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分别研究了在天青I或小牛胸腺DNA吸附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小牛胸腺DNA与天青I的相互作用。由天青I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电化学及光谱特征数据表明,天青I和小牛胸腺DNA之间存在镶嵌、静电作用。在PBS缓冲液中天青I—DNA的表观结合常数为5.1×10^-4L/mol。  相似文献   

2.
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苯胺取代白叶藤碱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作用: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可能是以嵌插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并运用Surflex-dock方法对衍生物与双链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分析了小分子和受体的结合模式: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插入到双螺旋DNA的碱基对中间,化合物与双链DNA的主要通过π-π堆积作用来相互结合。紫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结果一致,两者相互补充,能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协同研究药物分子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米金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可以增强DNA在电极表面的固着量.用恒电位吸附的方式将小牛胸腺DNA修饰到金电极上,并通过Co(bpy)33+表征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比较了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上吸附的DNA数量与在裸金电极上吸附DNA的数量,前者有明显的增大,并考察了DNA修饰金电极的稳定性.探讨了ssDNA与dsDNA的吸附特性,同时,比较了DNA在不同电极基体上的吸附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阿魏酸乙酯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玻碳电极上阿魏酸乙酯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流随着CT-DNA的加入而下降,式电位明显负移.表明阿魏酸乙酯与CT-DNA的相互作用以静电方式为主.通过测定CT-DNA引入前后的电化学参数.推测阿魏酸乙酯与CT-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结合比和结合常数分别为3和6.0x106.紫外吸收光谱进一步验证了以上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在铂金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天青Ⅰ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6.5)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金溶胶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于天青Ⅰ修饰的铂金电极表面,制成了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发现,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2×10-5~7.5×10-3mol/L,检测下限为6.0×10-6mol/L.并具有抗坏血酸、尿酸干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模拟人体的生理环境,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探究了高三尖杉酯碱(HHRT)与DNA的反应。结果表明高三尖杉酯碱与DNA的反应是嵌入反应。普通的化学分析方法不能解析出化学反应中每种物质的纯光谱,本文应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方法解析了HHRT与DNA的竞争反应所获得的光谱。通过光谱解析,获得了所有组分的纯光谱和浓度分布曲线,结果令人满意。由MCR-ALS计算得到的HHRT与DNA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系数分别为5.2×10~4L/mol和1。  相似文献   

7.
苏丹红I号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测量了苏丹红Ⅰ号在0.5~2.0THz波段的光谱特性,得到了样品在室温氮气环境下的吸收谱和折射率谱,同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该分子在0.5~2.0THz的振动吸收谱.研究发现,苏丹红Ⅰ号在该波段范围存在THz光谱响应,且实验谱和计算谱之间能较好地进行相互印证,说明THz-TDS技术可以用来探测该样品分子的结构和振动情况.本文还给出了与光谱特征吸收对应的分子振动模型,用以认识分子对THz波的响应机制.该研究结果为将THz-TDS技术应用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重复方法构建DNA生物传感器。将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GO)与半胱氨酸上带正电的氨基基团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附,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电化学还原电极表面吸附的GO。将二茂铁标记的DNA(Fc-DNA)探针固定到r GO表面,成功构建DNA传感器。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使用循环伏安法和拉曼光谱表征。通过杂化前后DNA传感器所展现出方波信号峰电流的差异,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目标DNA浓度在1. 0×10~(-13)~1. 0×10~(-6)mol/L范围内,峰电流变化与目标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 981,检测限是2. 0×10~(-13)mol/L (S/N=3)。  相似文献   

9.
三聚氰胺与胸腺嘧啶(T)之间能够通过三个氢键结合,以富T的DNA探针为识别元件,结合DNA修饰的纳米金颗粒放大技术,以电活性物质钌胺作为信号分子,发展了一种高灵敏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低至0.5nmol/L。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分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3个典型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分析分子前线轨道能级及分布特征.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相同水平对上述化合物分子进行电子吸收光谱研究.并且以乙醇为溶剂,计算其对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丹参酮Ⅰ分子骨架发生共轭形成大π键,为刚性的平面分子结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分子共轭体系依次缩小.分子HOMO-LUMO能隙随着分子共轭体系的减少而增大.3个分子的九λmax均主要来源于电子的π→π跃迁.乙醇对上述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有一定影响,吸收光谱均发生红移.同时还发现,乙醇改变了丹参酮Ⅰ的λmax主要电子跃迁来源轨道.丹参酮Ⅰ在气相条件下λmax主要来源于分子中的HOMO→LUMO+2的π→π跃迁;而在乙醇中λmax主要来源于HOMO-5→LUMO的π→π跃迁,该跃迁存在明显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