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拒马河平原段综合治理设计的研究,找出拒马河河形紊乱、边界模糊以及支流众多、分流复杂等治理难点,对应提出控制边界分层叠加、非恒定流分流计算等解决方案,并阐述设计中运用的河道防洪与生态修复并重、砂石坑治理和雨水利用结合的绿色理念,为同类中型河流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还对工程实施后拒马河未来的河床演变进行了推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河道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连云港市水环境运行现状,确定市区河道水环境存在主要问题,本着从河道生态修复顶层设计、河道治理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河道水环境科研投入、河道智慧感知系统建设与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治理规划建议,提供思路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基流问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科学确定河道生态流量值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测站实测大断面和流量资料,建立水力半径与河道流量相关关系,采用水力半径法计算河道生态基流.提出拒马河生态水位的概念,据此确定河道生态水力半径,进而推求计算拒马河生态基流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8年拒马河全年监测的水文水质数据,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对拒马河生态环境健康现状进行评估。此次评估将拒马河分为紫荆关段、都衙段和张坊段3个河段。结果表明,虽然拒马河的化学完整性是非常健康的,但由于其水文完整性、形态结构完整性及生物完整性均处于不健康状态,所以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直接导致拒马河生态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水平。针对拒马河生态健康现状提出以下保护对策:保证生态流量,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保证河道的畅通;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江苏水利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江苏水利"生态化"转变总体规划思路,提出了骨干河道水源保护与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骨干湖泊水库生态修复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态治理工程、农村中小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生态流域建设工程等五个方面的规划重点,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康勇 《北京水利》2014,(2):59-62
河道生态治理作为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做好水源保护地河道治理规划,对形成生态良好、水质优良的水源保护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地河道生态治理规划为例,介绍了水源保护地河道生态治理规划思路与方法,从生态保护、生态防护、生态修复、水质保障以及规划保留区5个方面提出系统规划措施.以期为水源保护地河道生态治理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河道治理工程的弊端、生态护岸工程的好处两个方面,阐述了河道治理工程与生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的结合;从与景观建设工程的结合、道桥行业的结合,阐述了河道治理工程与多个行业的融汇;通过转变河道治理观念、注重宣传效果、河道的集中治理与规划、确权划界工作、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浅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要通过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实现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生态意识的提高,北京市的河湖水系治理正经历着从单纯水利工程向生态工程转变的历程,根据治理工程经验,归纳了坚持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多功能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划留有余地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四条规划原则;同时结合北京市河湖水系现状情况,提出了水质还清、水源补给、河道蓝线规划、纵横断面规划、护岸规划等河湖水系生态治理工程的五大重点内容,在满足防洪排水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上述五方面工程措施,促进河湖水系的生态治理,实现真正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清河水库水源保护地上游河道生态治理规划为例,介绍了水源保护地河道生态治理规划思路与方法,从生态防护、生态修复、水质保障以及规划保留区4个方面提出系统规划措施,以期为其他水源保护地河道生态治理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河道泥沙淤积、水质环境、河岸景观、生态稳定性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河道整治规划的目标,提出了完善污水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河道清淤治理、景观建设及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56~1997年径流量资料系列,对拒马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作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引拒工程的可引水量进行了计算。依据拒马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水预测,论证了北京引拒工程实施,将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白洋淀于淀几率增加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现就北京引拒工程对下游地区影响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河流受到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其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本研究在调查山区典型河流生态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区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并在北京拒马河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拒马河整体处于健康状态,但有向亚健康和受损状态发展的趋势,为此提出了河槽生境构建和生态护岸改造技术等生态修复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永忠 《人民长江》2003,34(6):11-14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新一轮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修订工作,对整治开发规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的主要任务与目标:稳定河势河床,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航道条件,结合河道整治合理开发滩涂资源,保障防洪(潮)安全.对河势控制规划、北支整治目标与方案、南支河段整治问题、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引滦工程黎河下游多弯曲型河道采用的治理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分析探讨,并通过对黎河下游高陡边坡防护中采用的模袋混凝土技术及软体排技术进行的深入开发应用,探索了黎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方案.工程经过三年的引滦输水和汛期洪水的考验,实践证明:其技术应用合理,工程实施方便可行,发挥了新技术、新材料的优势,可推广应用到相关河道的治理工程上。  相似文献   

15.
陈惠敏  杨芳 《人民长江》2012,43(2):92-95
为了掌握湖北省天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制定水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规划,选择该市主要河湖典型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门市城区河流、湖泊、沟渠的水质均为劣Ⅴ类,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对该市水环境状况的分析,制定了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生态水网规划、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与滨水景观规划、河道综合整治规划以及水生态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生态修复是河道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质水文条件、河流地貌特征以及生物物种等方面的修复。文中通过分析现有城市河流生态破坏现状及其成因,在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上,结合湖南张家界索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分析说明河流生态修复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挖新的连接渠和现有河道沟通,形成由陡河、李各庄河、新开河、青龙河、南湖组成的河河相连及河湖相通的生态水循环体系。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做景观用水水源,循环使用,自然净化,达到灌溉水质标准,退水到下游渠道,用于灌溉。简述唐山市区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概况,重点分析工程实施后的城市防洪、灌溉等经济效益及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建设资金的来源与支付能力分析,明确给出工程经济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蜚克图河流域工程建设、林草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质污染、超负荷用水等使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为减轻人为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胁迫,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结合国土综合整治,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流域全面管理的流域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发生断流的自然因素是降雨偏少、径流量偏枯,决定性因素是黄河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而直接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管理。黄河上中游的治理造成下游主河槽萎缩,一旦上游发生暴雨,洪水漫流造成灾害。为了保证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强调在黄河流域和下游两岸建立节水型的社会并严格保护水源,防止污染。长江中游防洪工作中的重要矛盾是由于人口增长带来土地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围湖和蓄洪的矛盾。今后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水利工作纳入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巨系统中,修订水利规划,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完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组织多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  相似文献   

20.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一些符合生态修复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工程建设中被逐步采用。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文中结合几个案例,介绍近几年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