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遗尿是指5岁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本症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少数成年人。5岁以下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白天贪玩少睡,身体疲劳,夜间睡眠过深出现遗尿,不属病态。对功能性遗尿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刘友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50-150
遗尿是一种夜间无意识的排尿现象,俗称尿床。小儿在3岁以内由于脑功能发育不全,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学龄儿童也常因紧张疲劳等因素,偶尔遗尿,均不属于病态。孩子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经常尿床,轻者数夜1次,重者一夜数次,这就可能是疾病状态的遗尿,父母则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遗尿是指5岁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本症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少数成年人。5岁以下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白天贪玩少睡,身体疲劳,夜间睡眠过深出现遗尿,不属病态。  相似文献   

4.
<正> 遗尿是少年儿童较常见的毛病。一两岁的小孩由于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或由于精神激动,也能引起暂时性的遗尿,是生理状况,这不属于病态,因而也不必治疗。如果三岁以上的小儿,晚上睡觉中不自主的排尿,轻的几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此即遗尿,俗称“尿床”或“尿床胎”。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大部小儿可以自愈。如果年龄已大,还不能自主排  相似文献   

5.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小儿睡眠时小便自遗.三岁以内小儿,由于智力不全,排尿习惯未养成,如有遗尿,不属病态.但三岁以上小儿仍有尿床,而且经常如此,则为病态.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肾和膀胱有直接关系,多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笔者从1982年至今诊治小儿遗尿症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遗尿症是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常于夜间尿床的一种临床现象。3岁以前遗尿者属生理性,3岁以后为遗尿症。我们用耳贴治疗16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文16例均为功能性遗尿。男9例,女7例。年龄:4岁以下者1例,5~7岁6例,8~12岁5例,12岁以上者4例,病程1年以内者2例,1~5年5例,5~10年7例,10年以上者2例。  相似文献   

7.
遗尿又称遗弱、尿床,是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一般小儿多见,因婴幼儿时期,由于生理上经脉未盛,气血未充,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学龄儿童也常因白日游戏过度,睡前多饮等原因,亦可偶然发生遗尿,这都不属于病态。而5岁以上的幼童,不能控制排尿,熟睡时经常遗尿,轻者数夜1次,重者l夜数次,则为病态。  相似文献   

8.
1病因与病机 3岁以上小儿经常在睡眠中尿床,称为遗尿。少数因脊髓或膀胱等器质性疾病引起,多数为神经症性紊乱、教养不足或自幼未培养控制排尿能力;部分小儿由于尿道口刺激所致,如包皮过长、蛲虫等引起。  相似文献   

9.
方晓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55-2355
1病因与病机 3岁以上小儿经常在睡眠中尿床,称为遗尿。少数因脊髓或膀胱等器质性疾病引起,多数为神经症性紊乱、教养不足或自幼未培养控制排尿能力;部分小儿由于尿道口刺激所致,如包皮过长、蛲虫等引起。  相似文献   

10.
遗尿(或称尿床)是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三岁以内小儿由于大脑发育未全,排尿控制欠佳,如有遗尿,不属病态。但三岁以上小儿仍有遗尿,而且经常如此,则为病态。遗尿症是内儿科常见病,虽无严重后果,但长期遗尿,造成患儿精神上的负担,而产生自卑感。祖国医学认为遗尿是肾及膀胱的病变,以虚证居多,因而治疗多以温补收涩为主,辨证施治或单方偏方以及各种新医针灸疗法,都收到一定的效果。笔者在医疗实践中,曾以手足针治疗数例,疗效尚佳,对一般无  相似文献   

11.
遗尿多见于3~10岁小儿,成人偶可见之。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经脉未盛,气血未充,脏腑未坚,智力未全,对排尿的自控能力差,或未养成排尿的正常习惯,可引起遗尿;或学龄儿童因白天游戏过度,精神过于疲劳,或因睡前多饮,可引起暂时性遗尿;或年龄虽超过3岁,偶尔发生一二次遗尿,过后又恢复正常者;这些都不属于病态。  相似文献   

