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针对某大口径机枪在连发射击中枪口跳动剧烈导致射击密集度下降的问题,采用喷管反后坐相类似的方法来减小大口径机枪枪口振动。通过对该机枪进行运动学仿真模拟,分析安装喷管前后内弹道变化,枪口振动变化,以及对三脚架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安装喷管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枪口和三脚架振动,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车辆状态及车辆振动对机枪射击密集度的影响程度,降低车辆对车载机枪射击密集度的不利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汽车地面力学及气体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车载大口径机枪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枪射击过程中,车辆处于自由状态及制动状态下车辆的稳定性与枪口的跳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轮胎刚度对机枪射击密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枪射击时制动车辆轮胎或提高车辆轮胎刚度对提高机枪的射击密集度有利.研究结果为车载大口径机枪的运用与总体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驻锄缓冲式枪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枪架是保证武器具有良好射击稳定性的基础。本文对机枪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一种缓冲式驻锄。通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驻锄可以有效地降低射击时枪口点在y,z方向上的振动,有利于提高机枪射击精度。对于解决降低现代机枪质量与提高射击精度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齐心  申文杰  贺亮 《兵工自动化》2013,32(11):27-30
摘要:针对精确狙击步枪射击时枪管的振动影响射击精度的问题,对不同外形结构下的精确狙击步枪枪管进行 动态特性分析。以狙击步枪枪管模态分析为基础,通过在有限元软件ANSYS 中对不同外形结构的狙击步枪枪管进 行瞬态响应分析,并研究枪管在火药气体作用力下的动态特性,得到了枪口中心点的位移及速度响应。分析结果证 明:在长度及重量基本相同时,锥形结构枪管的刚度较大,其枪口的位移响应及速度响应较小。该结果对狙击步枪 枪管的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喷管气流反推技术在改善机枪射击精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洪良  廖振强  宋杰  邱明  肖俊波 《兵工学报》2015,36(12):2241-2246
为了改善机枪系统射击精度,将喷管气流反推技术应用于某12.7 mm重机枪系统,在枪管不同位置设计喷管,并设计了3种喷管工作方案进行比较。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建立了准确的机枪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获得了弹头出膛口瞬时膛口响应。根据外弹道理论,对射击距离100 m弹头散布进行计算,对比了不同喷管作用形式对机枪系统射击精度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喷管以力矩形式作用于枪管时,弹头出膛口瞬时高低方向位移、射角、速度扰动波动小,射向一致性高,对应的散布圆半径R50改善72.3%左右,可有效改善机枪系统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提供了两种无声机枪,这两种机枪是现有生产型的变型,一种是Ultimax100型5.56毫米口径;另一种是比利时MAG型7 .62毫米口径。这两种枪均是采用特殊的短枪管,枪口装有圆形的消声器。-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问:机枪更换枪管后,瞄准具是否要做相应的调整? 安徽省 合肥市 周鹏 答:可更换枪管的机枪,其各枪管与机匣结合的方便性以及与瞄准装置、闭锁机构等结构的装配位置和尺寸的正确性、一致性都是在设计时已经保证的,并且要经过互换性试验,机构动作可靠性和射击精度检验合格后才出厂。因此,机枪更换枪管,瞄准具不用作调整就可使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俄罗斯科夫罗夫斯基机械厂研制出新型“佩彻涅格”机枪,该枪是在俄罗斯著名的“PKM”机枪基础上研制出来的,现已开始批量生产。 “佩彻涅格”机枪主要用于消灭敌有生力量和对付敌火器,同时还可打击敌空中目标。该枪在枪体结构上采用了一些新材料,这样可大大延长枪管寿命。由于机枪两脚架被移至枪口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射击密集度。 “佩彻涅格”机枪较之“PKM”机枪,其组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枪枪管初速衰减的建模及寿命预测问题,运用贝叶斯推断方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正则化参数、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推断LSSVM的机枪枪管初速衰减建模方法,应用机枪枪管初速衰减试验数据,建立了以环境温度、射击间隔时间、累计射弹量为输入,相对初速为输出的贝叶斯LSSVM机枪枪管初速衰减模型,并与交叉验证的LSSVM及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推断的LSSVM建立的预测模型明显优于上述两种方法,验证了基于贝叶斯推断的LSSVM方法对以初速下降量枪管的寿命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轻兵器》2018,(1)
