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肿瘤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对芬太尼剂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30例ASAⅠ-Ⅱ级欲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右旋美托咪啶组和安慰剂组,右旋美托咪啶组给予负荷剂量0.5 μg·kg-1(20 min)的右旋美托咪啶,然后0.9 μg·kg-1·h-1泵注,安慰剂组则给予同一容量和外形相似的生理盐水。观察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右旋美托咪啶组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后40 min内及术终的心率、平均压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降低;麻醉诱导60 min后的七氟烷呼末浓度右旋美托咪啶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降低。 结论 脑肿瘤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可降低术中心率和平均压,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D组(右旋美托咪啶组)和C组(对照组),D组诱导前采用微量泵将4μg/ml浓度的右旋美托咪定0.3μg/kg以静脉泵入(10 min内输注完),后用0.2μg/(kg·h)的速度维持,C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腹即刻、气腹关闭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心率、血压,并对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气腹即刻、气腹关闭后、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使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拔管期间躁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老年患者腰椎术患者的镇静效果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拟择期行腰椎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0.5 μg组(A组)、1.0 μg组(B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患者各时间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Index,AAI)、有创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和改良警觉/镇静视觉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OAA/S),并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 A、B2组AAI评分、OAA/S评分、MAP及HR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RR与SpO2值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2组均不能自主正确回忆麻醉及手术过程,经提示后有部分患者可产生回忆;C组大部分患者可不经提示对麻醉及手术过程产生清楚回忆,与A、B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未见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C组多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老年患者腰椎术的麻醉采用1.0 μg/kg Dex给予负荷剂量,按0.5 ug/(kg·h)持续泵入Dex,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戴峥  李俊峰  瞿燕 《云南医药》2012,(6):543-545
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支持下,在血管内操作对神经系统的血管性及与血管因素相关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发展较快[1]。较先进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方法。介入治疗麻醉稍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下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水平的影响。方法:椎管内麻醉下手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靶注DEX。靶控输注DEX方法:术中先以10 min靶控负荷量1μg.kg-1.(10 min)-1(T1),再以0.3μg.kg-1.h-1(T2),0.5μg.kg-1.h-1(T3),0.7μg.kg-1.h-1(T4)的剂量梯度递增,观察不同剂量下DEX对BIS的变化。结果:2组BIS比较,T1时,P<0.05,T2、T3、T4时P<0.01。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在BIS水平上有明显差异,DEX镇静作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影响较小,无明显呼吸抑制,但需要监测心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股沟疝患儿应用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4岁患儿35例,计为 A 组,5~8岁25例,计为 B组,均给予经鼻滴入右旋美托咪啶2μg / kg 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用药后20 min(T2)、用药后30 min(T3)、术毕(T4)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警觉/镇静( OAA / S)评分及 Ramsay 评分情况,同时记录不同年龄患儿平均镇静起效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 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T1、T2、T3时 OAA / S 评分较 T0均明显下降,Ramsay 评分较 T0均明显上升(P ﹤0.05)。B组 T3时 OAA / S 评分低于 A 组,且 Ramsay 评分高于 A 组(P ﹤0.05)。两组平均镇静起效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儿均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经鼻滴入2μg / kg 能有效维持所有腹股沟疝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良好,且5~8岁患儿镇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右旋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右旋美托咪啶组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对照组使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结果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的MAP、HR比对照组低(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当(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发生心动过缓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对插管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于全麻诱导前观察组予以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对照组则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予以静脉泵注。于入室时(T0)、插管时(Tl)、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各时刻点分别监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HR、MAP。同时,统计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药剂量。结果:在HR指标值上,观察组T1~T4时刻点与T0比较无明显波动(P>0.05),但对照组T1、T3时刻点较T0明显升高(P<0.05);在MAP指标值上,2组T1、T3时刻点较T0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全身麻醉中应用美托咪啶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降低麻醉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意识消失时D2组、D3组、D4组患者ECC及剂量较D1组、C组均显著降低,且D3、D4组显著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D1、D4组患者,且D2组显著低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不仅可以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须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右旋美托咪啶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玻璃体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玻璃体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入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Group P)和右旋美托咪啶MAC组(Group D)。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球周阻滞麻醉,并连接双频谱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监测仪,监测并维持BIS值在70-80间,观察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法(visual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及术中眼心反射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比较,P组中除了术后1h的MAP、HR、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MAP、HR、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中的MAP、HR、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术后1h时间点,D组MAP、HR较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h时间点,D组的镇静评分较P组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反应中,D组患者术中躁动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恶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镇静效果好,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但术后镇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右旋美托咪啶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肥胖患者循环功能、麻醉镇痛药物、麻醉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56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肥胖病人(34~60岁)纳入此次前瞻、随机、双肓临床研究.