12.
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续6个月以上的一种病症。患儿遗尿后并不觉醒,醒后方觉。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睡眠较深,不易叫醒[1]。《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183;大小便诸证》云:“……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也”。这句话对遗尿与尿床作了简单的区分,但两者的病因病机相同,故现在多将二者统称为遗尿。遗尿在小儿多见,据国外报道[2],遗尿症中原发性遗尿为69%,继发性遗尿为31%,其发病率15%~20%为5岁儿童、10%为10岁儿童、2%为12~14岁儿童,即使到青春后期甚至成人期仍有1%~2%的发病率[2]。笔者用菟丝子散加减治疗小儿遗尿症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遗尿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l7一般情况90例均有夜间尿床,其中男性问例,女性29例,3~5岁43例,6~8岁27例,9~10岁10例,10岁以上8例。每周尿床4次以上44例,每周尿床3次29例,每周尿床2次14例,不定时尿床3例。12治疗方法方用五警散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j3疗效标准治愈:观察一年以上,未见遗尿现象,身体健康,无特殊不适。好转:患儿道尿次数减少,身体健康情况好转。无效:患儿遗尿次数如治疗前。1.4治疗结果本组治愈67例,占740,好转23例,占200,总有效率100%。病例刘某,男,8岁,患儿夜间遗尿已多年,每周4次…  相似文献   

14.
遗尿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儿童常见病.凡3周岁以上睡眠中尚不能控制排尿,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兹将1986年至1992年用针刺治疗遗尿症4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病例均系哈尔滨市散居病人,经检查排除了其它器质性疾病.确诊为功能性遗尿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就诊者最大年龄14岁,最小5岁,学龄儿童占  相似文献   

15.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睡眠中小便遗出,多见于儿童,一般3岁以上小儿经常遗尿,则属病态。近年来笔者以宛西制药厂生产的金匮肾气丸治疗遗尿。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遗尿是指3岁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此病除少数是由于蛲虫病,脊髓病变及大脑发育不全引起,大多数是由于儿童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造成的膀胱随意性排尿功能失调。作者采用反射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3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选择50例单纯性遗尿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5±18)岁。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5~8岁,平均年龄(4±12)岁。二组患儿均有每周尿床4~6次的典型遗尿病史,二组在年龄、体征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二、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疗法:嘱家长限制患…  相似文献   

17.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疾病,又称尿床。临床一般无特殊表现,只夜间不自知的尿床。患儿多数均睡眠过沉,不易唤醒,遗尿次数有几天1次,有每夜必尿,甚至1夜几次,往往在梦中排尿而遗出。遗尿可以是一时性的,也可以继续数月,有时消失,有时再现,也有持续多年到性成熟前自然消失,但也有直到成年而未愈。小便化验多数无异常,严重者影响其发育和智力。  相似文献   

18.
小儿尿床的防治及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娜 《河北医学》2009,15(11):1355-1356
正常排尿机制在婴儿期由脊髓反射完成,以后建立脑干一大脑皮层控制,至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超过3岁尚不能控制排尿的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青春期。  相似文献   

19.
遗尿又名夜尿症,是指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患者多为2岁~15岁儿童,在夜间入睡后尿床,一夜尿床数次或数日尿床一次不等。笔者自1985年2月—1994年4月在本院门诊采用龈交穴刺血治疗儿童遗尿症105例,对功能性儿童遗尿(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无效)的疗效优于其它针法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 资料 105例遗尿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67例,年龄最大者15岁,最小者3岁。治 疗 方 法1 取穴 龈交。2 具体操作让患者坐位仰头,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起患者上唇,露出唇系带,定准穴位,常规消毒,右手持锋针于龈交穴正中刺入出血3~5滴即可,然后用干棉球略压片…  相似文献   

20.
小儿遗尿症     
男孩6岁后,女孩5岁后,每个月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夜间尿床,叫小儿遗尿症。 初生婴儿100%会尿床,到5岁时有85%的小孩已能控制排尿,到了青春期仍有1%~2%青少年夜间尿床,男孩发生较女孩多50%。 小儿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从出生至12岁甚至成人一直持续尿床为原发性。部分小孩(约25%)夜间已不尿床,后突然再发生尿床现象为继发性。多系情绪、心理因素所致。 遗尿症的真正原因尚不太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