正M3P机枪是FN公司在M3M(美军命名为GAU-21)重机枪基础上推出的一款采用电击发方式的单管高射速机枪,发射12.7×99mm NATO弹。该枪枪管采用冷锻工艺制成,枪管外部的护筒上设有圆形散热孔,枪管口部加装有很长的圆筒形消焰器,可减小射击时的枪口光焰。机匣侧后方设有28v电控接口,通过接口延长线远程操作武器。该枪也可安装于直升机吊舱和复仇者遥控武器站上。该枪最大的特点是采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口径火炮身管长度和后坐力与无人作战平台不匹配、传统膛口装置功能单一等问题,设计集制退、 消声、消焰为一体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提出一种适用于该膛口装置的超压分布模型。采用截短型火炮身管,利用Fluent 软件建立2 维轴对称气体动力学模型来计算膛口流场;采用大涡模拟模型,使用Ffowcs Williams and Hawkings 方法 计算噪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该膛口装置的制退效率为70%,消音率为17.8%,制退效率与实验误差为14%,消 音率与实验误差为11%。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膛口装置能有效降低火炮后坐力,并且在射击时有良好的隐蔽性, 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转管机枪枪口助旋制退装置,是有效提高转管机枪射速(或减小驱动电机功率)和降低武器后坐力的技术途径。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旋制退器,建立了助旋制退器的三维模型,对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助旋制退器流场计算模型与控制方程组,使用Matlab软件对内弹道以及后效期进行计算,利用icem-cfd软件进行网格的划分,用Fluent软件完成流场的仿真,并对助旋力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枪口助旋制退装置可以为武器提供旋转力矩和制退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口径线膛炮发射瞬间身管会发生扭转给炮口振动位移测量带来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测试大口径线膛炮炮口振动位移的方法。根据大口径火炮炮口振动特性,选择将平面镜架设于火炮前方,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平面镜反射的带有标记的炮口运动图像,通过基于亚像素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炮口振动位移的高精度测量,该方法可将炮口振动位移从身管扭转位移中分离出,消除线膛炮身管扭转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炮口振动位移的测试精度。通过实弹射击,得到了平角射击条件下某155 mm火炮炮口的振动位移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大口径线膛炮炮口振动位移测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陆野  周克栋  赫雷  李峻松  黄雪鹰 《兵工学报》2016,37(9):1585-1591
为研究膛口制退器制退效率对采用全枪浮动原理的某新型大口径机枪浮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浮动原理且考虑土壤和人体影响的某新型大口径机枪的刚柔耦合模型,对含膛口制退器的机枪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获得了某新型大口径机枪实现全枪浮动的膛口装置制退效率的允许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所建立含膛口制退器的实际某新型大口径机枪刚柔耦合模型精确可靠,所设计的膛口制退器实际制退效率为35.9%,其实现全枪浮动的膛口制退器制退效率的理论取值范围为22.5%~50.0%.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内能源转管炮动态响应性能,以某高射频小口径舰炮为对象,对其动态响应进行优化设计.建立转管炮虚拟样机模型,对身管进行柔性化处理,对全炮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转管炮动力响应特性曲线,基于Isight软件平台,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对基于优化后的火炮的动态响应结果进行了射击密集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炮口最大纵向振动位移减小1.43%,最大后坐阻力减小7.23%,后坐最大位移减小5.63%,射击密集度得到了改善.该研究为提高内能源转管炮射击精度和自动机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小平  王炎 《四川兵工学报》2013,34(9):17-19,24
以某履带式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运动特点,通过建立虚拟样机,研究了履带张紧力对炮口点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张紧力越大,火炮的重心越低;张紧力对火炮运动的影响可分为张紧和放松两种状态,在火炮发射过程中,张紧时炮口点的最大垂向位移一致、最大角速度一致,放松状态时也一致;张紧状态的峰值大于放松状态的峰值;在弹丸膛内运动时期,履带张紧力对炮口的运动也有影响,履带放松时,履带垂向速度波动比较大;炮口点角加速度随着张紧力的增大而减小;因此,为保证射击精度,在射击过程中应该使履带处于张紧状态,张紧力越大,射击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火炮射程是舰炮武器系统的重要战术性能指标,提高火炮射程可以有效提高舰炮的作战性能。在对某舰炮武器系统结构不做大的改动条件下,通过对比、分析与计算提出了通过提高弹丸初速来增加火炮射程的技术途径。分析了提高弹丸初速对火炮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弹丸初速提高后对炮口动能和反后坐装置的影响,对弹丸初速提高后火炮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为该型舰炮的改造和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