患者随机分配入右旋美托咪啶组或瑞芬太尼组,每组28例.右旋美托咪啶组麻酢诱导前给予负荷量1μg/kg(15 min内),继而以0.2~1μg/(kg·h)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组给予负荷量1 μg/kg(15min内),继而以0.05~1 μg/(kg·min)持续输注.配伍丙泊酚和肌松药维持全麻.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观察麻醉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瑞芬太尼组拔管时心率明显增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剂量减少,术毕追加镇痛药的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降低,与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麻醉苏醒时间的各项指标延长(P〈0.05).两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全凭静脉麻醉能为肥胖患者乳腺癌手术提供比较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减少丙泊酚的使用量,延长追加镇痛药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但麻醉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组,B组和C组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和1.0μg/kg组,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60时间、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时间、手术和麻醉时间、入睡前实施肺活量次数和整个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麻醉后插管前(T1)血压、心率和BIS明显下降(P<0.05),围插管期(T2)A组血压较诱导前插管前增高(P<0.05);与A组相比,围诱导期(T1和T2)B组和C组血压、心率和BIS值较低(P<0.05),围拔管期(T3)B组和C组血压和心率较诱导前增加较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BIS值小于或等于60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短(P<0.05),以C组缩短明显;B组和C组吸入过程中N次肺活量较A组少。结论:右旋美托咪啶0.5、1.0μg/kg均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缩短诱导时间;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的作用更理想,但要注意防止围麻醉期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镇静药)和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药)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 选择30例欲行冠状动脉旁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使用右旋美托咪啶0.5gμg·kg<'-1>,接着持续用0.5 μg·kg<'1>·h<-1>,记录基础、安慰剂或右旋美托咪啶注射后、全麻诱导后及气管内插管后1,3,5 min时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试验组,各个时间点的SAP、DAP和MAP与基础值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麻醉诱导后(T<,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药物注射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心率,在气管插管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安全并可降低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瓣膜替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房颤矫治术、心脏良性肿瘤摘除术),ASAⅢ-Ⅳ级,年龄45 - 65岁,BMI 20 - 30 kg/m2,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定1.0 - 1.2 μg/kg;M组术前用吗啡0.1 -0.15 mg/kg,双盲对照观察.记录两组给药后(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10 min(T4)、开皮时(T5)、劈胸骨时(T6)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点HR无明显变化(P>0.05);D组MAP于T4和T6时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BIS值于各时点均明显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对HR和MAP的影响很小,血流动力学稳定,BIS值较低,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相对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镇痛、抗交感、抗呕吐的作用[1-3],除了一定的负性心率影响外,不良反应少,现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和使用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中,右旋美托咪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右旋美托咪啶组(13例);右旋美托咪啶组采用微量泵将4μg/ml浓度的右旋美托咪定以0.6 ml/(kg·h)速度静脉泵入,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泵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观察并记录入室时、给药后5 min、麻醉后30 min、麻醉后2 h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麻醉后对照组2例使用麻黄碱,5例使用盐酸尼卡地平;右旋美托咪啶组3例使用麻黄碱,无1例使用盐酸尼卡地平和阿托品.对照组患者入室后收缩压、心率均有所增加,泵药15min后舒张压有所下降;右旋美托咪啶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两组SpO2无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对高血压患者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和轻度的中枢降压效果,增强围麻醉期循环稳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而且不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可防止患者术后高血压恶化,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施正元 《江苏医药》2012,38(7):827-828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M)在全麻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以DM 1μg/kg稀释成10ml静脉泵注8min;C组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给药后20min开始泵注丙泊酚0.4mg.kg-1.min-1,芬太尼1-2μg/kg和维库溴铵0.8-1.0mg/kg。记录用DM前(T0)、用DM后3min(T1)、6min(T2)、9min(T3)、18min(T4)以及插管前(T5)、插管结束后1min(T6)、插管结束后3min(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MAP和HR。记录诱导期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比较,D组T3和T4时的BIS值从94.6±2.7分别下降至84.9±9.0(P<0.05)和71.7±11.6(P<0.01)。D组T6和T7时BIS值略低于对照组(34.1±6.9和38.0±8.1vs.43.0±27.3和40.7±9.7)。与T0比较,D组T4时HR明显降低[(67.7±16.0)次/分vs.(57.2±11.6)次/分](P<0.01);与T5比较,D组T6、T7时的MAP和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T5相比,C组T6和T7时的MAP均明显升高[(77.3±13.5)mm Hg vs.(94.4±20.0)mm Hg和(92.4±14.8)mm Hg](P<0.01)。D组丙泊酚最小诱导量和丙泊酚诱导总量均明显低于C组[(1.4±0.3)mg/kg vs.(2.4±0.3)mg/kg和(3.3±0.3)mg/kg vs.(4.5±0.2)mg/kg](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用DM 1μg/kg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剂量对诱导插管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微泵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高剂量组0.8μg/kg,中剂量组0.6μg/kg,低剂量组0.2μg/kg,对照组采用同样方式输入生理盐水,立即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0.6μg/kg,阿曲库铵0.2mg/kg,依托咪酯0.2mg/kg,观察患者T0、T1、T2、T3、T4、T5的心率及收缩压.结果:T0、T5时HR、SBP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T4、T5与T0时相比较HR、SBP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前,缓慢注入右美托咪啶均可减轻患者气管插管应急反应引发的心血管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