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简称cTnI )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观察比较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0例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cTnI和心肌酶谱.结果:AMI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cTnI 78.6%、CK 54.8%、CK-MB 59.5%.结论:AMI患者胸痛后6h之内血清cTnI的敏感性最高,对早期诊断、及时溶栓治疗AM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定量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多E(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CK最低(27.45%);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胡建华 《中原医刊》2011,(11):111-11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旱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加以比较。结果AMI后发病12h内cTnI诊断效率为90.00%,CK—MB(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TnI检测有利于AMI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对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CK—MB和Mb的质量水平,探讨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6.7%和78.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同时检测cTnI和Mb时AM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8.0%;同时检测cTnI、Mb和CK—MB时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2%,阴性预期值为88.0%。结论:cTnI、CK—MB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cTnI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郭钊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28-129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能够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和诊断。方法收集4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所采血液进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定量检测,研究其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阳性率:cTnI为93.4%,CK—MB为32.1%;敏感性:cTnI为100%,CK-MB为48.2%;特异性:cTnI为93.4%,CK—MB为32.1%。结论cTnI阳性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具有高度的预见性,cTnI的阴性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机率很小。cTnI可作为心肌细胞受损时一种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液标记物。cTnI可以早期预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微血栓的形成,cTnI也可以作为一种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h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hI、Mb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 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8.
朱映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48-48
目的探讨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监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Myo、CK—MB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cTnI、Myo、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Myo、CK—MB各心肌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各不相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 酶同工酶MB(CK-MB)的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MI和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cTnI、CK-MB指标进行了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AMI不同时间段的cTnI、CK-MB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cTnI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AMI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UA组。结论: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馨  谢朝欢  王小芳 《华夏医学》2010,23(2):158-16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70例分别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AMI组血清Hcy和cTnI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病情稳定者,血清Hcy和cTn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监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90例AMI患者的cTnI含量,AMI患者中有32例行溶栓治疗。结果:cTnI上升时间在溶栓组与CK-MB平行,在未溶栓组则迟于CK-MB出现(P<0.01);溶栓再通组(22例)的cTnI与CK-MB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溶栓未通组(10例)和未溶栓组(58例)(P<0.01);cTnI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MB(P<0.01);AMI发生12 h内cTnI敏感性低于CK-MB,12~24 h内两者相当,24 h后cTnI敏感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对诊断AMI、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3小时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中等剂量对AMI2小时内溶栓治疗80例。其疗效与80例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①早期溶栓组冠脉再通率88%,对照组冠脉再通率65%;②溶栓组死亡率2.5%,对照组8.6%;③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溶栓组7.4%,对照组26.3%。结论:AMI溶栓治疗开始越早越好,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急诊溶栓疗效,并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比较,以寻找规律,提高疗效。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急诊ICU 19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男150例,女140例)并与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33例女性AMI,就其临床特点、并发症、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AMI患者发病年龄大(58.18:67.2:63.85岁),来院就诊时间迟(2.82:5.15:6.03h),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分别为4%:10%:15.15%:12%:15%:15.15%),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低(67.3%:57.5%),住院4W死亡率高(2.67%:7.5%),但与未溶栓组女性AMI相比(7.5%:15.15%)仍有明显下降。结论:女性AMI患者采用紧急溶栓治疗,虽然血管再通率低,死亡率下降不如男性MI,但与女性AMI未溶栓相比,死亡率仍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金标法检测cTnI和Mb,采用速率法分别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AMI患者检测eTnI阳性结果109例,健康体检者无一例阳性,在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4.8%,85.4%和75.6%;AMI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结果分别为,AST:(167.83±49.52)1U/L、CK:(1206.42±324.45)IU/L、CK—MB:(171.25±68.92)IU/L、LDH:(458.64±149.27)IU/L、α-HBDH:(538.74±214.18)IU/L;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87.3%,阳性预期值为94.5%,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cTnI检测对预测所有病例30d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比率为3.08。结论: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它有利于对AM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以便于对AMI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并有助于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快速监测(15min)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9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TnI监测。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者100%,特异性98.98%,准确性99.46%。结论:快速检测cTnI可作为诊断AMI的重要指标,尤其适用于急诊室,基层医院,院外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召伍  占师  陈泽江 《河北医学》2009,15(10):1176-117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给予UK溶栓治疗。结果:本组54AMI患者接受UK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62.96%,无死亡病例。其中〈4h溶栓者再通率为91.67%,而4~8h者为65.38%,8~12h者为37.50%,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溶栓后2h内出现心律失常12例(22.22%),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3.70%),其中显微镜下血尿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低血压1例,经对症治疗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UK溶栓治疗AMI患者能有效地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I-I—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0~3h内和0~6h内AMl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黄新次  甄燕 《医学争鸣》2009,30(2):133-133
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缺血性心脏病的表现形式之一.血清肌钙蛋I(cTnI)、肌红蛋白(Mb)和心肌酶是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为了提高对AMI的确诊率,我们对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患者的cTnI,Mb和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后对临床预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溶栓后观察冠脉再通组与冠脉未通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冠脉再通组(4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15.5%(7例),冠脉未通组(3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51.6%(1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UK)冠脉溶诠再通后,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