP参数CBF、CBV及PS值及TDC曲线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256层CT全脑灌注同时评价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5例烟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全脑CTP检查.容积CTA图像通过CTP动脉期原始图像获得,并与术后的常规CTA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患者手术侧及对侧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MT)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术侧/对侧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MTT值).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符号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差异.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结果 25例患者术后桥血管均显示通畅.容积CTA图像与传统CTA图像显示桥血管情况的结果一致.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CBF[72.86(55.54~112.19)ml·100g-1·min-1]、rCBF[1.31(1.05~1.73)]及rCBV(1.45±0.62)明显高于术前的CBF[46.72(28.57~57.67)ml·100g-1·min-1]、rCBF[0.53(0.33~0.82)]及rCBV(1.01±0.36)(Z值分别为-2.72、-2.98,t=-2.85,P值均<0.05);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MTT[(3.98±2.36)s]、TTP[(17.56±4.38)s]及rTTP(1.01±0.09)明显低于术前的MTT[(5.43±2.07)s]、TTP[(19.40±3.87)s]及rTTP(1.14±0.28)(t值分别为2.41、2.17、2.17,P值均<0.05).结论 256层CT经单次注射对比剂、单次扫描可同时获得CTA图像及全脑CTP参数图,可对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volume shuttle)的80 mm CTP)及80 mm动态4D-CTA诊断大脑Willis环血管狭窄或闭塞.方法 55例大脑中动脉(MCA)或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脑CTP和头颈部CTA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80 mm(0.625 mm×128)扫描覆盖范围内动态4D-CTA.采用K Independent Samples分析ICA或MCA狭窄或闭塞者脑血流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 40例单侧MCA或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4例脑血流灌注未见显著异常改变,36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延迟区,病变侧MTT(7.18±1.34)s、TTP(19.65±1.81)s与健侧MTT(5.22±1.14)s、TTP(17.62±1.65)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833、25.817,P值均<0.017);CBV、CBF未见明显异常.15例双侧MCA或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例责任病灶侧与非责任病灶侧比较,脑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差异.10例责任病灶侧与非责任病灶侧比较,可见明显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区,TTP和MTT较非责任病灶侧延迟,责任病灶侧 CBF(42.85±6.09)ml·100 g~(-1)·min~(-1)、CBV(2.63±0.42)ml·100 g~(-1)、MTT(11.27±1.43)s、TTP(21.07±1.44)s和对照组CBF(71.20±6.30)ml·100 g~(-1)·min~(-1)、CBV(2.29 ±0.15)ml·100 g~(-1)、MTT(3.38±0.61)s、TTP(17.64±1.70)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314、5.913、17.334、13.834,P值均<0.017).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获得80 mm动态Willis环4D-CTA图像,27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右侧MCA狭窄患者13例,左侧MCA狭窄患者9例;单侧MCA闭塞患者5例,其中右侧1例,左侧4例.9例双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D-CTA图像显示双侧MCA狭窄.4D-CTA图像与常规CTA、DSA显示Willis环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一致.结论 64层CT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可同时获得80 mm脑血流灌注和80 mm动态Willis环4D-CTA,对MCA或ICA狭窄或闭塞不仅能确定脑灌注异常范围,而且能够进行病因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疗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